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浙江省龍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龍泉青瓷的燒制始於1700多年前,宋代達到鼎盛。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歷史名窯之一。

2003年02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泉青瓷”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泉青瓷
  • 產地名稱:浙江省龍泉市
  • 品質特點: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3年第11號
  • 批准時間:2003年02月1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歷史文化,相關人物,

產品特點

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哥、弟窯之說來自明代記載:“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無可考,但說明了兩種不同的龍泉青瓷產品: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哥窯”出現於南宋中晚期,與著名的官、汝、定、鈞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特點是“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哥窯”以瑰麗、古樸的紋片為裝飾手段,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膳血紋、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瑩潔,與釉面紋片相映,更顯古樸典雅。此類產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因開片難以人為控制,裂紋無意而自然,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樸實、古色古香的審美。
“弟窯”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最,豆青次之,被譽為民窯之巨擘。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紅底足或露胎圖形,產生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運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現,人物塑像的臉、手、足等,盤類器物內底的雲、龍、花卉等,裝飾獨具神韻。
現代的龍泉青瓷忠實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未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
北宋·斗笠碗北宋·斗笠碗

產地環境

龍泉位於浙江西南部,毗鄰福建、江西。境內叢山聳峙,溪流縱橫,風光秀美,瓷土資源蘊藏豐富,山高林密,燃料充足。龍泉溪位於甌江上游,水運暢通,燒製成的龍泉青瓷通過水運直抵溫州港口。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龍泉窯生產青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

歷史淵源

龍泉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以生產青瓷著稱,龐大古代窯址支撐起了著名的龍泉窯。據考證,青瓷的誕生始於漢代,瓷器質量以浙江的越窯為最好。
20世紀70年代以來,浙江麗水地區陸續發掘一批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墓內出土的瓷器與越窯瓷器略有差別,被推測為龍泉窯早期的產品,龍泉青瓷源於五代越窯“秘色瓷”的歷史由此向前推進了600多年。
宋元之際,龍泉弟窯青瓷的燒制進入鼎盛時期,經過歷代窯工的智慧和技巧,這裡燒制出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青瓷,青瓷“絢爛之極,復歸平淡”的審美境界正符合宋代美學思想,客觀上也促進了宋代青瓷的發展。南宋時龍泉燒制出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更是讓龍泉青瓷的發展達到頂峰,前後輝煌了數百年。除此以外,青瓷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瓷器愛好者的喜愛。
然而,到了明中後期,隨著皇室品位的改變,龍泉青瓷逐步走向衰落,到20世紀初,龍泉青瓷窯火幾乎完全熄滅,曾經窯火通明的窯址群已荒廢為一片荒丘,只留下遍地的碎瓷片。

生產情況

1957年,按照周恩來總理“要恢復青瓷生產”的指示,浙江省由八位專家組成仿古小組,在第二年春天點燃了恢復龍泉青瓷的第一爐窯。
經過五十年的恢復發展,龍泉青瓷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繁榮期,不但藝術瓷在國內外打響了品牌,而且日用瓷也在當今綠色環保潮流中有了更大的市場,包裝用瓷和工業瓷也在加大開發力度。
2009年,龍泉青瓷企業數126家,從業人員6000餘人,行業生產總值為3.2億元。
2010年,龍泉青瓷產值達6.3億元。
2012年,龍泉青瓷行業生產總值達到11億元,並以年均22%的增幅增長。
2013年,龍泉青瓷全年產值超過12億元,企業已超過700家,從業人員更是超過1萬人。平均每1000個龍泉人就有一位工藝美術師,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位,中國陶瓷藝術大師5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6位。

