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是由首都網警發布的防詐欺案例,於2023年9月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 發布日期:2023年9月
  • 發布單位:首都網警
案例發布,典型案例,

案例發布

2023年9月,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典型案例

01
“京東客服”來電,騙走96萬
2023年1月5日,東莞市民程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京東客服,說程先生小額貸利率過高,需要關閉京東白條的額度,否則將影響徵信。程先生按照對方指示下載了某視訊會議軟體,打開了螢幕共享。對方說要程先生將所有銀行卡里的錢轉到對方賬號進行驗證,並稱驗證完畢會原路退回。程先生將多個銀行卡里的96萬元分別轉到對方3個賬戶。對方又要其激活手機銀行貸款額度再次轉賬。程先生意識到被騙報警。
防範提示:
京東官方客服從未有電話外呼影響徵信、註銷賬戶的相關業務。以這類藉口的“京東客服”電話就是詐欺電話,一定要馬上掛斷。此外,冒充花唄、微粒貸等其他平台客服的,也是一樣的道理。
利率過高+關閉額度+影響徵信=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02
10分鐘被騙430萬,詐欺用上AI
4月20日中午,福州某科技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接到好友的微信視頻電話,稱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競標,需要430萬保證金,但是需要對公賬戶過賬,想借郭先生公司的賬戶走賬。基於對好友的信任,郭先生沒有核實錢款是否到賬,就轉了430萬到好友提供的銀行卡上。後來,郭先生撥打好友電話,才知道被騙。
“他說會先把錢給我打過來,再讓我給他朋友賬戶轉過去,而且當時是打了視頻的,我在視頻中也確認了面孔和聲音,所以才放鬆了戒備”,郭先生說。
防範提示:
騙子通過智慧型換臉和擬聲技術,佯裝領導、親人、好友打電話或者開啟視頻聊天,獲取信任後以各種理由借錢、過賬,要過賬時騙子會發來轉賬截圖,但是說要延遲到賬,催促受害人先轉錢。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視頻聊天已經不能作為確認真人的單一證據了,涉及到轉賬時,要同時通過電話、視頻、方言、暗號等多方核實。
視頻聊天+轉賬截圖+延遲到賬=詐欺!
03
免費“約炮”,男子被騙120餘萬
3月28日,王先生看到車輛後視鏡上貼了一張“同城約P”的小廣告,便掃描了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了一款叫“秋水伊人”的APP。平台客服給王先生髮送了一批同城美女讓其挑選。王先生選中一個美女後,客服說要先認證激活才能免費“約P”,激活的方式就是完成三次充值任務,但每次充值的金額都會返還,並且還有返利。前面兩個任務都順利完成且收到了返利,第三個任務充值1362元後,王先生卻發現無法提現。客服稱該任務為連續任務,需要繼續充值,後又以王先生操作失誤賬戶被凍結為由要求其轉賬解凍賬戶。王先生先後轉賬9筆,總計被騙120餘萬元。
防範提示:
色字頭上一把刀。網路招嫖本身是違法行為,也容易變異成做任務返利的刷單詐欺、繳納各種服務費的招嫖詐欺和裸聊敲詐勒索,一不小心就人財兩空。
免費約炮+點擊激活+轉賬返利=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04
“百萬保障”要扣費,女子被騙174萬
7月26日,江蘇鹽城的陸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百萬保障”保險業務客服,說陸女士開通了微信的“百萬保障”功能,現在免費期已過,如果不取消,每月將自動扣款2000元。陸女士聽了後要“客服”幫忙取消。在“客服”的引導下,陸女士下載了一款螢幕共享軟體,在銀行卡內操作關閉“百萬保障”,將174萬元存款轉到對方提供的銀行賬戶。對方又讓陸女士在微信上貸款。陸女士這才察覺被騙。
防範提示:
微信、支付寶上的“百萬保障”都是自動開啟的安全設定,完全免費且不會影響徵信。
百萬保障+自動扣費=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05
“殺豬盤”盯上房東,有人被騙1700萬
張女士有一套房子掛在網上招租,8月上旬,張女士接到一男子的尋租電話。男子詳細詢問了房子的情況及配套設施,對房子很滿意,表示很快就要過來工作,要長租三年,並爽快地交了定金。張女士非常高興,加了男子的微信聊天。聊了幾天后,男子說自己在銀行工作,發現某投資公司的資料庫存在漏洞,在漏洞出現時投資可以穩賺不賠。男子以工作繁忙為由,讓張女士幫忙操作賬戶。張女士操作男子賬戶投資,發現果然穩賺不賠,於是自己也開了個賬戶,先後投入1700萬元,最後無法提現。
防範提示:
“殺豬盤”騙局分為“找豬”-“養豬”-“殺豬”三個階段,房東通常比較有錢,因此成了騙子心目中的“肥豬”。天下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帶你賺錢,如果你身邊出現了這樣的人,那他的目標一定是你錢包里的錢。
租房+系統漏洞+投資穩賺=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06
騙子瞄上留學生,學生家長兩頭騙
