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內外蒙古考察日記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內外蒙古考察日記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內外蒙古考察日記》是作者考察內外蒙古的日記。往返九個月,行地萬餘里,對內蒙之王公政治,外蒙之共和政治,以及社會、經濟、種族、宗教、交通等等,做了詳細記載。這部日記在民國時代享有“蒙古文化寶鑑”的美譽。

基本介紹

  • 書名: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內外蒙古考察日記
  • 類型:地理學理論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312712
  • 品牌:中國青年出版社
  • 作者:馬鶴天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 定價:34.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第2輯):內外蒙古考察日記》提供了真實生動的佐證。無可否認,在現代社會,伴隨社會的進步、發展,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過程,是中國歷史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是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中國現代時期的鮮明特點。

圖書目錄

戴序
於序
自序
凡例
第一章由甘肅張掖至內蒙額濟納
十五年
十月十八日衣食住行的準備 山丹橋無橋
十九日駱駝之研究 沙漠旅行的良友
二十日第一夜的蒙古風味 甜水井不甜
二十一日 犬馬之勞 糞沙臭水一齊吃
二十二日沙棗樹和娑娑根 沙漠中的奇景
二十三日 沙漠中之游山 犬有母子情駝有君子風
二十四日 奇妙的制麵包法 風狂似虎沙軟如棉
二十五日 大風奇冷中之一夜 第一次通信內地
二十六日 蒙人的奇異希望 古黑城破壁猶存
二十七日 上駝讀《三民主義》下駝習蒙語 草木見馬得食
二十八日額濟納之富源 狼形山前望鄂博
二十九日 活動房屋的蒙古包 蒙人生活之一斑
三十日 犬守夜馬壓群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蒙人的飲食和禮節
三十一日 可農可林的沃壤 蒙古的畜牧一斑
十一月一日騎駝日行二百里 蒙人用具全漢人制
二日 大木當道茂草塞途 想見上古時代的景況
三日大喜鄂博的陳設 蒙人宗教迷信之一斑
四日壯麗的大喜廟 藍轎黃座金剛經歡喜佛
五日額濟納概況 貝勒與活佛
第二章由內蒙額濟納至外蒙拜申圖
六日蘇姑淖與格訓淖 杯水不得饑寒交迫之一夜
七日 出內蒙入外蒙 兩個駱駝游印度
八日 西藏文與蒙古語 夜夜望北斗叩頭
九日 海島式的沙漠山 一衣一壺之蒙人生活
十日 星羅棋布之榆樹 蒙人之巧妙獵法
十一日 一問三不知之喇嘛 夜夜為覓井忙碌
十二日 山子山孫平地突起 羊羔伴寢燃草代燈
十三日 蒙俗婚葬之一斑 食肉寢皮刮骨吸髓
十四日 紅山綠草白冰黃沙 拜申圖漢商之夜談
第三章留郭爾班賽恆烏拉旗
十五日 漢商口中的外蒙壓迫情形 郭爾班賽恆山
十六日游普佑寺 小銅佛千大銅佛百歡喜佛高三尺
十七日外蒙疑視入境外人 蒙人戀愛自由
十八日 外蒙限制喇嘛的妙法 禁止馬牛羊出境
十九日 嗚槍示威中之繳械 罐頭墨水全冰結
二十日 外蒙古的社會教育和革命宣傳 新劇唱歌演說
二十一日外蒙的地方政府組織 外蒙司法一斑
二十二日 國小校的黨化教育 教材——蒙文算術民報公報
二十三日 蒙古之醫術 宣傳革命的畫報
二十四日 外蒙國民黨旗黨部的精神 淒涼屈促之風雪夜
二十五日 青年黨開會竟日 女生談話自由小便自由
二十六日 大風拔帳初嘗蒙古包味 外蒙娶婦以羊易之
二十七日 部長官武裝來旗 翻箱倒篋之檢查搜尋
二十八日 二次分別嚴審 決定押解到部
第四章由郭爾班賽恆旗至三音諾顏汗部
二十九日 同人揮淚兩分別 頭身手足層層皮毛
三十日 馬馳如矢一日三百里 臀破血流寸步難移
十二月一日風夜迷途露宿崖底 饑寒交迫馬鞍妙用
二日 灌木與奇石 二次墜馬
三日愧不如蒙古女子 一碗四用——洗臉漱口喝茶吃飯
四日 牛羊同屋男女共枕 兒啼聒耳糞臭撲鼻
五日翁金河之大廟巨商 風雪奇冷中的餘生
六日 杭愛山之松林豐草 宜農宜林的沃壤
七日牆松燃松大材小用 瓦屋木床第一夜舒服
八日 外蒙驛站迅速 四日夜可行兩千里
第五章留三音諾顏汗部
九日 三音諾顏汗部的商業 待罪之囚半自由
十日 三音諾顏汗部的形勢官署 洗衣補衣縫被窩
十一日三音諾顏汗部的教育 部黨部的宣傳訓練
十二日珍貴煙管和腰帶 外蒙的賦稅日輕
十三日 三音諾顏汗部的交通 馬與汽車同速牛車一連里許
十四日 烏梁海的珍聞 金頂層樓的大廟
第六章由三音諾顏汗部到庫倫
十五日瘡痍稍復又登途 禁通信無辜受累
十六日 冰雪的塔米爾河 電桿包屋沿途不絕
十七日 舊式蒙婦的裝束 雪擁山坡車不前
十八日 舍車乘馬兩腮重腫 二喇嘛無辜受累
十九日 糞鋏即肉叉 五用刀新添一用
二十日 圖拉河的新式木橋 土謝圖汗部的一瞥
二十一日 驛站包屋林立 木棒代箸與蒙人同
二十二日 喜出望外自由恢復 長途旅行整三個月
第七章留居庫倫
二十三日 中蒙通信的困難 庫倫的澡塘和相館
二十四日 外蒙古的氣候 庫倫漢俄蒙商業之盛衰
二十五日 庫倫的生活程度 外蒙的社會惡習
二十六日外蒙獨立的經過 外蒙教育界的人才
二十七日外蒙教育概況 國民大學的內容
二十八日庫倫的模範國小 外蒙注意平民教育
二十九日 外蒙的唯一中學校 滿清對蒙古的政策
三十日外蒙國小校規程 私人不得設立國小
三十一日王公反動中的內蒙 蘇俄指揮下的外蒙
十六年
一月一日庫倫的陽曆新年 外蒙黨政界的慶祝會
二日 外蒙政府與中國國民黨 新機關的新建築
……
第八章 由庫倫至布里雅特蒙古
第九章由庫倫至內蒙阿拉善
第十章由內蒙阿拉善至寧夏
附錄
俄蒙協約
中俄聲明檔案
中俄蒙協約