產品榮譽

2006年5月20日,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從111項申報項目中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76個項目,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榜上有名,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龍泉青瓷原產地域範圍以浙江省龍泉市人民政府《關於上報“龍泉青瓷”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產區劃定的意見》(龍政[2002]46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龍泉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壓坯
(一)分泥
批量少的品種,抓泥分刃要準,以手掌刮泥,製成光滑泥團,輕置模底中心,防止空氣跑進泥團;批量大的品種,切成泥條。壓坯泥料應保持清潔,防止污染,不得粘有其他雜質,一般用塑膠布遮蓋,保持水分均勻,防止硬化。
龍泉青瓷
(二)放模
放模要正,對開模要合縫後放入車頭,輕敲壓平。進刀平穩,刮邊平,轉數足,做到坯體飽滿,厚薄均勻,里無刀痕,外無蚯蚓紋。
(三)脫模
脫模時坯件水分掌握在19—21%,脫模時輕放,不能損害坯體,不得強制脫模。完工坯件,應逐件檢驗,保證質量,不合格坯件應及時按實際情況做出處理。
二、注漿
(一)灌漿
灌漿要對準模內中心,防止濺漿和水泡打入模內。吸漿成型時間視模具吸水狀況與坯件規格厚度和重量確定。每次灌漿之前,攪拌泥漿一次,使泥漿懸浮均勻,防止沉澱。
(二)倒漿
坯件達到規定厚度以後,開始倒漿。倒漿時,邊旋轉模身邊倒漿,讓漿均勻流出,注意與泥漿與空氣的對流,防泥漿閉塞出口。倒漿以後,應把模放平乾燥或送入烘房乾燥。
三、脫模
(一)脫模時,應輕拿輕放,大件產品用石膏板托底取坯,防止損壞坯件,禁止強制脫模。
(二)脫模水分應控制在19—21%範圍內。
四、印坯
(一)制柄、頂等印坯
用手搓制稍大於模型,表面光滑,放入模內,用力壓實,以模縫吻合為準。
(二)脫模時間
視模具吸水程度,一般間隔10—20分鐘脫模。
(三)印花
將泥料做成大於花面無紋痕光滑厚薄均勻的薄餅放入花模,用手指從中心向四面輕壓,使花紋清晰飽滿。
(四)保水
完工坯件應放在平整潮濕的石膏板上,用濕布蓋好,放入水房內保持水分,2—3天后交下道工序粘接。
五、修坯
(一)修底
修底應滿足:
龍泉青瓷
①毛底坯件:底部修平,無鐵釘狀凸起,底緣厚薄均勻,深淺與內徑一致,無起棱現象;
②托底坯件:托底部分要與托餅大小一致,或稍大5毫米能放進托餅為宜;
③平底坯件:底要修平,保持稜線,颳去稜縫。
(二)修唇與子口
①唇要修成圓形,進刀從外到里或從裡到外,厚薄均勻,高低一致,不單邊,無薄刀口棱邊現象。
②有子口坯件,子口轉角處要修成95°—110°。同一品種坯件角度要一致,內徑統一,比蓋稍寬0.5毫米—1毫米為宜。
(三)修坯水分
濕坯水分應保持在12—16%,乾坯水分保持在5%以內。
六、手工修坯
(一)灌漿口余泥要刮淨、修平,整齊均勻,大小一致;刮縫要平,有棱邊的要颳去稜縫;底腳端正平穩,剔除0.3毫米以上的漿粒,削去疙瘩,填補針孔和缺肉部位。
(二)修好坯體用筆蘸清水擦洗刀痕、粗糙部位,使表面細膩光滑,花面線條清晰。
(三)修咀、柄、頂、耳、環等部位等附屬檔案坯體時,注意坯體的粘接面,用濕布包好,保持水分。
七、粘接
(一)粘接過程
①粘接時,應將粘合的配件對準主體中心,成直線,高低一致。用刮刀在合處撕成不規則紋痕,塗上粘接泥漿,校正部位,輕壓粘合,用筆輕擦去外溢泥漿。
②粘壺柄、咀時,先鑽出水洞眼,洞眼大小視坯體大小而定。洞總面積要大於咀斷面15%左右。
③杯、壺類坯體柄、咀不能高出口部,咀比口矮2—3毫米。有粘接部位的按粘接部位粘合。
④粘空心的柄、頂、耳、環等附屬檔案時,先在空心部位上一層釉,並在非顯見處鑽排氣孔排氣。
⑤粘花面時,要對準粘接部位,先塗土薄漿,粘合後用手指從心向四周輕壓,排出余漿和空氣;粘線條時保持粗細均勻,彎曲自然,剛勁有力。
(6)粘合部位不夠緊密的地方,用刮刀輕按、修補。溢出泥漿用筆擦洗乾淨。
(二)主、附屬檔案水分差距
粘接主、附屬檔案水分差距控制在2—3%範圍內。
八、刻洗
(一)刻洗時,刮縫要平,不得留有明顯的漿粒和疙瘩,及時修補針孔,修平坯面。用筆蘸清水擦洗刀痕,使坯體光滑細膩、花紋清晰。
(二)洗坯時,輕指輕洗,不能過分用力,每指洗二到三筆。
九、素燒
(一)準備
①素燒前,逐件檢查坯件質量和乾燥程度。
②裝爐坯件水分控制在5%以下。
③按品種規格不同,採取不同的裝爐方法,除少數品種外通常為仰燒直裝。
(二)裝爐
裝爐時要輕放,防止破損,裝爐放置均勻。
(三)燒成時間和素燒溫度
燒成時間,視品種規格和爐內空隙大小而定,素燒溫度為750℃—820℃。
(四)冷卻
燒成後讓其自然冷卻後出爐,仔細檢驗坯件質量,無變形、開裂、煙燻為合格。
十、上釉
(一)上內釉
龍泉青瓷
①碗杯類釉要注在坯里中心,轉動坯件倒釉,揩去釉尾。上第二次釉,要調轉坯件方向,重複進行一次。
②壺類等坯件上完釉後,以口對準壺嘴吹去洞孔釉水,防止閉塞。瓶類先在口部補水後上釉。
③花罐等有洞眼相通的坯件,要先塞孔,後上釉。
④上內釉坯件水分小於5%。
(二)上外釉
①坯件浸入釉缸,使釉水滿至坯件口沿,壺類坯件先閉住壺嘴,防止外釉流入。
②下身和底部較厚的坯件,先用筆在底部補水或濕水一次再施釉,防止浸入釉網。
③坯體取出釉缸,揩去釉珠,稍停一二秒鐘使釉水乾燥硬化,然後放到碗橋上,毛底坯件可用絲網或海綿印底後上架。
④外釉與刨底手工操作的,底釉要揩淨揩勻,高矮一致。
⑤上外釉坯件水分≤5%。
十二、刨底
(一)毛底坯件底邊釉要刨光刷淨,切勿傷損胎骨,里外兩邊厚度視坯件大小而定,一般控制在2—3毫米。
(二)托底燒制坯件,颳去接觸托底部位釉層,逐件配好墊餅。
(三)所有坯件,都要在底邊內外兩邊釉層部分刮成30—60度斜角,防止流釉。
(四)合燒子口部分,應刷一層石英漿或者氧化鋁漿。
十三、燒成(燃氣梭式窯)
(一)點火應滿足:
①蒸發期:蒸發掉坯體中殘存水分,升溫至340℃以上;
②氧化期:燒去釉中的有機物,升溫至960℃;
③保溫期:主要使窯內溫度均衡,保持在1050℃以下,保溫2小時以上;
④還原期:使高價金屬元素還原為低價金屬元素而發色,升溫至1300℃—1320℃。
(二)熄火後,讓其自然冷卻。
十四、質量要求
(一)產品分類
日用青瓷產品分類按GB10813.1中規定執行。
(二)技術要求
①外觀質量
日用青瓷外觀質量應符合GB10813.1中4.8的規定。
②吸水率
產品吸水率不超過1.0%。
③抗熱震性
160℃至20℃熱交換一次不裂。
④釉面色差
釉面色差不大於△E6(NBS)。

