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

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

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LSSAH)是最早組建的武裝黨衛隊部隊之一,其前身是約瑟夫(塞普)迪特里希領導的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最初只是專門負責保護納粹黨魁阿道夫·希特勒,大多數人也只是將他看成是類似“御林軍”式的花瓶角色,只適合在閱兵場上作展示和充當保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
  • 外文名:LSSAH
  • 屬於:最早組建的武裝黨衛隊部隊之一
  • 適合在:在閱兵場上作展示和充當保鏢
簡介,譜系,編制,徽章,配屬情況:,戰史,

簡介

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
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
1. 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二戰爆發後,除了其警衛部隊繼續負責守衛柏林和貝希特斯加登外,警衛旗隊參加了德軍幾乎所有的重大軍事行動,一直馬不停蹄地轉戰於東西兩線,再也沒有回過大本營。在戰場上,這支被人看作是僅具“觀賞性”的部隊的實際表現卻出人意料,他們因部隊的特殊稱謂而具有極強的榮譽感,作戰勇猛不怕犧牲,以殘忍高效而著稱。警衛旗隊立下的赫赫戰功奠定了他一流王牌師的地位,但是槍殺戰俘和濫殺無辜的劣跡玷污了其聲譽。

譜系

名稱
時間
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
SS-Stabswache Berlin
1933年3月-1933年5月
柏林黨衛隊特遣隊
(措森和於特博格黨衛隊特遣隊)
SS-Sonderkommando Berlin
( SS-Sonderkommando Zossen and Jüterbog)
1933年5月-1933年9月
“阿道夫·希特勒”旗隊
Adolf Hitler-Standarte
1933年9月-1933年10月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1933年10月-1933年?月
“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LAH)
1933年?月-1934年12月
“阿道夫·希特勒 黨衛隊警衛旗隊”步兵團(摩托化)
Infanterie-Regiment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mot.)
1934年12月-1942年7月
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步兵師(摩托化)
SS-Division 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
1942年7月-1942年11月
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擲彈師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1942年11月-1943年10月
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
1.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1943年10月-1945年5月
註: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可縮寫為LSSAH
歷任指揮官
黨衛隊地區總隊長 約瑟夫(塞普)迪特里希
SS-Oberstgruppenführer Joseph Dietrich
1933年2月-1943年7月4日
黨衛隊旅隊長 特奧多爾·維希
SS-Brigadeführer Theodor Wisch
1943年7月4日-1944年8月20日
黨衛隊旅隊長 威廉·默克
SS-Brigadeführer Wilhelm Mohnke
1944年8月20日-1945年2月6日
黨衛隊旅隊長 奧托·庫姆
SS-Brigadeführer Otto Kumm
1945年2月6日-1945年5月8日