文摘

著作權頁:



十一月一日
騎駝日行二百里蒙人用具全漢人制
昨晚大風,清晨依然不止。兩馬放牧,競自行渡河而東,早起數人往追,河水冰結,步行尚便,至十一時回家,河冰消解,人人鞋襪盡濕,烤乾始行。寒暑表在帳內降至華氏四十度以下。
十二時行,下午經過一蒙古包,下駝參觀。門外拴一駱駝,栽絨鞍韉、銅鐙,很是華美。據說:這是“騎駝”,每日可行二百餘里,價洋一百二十元。周圍羊糞滿地,足知養羊很多。我和趙君入包內,見有床枕,頗美潔。且系二枕,並有~帳,據說系新婚時物,新婚不過數日。可知內蒙風俗,和內地有相同者。此外鐵箱、漆木箱、銅器等物不少。據說,鐵木箱,由庫倫買的,銅壺等,由西寧買的,木碗等由包頭買的,可知內蒙古毫無工藝,一切用具,都由他處購買。有一老婦,年七十餘歲,紅衣禿頭,在佛前換水,勞動不休,知為尼,男子亦持串珠,屋內藏文經卷不少,可知蒙人迷信之深。竟日北行,晚十時宿,約行七十里。
二日
大市當道茂草塞途想見上古時代的景況
早起四望,周圍全是樹林,深密無際,遍地乾柴,可以燃燒。距河岸僅數百步,岸旁有水灘,可以取飲。於是拾柴架火,提水煮肉,想見古代生活之簡單。
十二時行,一路在密林茂草中穿過,且忽而大木當道,繞之始通,忽而茂草塞途,拔之始過,真所謂荊棘當道,欲便利交通,非披荊棘不可。一直數十里,依然草木暢茂,胡桐、檉柳等,或則大數圍抱,或則高五六丈,或則一叢方丈,甚至數丈,想見上古洪荒時代之景況。
再行,遇一蒙古人,據說:前面河水乾涸,僅土屋處有一井,須馱水。但行至其地,天已昏黑,不知井在何處,幸遇一漢商,始得井所。據說:他是歸化縣人,途中已走了一個多月,經過地名,惟知有一博爾鑽。按地圖索閱,我們似亦應經過其地,至井所,水淺而有木槽,令各駝——飽飲。並馱水兩桶,準備晚間人吃。又行十餘里,宿,本日共行約六十里。