3、4月份,兩名在澳洲留學的女學生分別接到國內“公安局”的電話,後來,“警官”又穿著警服和她們視頻。“警官”指出兩人均涉及一起洗錢案,需要將一筆錢存入指定賬戶才能自證清白。“警官”還給她們出主意,以學校要求出具財產證明用作保留學位為由,騙家人分別將230萬澳元和60萬人民幣存入指定賬戶。家人也沒起疑,立刻就把錢轉了過去。騙子並沒有罷休,又說其中一個留學生的父親涉嫌犯罪,需要女兒假裝被綁架,從而引出犯罪集團首腦。“警官”指示兩人飛到香港,自導自演拍攝了“被綁架”視頻。“警官”把視頻發給留學生的父母,勒索贖金1400萬元。警方找到她們時,還發現了小刀、繩子和針筒。
防範提示:
留學生們有錢又好騙,一邊冒充公檢法騙學生,一邊虛假綁架騙父母。這就是最近流行的冒充公檢法詐欺變種。如果警方發現你涉嫌犯罪,一定會找到你當面調查。公安機關沒有安全賬戶,也不會讓你轉賬匯款自證清白。
公檢法+你犯事了+自證清白+安全賬戶=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07
假福利真陷阱,女子刷單被騙117萬
7月19日,重慶章女士收到一個快遞,裡面是一張商家回饋客戶的刮刮卡,刮開一看中了20元和一袋大米。章女士掃描了刮刮卡上的兌獎二維碼,進入領獎微信群,按要求下載了一款“利歐數字LEO”APP,在APP上傳送兌獎碼,真的領到了25.9元的獎勵。隨後,章女士又被拉到“商家長期任務群”做任務,關注淘寶商家就能領福利。章女士一天就做了21單領到了200餘元。第二天,章女士做了一單“愛心公益單”,給紅十字會轉賬300元,領到450元返利。後來,章女士搶到一單1萬元的任務,她不假思索地轉賬了。接著又是一單8萬元的大任務,章女士又轉賬8萬元。但是,這次客服卻告訴她操作錯誤,要繼續轉賬才能修復。接下來,章女士為了修複數據,又多次轉賬共108萬,總共被騙117萬。
防範提示:
除了刮刮卡,騙子還經常寄送水杯、毛巾、手機支架等小禮品,要掃描二維碼領獎或反饋。收到陌生快遞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不是自己購買的,就很可能是騙子的誘餌。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貪小便宜,不要相信先轉賬返利,任何一筆錢不返就會損失慘重。
做任務+轉賬返利=詐欺。
08
為明星打call,13歲小學生被騙35萬
8月15日中午,浙江嘉興13歲小學生小李在家刷短視頻時收到一條私信:“快掃碼進群,給某明星打call。”小李掃碼進群後,群里突然出現一位“張警官”,說有人泄露藝人隱私,群里所有人都要配合調查,否則就聯繫父母罰款2萬元。“張警官”讓小李添加一個“趙律師”的QQ。“趙律師”打來視頻電話,指示小李偷偷拿來媽媽的手機,將支付寶里的35萬元都轉給了對方,還讓小李用花唄在某平台購買一台8000元的蘋果手機,寄到指定地址,直到被媽媽發現。
防範提示:
近期,針對未成年學生的騙局越來越多,老師、家長要給孩子們上好防騙課,提高防騙意識。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連結、掃描二維碼,如遇恐嚇、威脅或發現被騙,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家長不要將手機支付密碼告訴孩子,不要開通免密支付。
警察/律師+泄露明星隱私+轉賬匯款=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09
電腦中木馬,公司財務被騙478萬
6月26日上午,江蘇揚州某企業負責人石總微信上通知公司財務劉某當天要向R公司轉一筆工程款保證金,讓其提前做好準備。中午13時左右,劉某微信收到一個好友申請,備註為“R公司李總”,便通過了對方申請。“李總”將劉某拉到一個微信群,“石總”也在群里。“石總”將一個銀行賬戶發到群里,要劉某將478.9萬元保證金轉到該賬戶上。由於上午提前收到過通知,劉某沒多想便直接轉賬了。真正的石總收到轉賬簡訊打來電話才知道被騙了。原來,前一天劉某收到了一封郵件,內容是“您在我公司開具的發票已完成,請查收並核對。”劉某點開郵件後,電腦中了病毒木馬,詐欺分子偷窺到劉某的微信聊天記錄,得知保證金一事,定製了這個騙局。
防範提示:
利用木馬病毒實施詐欺會使得詐欺成功率大大提高,詐欺分子利用木馬軟體的窺屏功能,觀察公司財務和負責人溝通習性,伺機作案。詐欺分子還會趁機操作被控制的電腦端微信,刪除公司老闆微信,添加假冒的老闆微信進行詐欺。財務人員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連結,要定期升級防毒軟體、對電腦防毒,更要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轉賬前先核實。
老闆拉群+指令轉賬+手續後補=詐欺!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2023年電信網路詐欺十大典型案例
10
一張退費公告,被騙150萬
7月初,浙江寧波的陳先生收到一個快遞,裡面是一張蓋著公章的退費公告,針對陳先生之前報的培訓清退學費。陳先生掃描檔案上的二維碼添加清退QQ,對方稱以購買基金的方式進行清退。陳先生便在對方的指導下下載了一款指定APP,並在APP內購買基金。開始能正常提現,待陳先生轉賬多筆再次提現時,對方以各種名義讓其繳費。陳先生先後轉賬11筆,被騙150.18萬元。
防範提示:
當收到退費、回款等通知時,不要輕易操作,應通過官方渠道聯繫客服進行核實。正規退費流程都是原路返回本人繳費賬戶,絕不可能通過購買基金、國債等方式退費。
培訓機構退費+購買基金/國債=詐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