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誠村

鼎誠村在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梅山鎮政府駐東南1.6公里處,村委會設在美井,有美井、草埔尾、隔壁、寺園、後新厝、園內、圍內、村內、新村等9個自然村,聚落在寨仔山東北麓,略呈圓形分布。全村有18個村民小組,有村民1180戶479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鼎誠村
  • 耕地面積:1488畝
  • 農作物:水稻、小麥、甘薯
  • 土特產:龍眼、楊梅、香蕉等
  • 郵政編碼:362321
  • 區號:0595
  • 學校:南安市工業學校
村情概況,歷史沿革,

村情概況

山地2845畝。轄區內有菲克鞋業、晶磊石材、鑫盛機械、海特鞋機、宏輝鞋材、旺記食品、鈦鑫機械等近20家企業,有萬祥興等5個果林場,4個養殖場,1個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基地。省道307複線途經村北,鼓山大橋橫跨東溪,交通較為便捷,全村主幹道均硬化、綠化、亮化。
鼎誠村

歷史沿革

民國年間為鼎新保和誠新保,解放後合併各取首字為鼎誠鄉。1958年公社成立鼎誠大隊,1984年改為鼎誠村委會。鼎誠村系南安市梅山鎮第二大行政村,位於梅山鎮西南部風光秀麗的楊梅山下,碧波盈盈的東溪岸邊。北距梅山鎮區5公里,南離洪瀨商貿區6公里,東接格內、豐溪村,西連演園、蓉溪村,總面積4.77平方公里。省道307複線橫穿村北,交通較為便捷。全村人口4786人,旅外僑胞達2000多人,轄美井、草埔美、寺園、圍內等9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  鼎誠舊稱武榮懷德鄉豐年裡古山頭,又稱十八都古山頭,與梅山鎮明新、演園二村合稱外侯(羅東鎮維新、新明二村合稱內侯)。開基始祖道齋公於宋理宗間(1225一1233年)由劉林鄉徒居蘆川侯垵繁衍,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鼎誠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在科技、製造、微生物研究等領域有建樹者不乏其人。鼎誠系著名華僑劉海量、劉楣樹先生的故鄉。海外鼎誠人主要分布在香港及東南亞諸國,不少僑胞已成為當地精英脊樑。改革開放以來,鼎誠村憑著一股敢拼敢闖的拼搏勁,搶抓機遇,開扣進取,政治、經濟、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村黨支部、村委會多渠道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鋪設了10多公里寬8米的水泥路,建設了鼓山大橋、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及楊梅山安息堂,新建華豐教學樓、子勝教學樓及光銘禮堂。全村基本實現了鄉村道路水泥化,有線電視網路化,通訊設施現代化,飲水衛生化。轄區內現有晶磊石材、菲克鞋業、鑫盛機械、海特機械、宏輝鞋業、旺記食品等20多家企業,涉及鞋服、機械、食品、針織、石材等行業。2005年又引進了市重點建設項目——南安市工業學校遷建項目,建設地點位於鼎誠紅頭嶺,該項目的落地,對鼎誠的發展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鼎誠村多次被泉州市、南安市委授予“文明村”、“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三農工作先進單位”,村黨支部多次榮獲“先進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鼎誠文化娛樂活動十分活躍,據不完全統計,現有:掌中班2班,舞龍舞獅隊3隊、西樂隊2隊、驢仔隊1隊、清代仗儀隊1隊、南音組1組、小提線傀儡3家、大鼓吹隊4隊。八、九十年代還有高甲戲劇團1團。這些民間的文化藝術團體,是鄉村文藝的輕騎兵,常年活躍於方圓數百里村間,足跡遠播永春、晉江、惠安,曾多次參加大活動及匯演。鼎誠背靠巍峨楊梅山,東溪玉帶環繞,自然景觀十分豐富。境內的楊梅山,古稱大梅山,系梅山境內最高山脈,梅山鎮因此得名。楊梅山是一座聞名海內外的佛教名山,鼎盛時楊梅山有十八座寺廟。位於楊梅山腰的西真寺始建於宋朝,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寺里供奉觀世音菩薩,香火十分鼎盛。該寺座南向北,四面青山環抱,茂林修竹,峰巒迭翠,景色怡人。寺周還有鎮寺石、觀音石、百年樟樹等自然奇景。位於鼎誠倉內的娘媽宮,坐東看西,依山面水,雄偉壯觀。自建宮以來,香火十分旺盛。每逢農曆三月二三日為娘媽之誕辰,這時請戲班,宴佛請客,勝似廟會。此外,鼎誠還有陳塘江泗洲佛、碼頭橋、水吼渡、九洞空等古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