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仙鎮(龍仙)

龍仙鎮

龍仙一般指本詞條

龍仙鎮,隸屬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位於翁源縣東部,東與河源市連平縣陂頭鎮相連,南依新豐縣周陂鎮,西接官渡鎮,北與江尾鎮毗鄰。轄區面積427.3平方千米,下轄34個行政村、6個社區。2020年末,龍仙鎮轄區有常住人口13.95萬人。

龍仙鎮為翁源縣城所在地,屬廣東省規劃建設的中心鎮之一,是翁源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汕昆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省道S341線、省道S244線穿境而過。

2019年末,龍仙鎮有工業企業140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仙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
  • 地理位置:翁源縣東部
  • 面積:427.3 km
  • 下轄地區:6個社區、3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解放路19號
  • 電話區號:0751
  • 郵政編碼:512600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3.95 萬(2020年末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東華寺
  • 車牌代碼:粵F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明代,屬宜陽鄉。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為上鄉。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境域為翁源縣第五區署。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縣城遷入龍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境域分屬藍李鄉、附城鄉。1958年,境域分屬附城公社、城鎮公社。1986年,正式稱為龍仙鎮。2001年,貴聯鎮併入南浦鎮。2004年,南浦、三華2個鎮併入龍仙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龍仙鎮下轄6個社區、34個行政村:城東社區、城南社區、城西社區、城北社區、南浦社區、三華社區、嶺頭村羅坑水村李洞村、青山村、青雲村、藍青村、石背村、聯群村、田心村、石寨村、良洞村、陂下村、民主村、高陳村、長潭村、河口村、水口村、馬山村、沙坪村、馬牯塘村、中心村、蓊口村、桂竹村、新坪村、馬墩村、豐山村、貴聯村、新嶺村、三華村、新堯村、中壩村、會聯村、群陂村、新東村。鎮政府駐解放路19號。
龍仙鎮
航拍龍仙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仙鎮位於翁源縣東部,東與河源市連平縣陂頭鎮相連,南依新豐縣及本縣周陂鎮,西接官渡鎮,北與江尾鎮毗鄰。總面積427.3平方千米。
龍仙鎮

地形地貌

龍仙鎮屬山區丘陵地帶,群山環保,連綿起伏,山脈之間多為中小型盆地及河流衝擊的階地。境內最高峰青雲山位於鎮區東南部,海拔1246米。
龍仙鎮
龍仙鎮地形圖

氣候

龍仙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無霜期312天,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2℃,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1.3℃。

人口

2011年末,龍仙鎮轄區有總人口13.56萬人。
2017年末,龍仙鎮轄區有常住人口11.74萬人。
2018年末,龍仙鎮轄區有戶籍人口12.53萬人。
2019年末,龍仙鎮轄區有戶籍人口12.55萬人。
2020年末,龍仙鎮轄區有常住人口13.95萬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仙鎮財政總收入4727萬元,比2010年增長16.2%。
2016年,龍仙鎮生產總值達26.8億元,同比增長64.4%,其中工業產值19.15億元,農業產值7.6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24.7%;農村人均純收入1.17萬元,同比增長12.6%。
2017年末,龍仙鎮有企業509個,企業從業人員3264人。
2018年,龍仙鎮完成生產總值18.0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9.89億元,農業產值8.15億元,農業產值同比增長5.27%;固定資產投資1185.52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48億元,同比減收3062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1.45萬元,同比增長11.3%。

第一產業

龍仙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蔬菜、糖蔗、蠶桑、水果等。

第二產業

2017年末,龍仙鎮有工業企業12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個。
2018年末,龍仙鎮有工業企業98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個。
2019年末,龍仙鎮有工業企業140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個。

第三產業

2018年末,龍仙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5個。
2019年末,龍仙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37個。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末,龍仙鎮有國小32所、中學3所,中國小在校學生2978人,中國小在職教師383人。
龍仙鎮(龍仙)
龍仙中學

文化事業

2018年,龍仙鎮農村書屋實現全覆蓋,各類文化體育惠民活動實現常態化開展,全年送戲下鄉、文藝匯演30餘場次。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龍仙鎮有衛生院2間,各村建有衛生站。2011年,龍仙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達99.9%。
2018年,龍仙鎮完成17個村級衛生站建設。

社會保障

2018年,龍仙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72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繳費9.07萬人,全鎮共有低保戶1055戶1924人,特困供養人員298人採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信息3198人,為家庭困難的267戶771人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4.28萬元,敬老院全面裝修入住完畢。

交通運輸

汕昆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省道S341線、省道S244線穿境而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從前有二仙翁游青雲山和青龍山,見這個地方雲霞燦爛,讚嘆之餘,口中念念有詞,仙指以劃,馬上就出現了一條巨龍自東北向東南橫臥,銀光閃閃,逶迤多姿,懷抱兩山腹地,慢慢巨龍變成龍仙河,該腹地即起名“龍仙”。
龍仙鎮(龍仙)
龍仙湖

文物古蹟

康公塔,位於龍仙鎮藍青村,屬樓閣式磚石結構,各層設額,有拱門,檐下飾菱角牙子裝點。
龍仙橋,又稱新拱橋,位於龍仙鎮光下村,清代建築物。龍仙橋結構屬花崗石雙拱砌結,橋的中間拱圈上方鑿有橫匾"龍仙橋"3字,橋設三孔,每孔跨度13米,全長43米,寬3.9米,高6.5米,全部用紅麻石條砌成。橋面設石欄桿,柱置葫蘆形頂裝飾,中間有三行花崗岩石條排列,裝飾美觀。

風景名勝

東華寺,位於翁源縣郊東北部三千米處的東華山風景區內。於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由印度智藥三藏禪師創建,因東華山山形地貌酷似印度靈鷲山,故取名靈鷲寺。唐朝龍朔元年(661年),六祖惠能於黃梅受衣缽後於此隱修,復建靈鷲寺,改名東華禪寺,後至寶林寺(南華寺)。東華景區風光旖旎,奇峰異石林立,有五指山、筆架山、靈鷲山、臥佛山、獅子山、駱駝山、象鼻山、玉兔峰、天王石等景點。
龍仙鎮(龍仙)
東華寺

著名人物

肖亞彬,龍仙八字阪肖屋人。青年時期多次參加五鋪保衛團剿匪戰鬥。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主動報名參加"抗日壯丁自衛隊",率領20多名壯丁布防於三華鎮黃蜂坳,擊退日軍入侵。肖亞彬英勇殺敵的精神受到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總部、西北區專署和廣大人民民眾的讚揚,獲"保衛桑梓"的錦旗,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總部授予龍仙鎮"抗戰中堅"的獎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