序言

20世紀,是人類社會進展最快的世紀。20世紀的通行話語是“變革”。
就中國而言,自進入20世紀,1911年“辛亥革命”為延續數千年的中國封建王朝的譜系畫上了句號,1919年“五四”運動,新文化普及,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為現代中國奠定了基礎。20世紀前50年間,袁世凱“稱帝”、溥儀重返紫禁城,北伐、長征、抗日戰爭……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受到舉世關注。此後,特別是從“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這些歷史事件親歷者的感受,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20世紀是中國進入現代時期的關鍵的、不容忽視的轉型期,以20世紀前半期為例,1900年,“八國聯軍”踐踏中華文明,舉國在抗議中反思:1901年,原來拒絕改良的清廷宣布執行新政:1906年,預備立憲……以世界背景而言,“十月革命”,兩次“世界大戰”,成立聯合國……1911年到1 949年,僅僅歷時30多年,中國結束了封建社會,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會主義的巨大跨越。反思20世紀,政治取向曾被視為文明演進的門檻,“不是革命就是反革命”,不是紅,就是黑,一度成為輿論導向,影響了大眾思維。
無可否認,在現代社會,伴隨社會的進步、發展,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過程,是中國歷史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是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中國現代時期的鮮明特點。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則為這一影響深遠的歷史過程,提供了真實生動的佐證。
20世紀的豐富出版物中,一定程度上因為政治意圖與具體事件脫節,人文地理著作長期以來未能受到充分關注,然而文學、歷史、政治、文化、語言、民族、宗教、地理學、邊疆學、地緣政治……等學科,普遍受到了人文地理讀物的影響,它們是解讀20世紀民主、科學思維成為社會主流意識的通用“教材”。
人文地理紀實無異於在社會急劇變革過程進行的“國情調研”,進入20世紀的里程碑。沒有這部分內容,20世紀前期——現代時期,會因缺失了細節,受到誤解,直接導致對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認識不足。
就學科進展而言,現代文學研究是最早進入社會科學研究前沿位置的學科之一,《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則為現代文學家鋪設了通向文學殿堂的台階:論證了他們的代表性,以及他們引領時代風氣的意義。
與中華文明史、中國文學史的漫長曆程相比,從“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30多年短如一瞬間,終結封建王朝世系,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現代時期定位的標誌。
“人文地理”,是以人的活動為關注對象。風光物態、環境變遷、文物古蹟、地緣政治……作為文明進步的背景,構建了“人文地理”的學術負載與閱讀空間。
關於這個新課題,第一步是蒐集並選擇作品,經過校訂整理重新出版。民國年問,中國的出版業從傳統的木刻、手抄,進入石印、鉛印出版流程,出版物遠比目前認為的(已知的)寬泛,《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的編輯出版,為現代時期的社會發展提供了參照,樹立了傳之久遠的豐碑。否則,經過時間的淘汰,難免流散失傳,甚至面目全非。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與旅遊文學、鄉土志書、散文筆記、家譜實錄等讀物的區別在於:
人文地理紀實穿越了歷史發展脈絡,記錄出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得失成敗。比如邊疆,從東北到西北,沒有在人文地理紀實之中讀不到的盲區。21世紀,開發西部是中國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開發西部並非始於今天,進入了現代時期便成為學術精英肩負的使命:從文化相對發達的中原前往相對落後的中西部,使中西部與政治文化中心共同享有中華民族的豐厚遺產,共同面對美好前景。通過《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我們與開拓者一路同行,走進中西部,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分擔他們的艱難困苦。感受文明、傳承文明。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與中華民族的文化,不會因歲月流逝、天災人禍,而零落泯滅。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是20世紀結束後,重返這一歷史時期的高速路、立交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