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

鼴,哺乳動物,長十餘厘米,毛黑褐色,趾有鉤爪,善掘土,白天住在土中,夜晚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俗稱“地排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鼴
  • 拼音:yǎn 
  • 部首:鼠
  • 總筆畫:23
釋義,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

釋義

拼音:yǎn 繁體字:鼴
部首:鼠,部外筆畫:10,總筆畫:23
五筆86:VNUV 五筆98:ENUV 倉頡:HVAJV
筆順編號:32151154454452511445531 四角號碼:7674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F39

基本字義

● 鼴
yǎnㄧㄢˇ
◎ 〔~鼠〕哺乳動物,長十餘厘米,毛黑褐色,趾有鉤爪,善掘土,白天住在土中,夜晚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俗稱“地排子”。
漢英互譯
◎ 鼴
moleEnglish
a kind of insectivorous rodent

詳細字義

◎ 鼴
鼴 yǎn 形聲。字從鼠,從晏(yàn),晏亦聲。“” 意為“黃昏時刻用餐”。“鼠”指“鼠類”。“鼠”與“晏”聯合起來表示“在黃昏時刻開始出來覓食的鼠類”。本義:黃昏開始進食的鼠類。
〈名〉
鼴鼠 [mole],穴居哺乳動物,屬鼴科(Talpidae),主要產於歐亞、北美的溫帶,細小的眼上常蒙著皮膚,小耳隱在毛里,毛皮柔軟而有光澤,有堅強善跳的足。如:鼴鼠飲河(喻指欲望不大,極易滿足);鼴腸(田鼠的細小腸子。用以比喻度量狹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正字通》同鼴。《本草》一名田鼠。一名鼢鼠。一名隱鼠。《李時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諸名。詳鼴字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qanʔ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於幰
元開
上聲
三等
開口
上二十阮
ʔɨ̯ɐn
ʔiɐn
ʔiɐn
ʔɨɐn
ʔiɐn
ʔɨan
yan3
qianx
iaan
鼴䑕似䑕形大如牛好偃河而飲水也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ꡖꡦꡋ
'ÿan
ʔjɛn
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先天齊
先天
上聲
齊齒呼
iɛn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於幰
十一銑
上聲
伊甸
十一霰
去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