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姓

鼠姓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只有牛、龍和馬是常見的姓氏。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鑽進鼻子,給趕跑了,其餘的動物,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卻竄到牛背上,豬也跟著起鬨 ,於是老鼠排第一,豬排最後。虎和龍不服,被封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後面。兔子又不服,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鼠姓
  • 拼音:shǔ
  • 注音:ㄕㄨˇ
  • 詞目:鼠、癙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鼠[鼠、癙,讀音作shǔ(ㄕㄨˇ)]
鼠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子姓,出自商末周初鼠族,屬於以宗教圖騰標誌為氏。成湯末期,商紂無道,八百諸侯反殷商,在周武王姬發和太師姜尚的率領下攻克朝歌,商王朝滅亡。姜子牙引四賢八俊齊歸周,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天下。
四賢即:第一賢姜子牙,第二賢燃燈(釋迦牟尼南無阿彌如來在得法成佛之前為燃燈上古佛,也叫定光古佛),第三賢黃飛虎(五嶽之首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第四賢李靖(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天庭托塔天王)。合稱陰陽四相,為西周王朝的政治統治核心。
八俊即:第一俊楊戩(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清源妙道二朗真君),第二俊雷震子(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司雷正神,即雷公),第三俊韋陀(護法天尊維摩詰菩薩,即韋陀尊者),第四俊鄧秀(火德真君),第五俊土行孫(土德真君),第六俊蟬玉(木德真君),第七俊金奴(金德真君),第八俊銀奴(水德真君)。合稱五行八卦,為西周王朝的軍事管理核心,分掌八方。四賢八俊即十二地支,與十天干對應,但四賢八俊皆非姬姓,因此不得擾介天干,故而皆稱候,卻不得稱人間王。
西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按照四賢八俊的位次順序重新排定了十二生肖,以每人或名或字或號或形命名為十二屬:子牙為鼠,以子名之;燃燈為牛,以醜名之;飛虎為虎,以寅名之;李靖為兔,以卯名之;楊戩為龍,以辰名之;雷震子為蛇,以巳名之;韋杵為馬,以午名之;鄧秀為羊,以未名之;土行孫為猴,以申名之;蟬玉為雞,以酉名之;金奴為狗,以戊名之;銀奴為豬,以亥名之。由於鼠乃在亥子之際開始活動覓食,承轉陰陽,抑暗拯明,而太師姜尚居功至偉,啟滅商建周之肇,因此子牙為鼠,以子名之,排位十二屬之首。這十二屬相一定,眾臣皆贊周武王為一代聖賢,各諸侯部落和民族因周武王之語,屬下諸部落也不復有異,遂使十二屬相得以流傳後世,並演化為十二生肖。周武王對十二屬相做了排定,成為一時佳話,許多圖騰部落對鼠圖騰之族極是羨慕,漸漸也有鬧出嫉恨的,鼠族只得奔走齊國,尋求四賢之首的姜子牙保護,姜子牙將其安排在齊國與宋國交界處(今山東沂南蘇村)定居,以圖騰為志稱鼠氏。
鼠氏族人的後世子孫在周安王姬驕十六年(齊康公十七年,田齊和子十七年,公元前386年)“田代姜齊”事件之後,多改為諧音之蘇氏、舒氏、束氏、菽氏、殳氏、戍氏、俶氏等。