歷史文化

哥窯弟窯
傳說古代時在龍泉曾有兄弟二人燒窯。哥哥的燒造技術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忌恨。為破壞哥哥的聲譽,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許多草木灰,而哥哥全無察覺。燒好後開窯一看,瓷器釉全裂開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紋,有的像魚仔紋,還有的像蟹爪紋。心地善良的哥哥見此情景驚呆了,怎么辦呢?只好拿到市場去處理,沒想到一到市場,人們對這種帶有裂紋的青釉瓷產生極大興趣,一搶而空,於是哥窯便由此而聞名天下。而弟弟仍燒造青釉瓷器,質量總是略遜於哥哥一籌,人們稱其為弟窯。
祭碗窯
這是一個關於祭碗窯的故事。有一個善良、美麗的姑娘叫葉青姬,她的父親葉老大帶領窯工們正為窯主燒制一批宮廷祭用瓷: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燒了一窯又一窯,儘是些歪頭劈腦的廢品。眼看工期將到,窯主發怒,宮廷派來的監工更是惱羞成怒,揚言這最後一窯再不成功,就要把葉老大一家和所有窯工全部問斬。
善良、剛毅的葉青姬,為了拯救父親、家人和相濡以沫的窯工們,縱身祭窯。
失去女兒的葉老大,強忍悲痛,對燒窯更加謹慎了。終於,葉老大燒出了溫潤如玉、清脆韻致、明滑透亮的青瓷。大家都說,這是葉青姬的化身,所以才燒出如此精品。為了紀念葉青姬,窯工們稱她為“九天玄女”,世世代代供奉在自己的窯場裡。同時,將貢品瓷器以龍泉方言稱作“青瓷”,諧音“青姬”。

相關人物

浙江麗水龍泉人。1996年被評為第一個青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7年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傳承人。
龍泉青瓷
1940年10月出生於龍泉市。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原龍泉瓷廠廠長、總支書記、龍泉青瓷研究所所長。
江西省分宜縣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993年被國家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家”,並享受國務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特殊津貼;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一級工藝美術家”2003年授予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05年授予為“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傳承人,2013年被授予“龍泉青瓷終身藝術成就獎”,麗水學院客座教授、龍泉古窯瓷研究所所長。1949年出生於龍泉青瓷世家,1964年進入龍泉瓷廠工作,歷任原料車間主任、技術副廠長、黨組書記等職。2004年在原料和釉料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突破,研究成功龍泉青瓷冰裂紋,使失傳千年的龍泉青瓷冰裂紋製作工藝重放光彩。“龍泉青瓷冰裂紋製作工藝技術”獲國家智慧財產權發明專利。
1957年出生於浙江龍泉一個陶瓷世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麗水市人民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1962年生於龍泉。高級工藝美術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