第二個淵源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在文獻《新編千家姓》和史籍《新唐書》中記載有鼠姓:“唐有鼠尼施。”由於史載簡要,許多人一直以為“鼠尼施”是一個人名。其實“鼠尼施”並非個人的姓名,而是為唐朝時期西突厥的一個強悍部落,以大鼠(貂、貉)為圖騰和貂尾纛為徽志旗幡,以突厥語“尼施”(即草原明珠)為部落名稱,因此唐王朝史官漢稱其為“鼠尼施”,隸屬於阿史那部,為阿史那·賀魯可汗的軍事主力核心,世居鷹莎川(今新疆開都河上游)。
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突厥鼠尼施部被大將軍李靖麾下前軍總管、冀州武邑人蘇定方在鷹莎川擊敗。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阿史那·賀魯可汗所部西突厥再次被升為伊犁道行軍大總管的蘇定方擊潰,唐軍一鼓氣追至石國蘇咄城(今為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俘獲阿史那·賀魯可汗,西突厥就此滅亡。唐王朝由是修亭障,治道路,成功地保護了東西交通的安全。
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將降服的突厥鼠尼施部“男女萬餘人安置於鷹娑川”,設定鷹娑都督府進行管理。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在鷹娑都督府的一側再置焉耆都督府,與鷹娑都督府並存,監管突厥鼠尼施部。到武則天執政後期,下令將鷹娑川鼠尼施部內遷,鼠尼施部族人反抗而自遷川黔之地,在三國蜀漢時期逐漸與當地故西羌部落融合,相對集中分布於滇西遂久縣(今雲南麗江)、瀾滄江流域金州(今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冊亨、望謨一帶),成為後來西南夷的先民之一,族人以部落名稱為姓氏,稱鼠氏。
如今,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彝族中仍有鼠族,至今仍然保存著以鼠為名的十二個鼠族,多稱鼠氏。在雲南傈僳族中亦有鼠氏族人,分布在雲南省麗江市新華辦事處的小箐村,後有改為賀氏者。這兩支鼠氏族人皆源出古代西突厥阿史那部的鼠尼施部落。

遷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地區。

郡望堂號

郡望

陽 都:即今山東沂南縣,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誕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史書記載:“陽都,臨沂之上游,英賢輩出,煙水之勝,軼於江南”。革命戰爭年代,沂南成為沂蒙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就誕生在沂南縣的古鎮青駝寺。
遂久縣:即雲南麗江市,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滇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漢唐時代通往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集散地。蜀漢時期麗江設遂久縣,元代先設茶罕章管民官,後改麗江宣慰司,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初置麗江府,清朝設麗江軍民府,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設雲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2月成立麗江人民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4月改為麗江專員公署,轄麗江、永勝、華坪、寧蒗、維西、蘭坪、中甸、德欽、碧江、福貢、貢山、鶴慶、劍川十三個縣,1953年瀘水縣劃歸麗江專區,後於1954年和1957年分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慶藏族自治州,歸麗江專區代管,1973年撤銷代管,1956年將鶴慶、劍川劃歸大理白族自治州,1980年設立麗江地區行政公署,2002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麗江撤地設市。
金 州:古金州在殷商王朝時期屬於荊州西南裔,稱鬼方,周朝時期屬越國之地,戰國時期屬夜郎國,秦朝時期始設郡縣,歸象郡所轄,漢朝時期分屬和夜郎國,晉朝時期分屬夜郎郡和西平郡,南北朝時期稱烏蠻,唐朝時期分屬黔中道和劍南道,宋朝時期分屬自杞國和羅甸國,元朝時期歸屬雲南行省曲靖宣慰司,清朝時期歸屬貴州行省。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貴西道,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撤消貴西道,各縣直屬貴州省,屬第三督察行政區。古金州開發於春秋戰國時期,漢代以來史不絕書,明清之際成為貴州西南重鎮,是貴州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初設立貴州省興仁專署,轄興仁、興義、普安、晴隆、關嶺、盤縣、安龍、貞豐、冊亨、望謨十縣,專署駐興仁縣城。1956年4月13日設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冊亨、望謨、貞豐四縣劃歸黔南州。1965年1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貞豐、望謨、安龍、冊亨縣,分別成立貞豐、望謨、安龍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和冊亨布依族自治縣。1981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興義地區,設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行政區劃未變更。同時撤銷貞豐、望謨、安龍、冊亨四個自治縣,設貞豐、望謨、安龍、冊亨四縣。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黔西南州是全國三十個自治州中最年輕的自治州之一。州府駐興義縣城。

堂號

(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