編制

1934: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總部黨衛隊旗隊
(Stab SS-Standarte)
總部黨衛隊突擊中隊
(Stäbe SS-Sturmbann)
黨衛隊機動步槍兵突擊隊(SS-Kradschützen-Sturm)
黨衛隊步槍兵突擊隊(SS-Schützen-Stürme)
黨衛隊機槍突擊隊(SS-Maschinengewehr-Stürme)
黨衛隊迫擊炮突擊隊(SS-Minenwerfer-Sturm)
黨衛隊通信排
(SS-Nachrichten-Züge)
黨衛隊通信排
(SS-Nachrichten-Züge )
黨衛隊裝甲搜尋排
(SS-Panzerspäh-Zug)
黨衛隊警衛旗隊軍樂隊
(SS-Musikzug SS-Standarte)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警衛連(LAH Wachkompanie)
- 在整個二戰期間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和保護希特勒。
1940: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第1突擊中隊
(I. Sturmbann)
第2突擊中隊
(II. Sturmbann)
第3突擊中隊
(III. Sturmbann)
第4警衛營(後來的柏林警備隊 -Wachtruppe Berlin)
(IV. Wachtbatallion)
炮兵團(轄3個連)
(Artillerie-Regiment)
裝甲搜尋排
(Pz.Spüh.Zug)
通信排
(Nachrichtenzug)
通信突擊中隊
( Nachrichtensturmbann)
機車傳令排
(Kradmeldezug)
機車聯絡排
( Kraderkundungszug)
工兵突擊排
(Pionierzug Pioniersturm)
裝甲突擊炮連
(Pz.Sturm Batterie)
軍樂隊
(Musik-Zug)
輕型步兵炮連
(Le.Inf. Kolonne)
1941: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第1營
(I. Batallion)
第2營
(II. Batallion)
第3營
(III. Batallion)
第4營(1941年6月10日組建)
(IV. Batallion)
第6營
(VI. Batallion)
第7營(1941年1月15日組建)
(VII. Batallion)
Abteilung Schünberger
獨立裝甲大隊(1942年2月組建)
(Panzer-Abteilung )
炮兵團
(Artillerie-Regiment)
偵察大隊
(Aufkla”rungs-Abteilung )
輕型高炮連
(Le. Flak-Kolonne)
工兵營
(Pionier-Batllion)
通信大隊
(Nachrichten-Abteilung)
通信分隊
(Nachschubtruppen)
維修連
(Werkstatt-Kompanie)
武裝維修排
(Waffen-Werkstatt-Zug)
麵包製作連
(Ba”ckeri-Kompanie)
工事修築連
(Schlüchteri-Kompanie)
Verpflegungsamt
戰地郵局
(Feldpostamt)
醫療隊
(Sanitütsdienste)
野戰醫院
(Feldlazarett)
1942: SS-Division (mot.) LSSAH
第1步兵團
(Infanterie-Regiment 1)
第2步兵團
(Infanterie-Regiment 2)
黨衛隊第1裝甲團
(SS-Panzer-Regiment 1)
裝甲維修連
(Panzer-Werstatt-Kompanie)
裝甲工兵連
(Panzer-Pionier-Kompanie)
炮兵團
(Artillerie-Regiment)
通信排
(Nachrichtenzug)
高炮排
(Flakzug)
裝甲擲彈大隊
(Panzerjäger-Abteilung)
高炮大隊
(Flak-Abteilung)
工兵營
(Pionier-Batallion)
通信大隊
(Nachrichten-Abteilung)
通信分隊
(Nachschubtruppen)
維修大隊
(Instandsetzungs-Abteilung)
後勤服務隊
(Verwaltungsdienste)
管理營
(Wirtschafts-Batallion)
醫務大隊
(Sanitüts-Abteilung)
1943: 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LSSAH
第1裝甲擲彈團
(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1)
第2裝甲擲彈團
(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2)
第1黨衛隊裝甲團
(SS-Panzer-Regiment 1)
裝甲維修連
(Panzer-Werstatt-Kompanie)
裝甲工兵連
(Panzer-Pionier-Kompanie)
炮兵團
(Artillerie-Regiment)
通信排
(Nachrichtenzug)
裝甲擲彈大隊
(Panzerjäger-Abteilung)
高炮大隊
(Flak-Abteilung)
工兵營
(Pionier-Batallion)
通信大隊
(Nachrichten-Abteilung)
通信中隊
(Nachschubtruppen )
維修大隊
(Instandsetzungs-Abteilung)
後勤服務隊
(Verwaltungsdienste)
管理營
(Wirtschafts-Batallion)
醫務大隊
(Sanitäts-Abteilung)
炮兵觀測連
(Beobachtungs-Batterie)
機槍大隊
(Sturmgeschütz-Abteilung)
憲兵連
(Feldgendarmerie-Kompanie)
警衛連
(Sicherungs-Kompanie)
1944-45 1. SS-Panzer-Division LSSAH
黨衛隊第1裝甲擲彈團
(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1)
黨衛隊第2裝甲擲彈師
(SS-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2)
黨衛隊第1裝甲團
(SS-Panzer Regiment 1)
黨衛隊炮兵團
(SS-Artillery Regiment)
黨衛隊維修大隊
(SS-Werfer-Abteilung)

徽章

車輛徽章
鑰匙形徽章, 1940年
帶鑰匙的盾形徽章, 1941年
鑰匙加帶缺口的盾形徽章, 1943年
在原徽章上加橡葉飾, 1944年
領章
黨衛軍標準領章
其它裝飾
肩章上特別的”AH”字母徽記
袖標
袖標上的文字為希特勒的親筆簽名
總兵力
1935年1月
2.531人
1936年1月
2.650人
1937年1月
3.177人
1938年1月
3.607人
1938年12月
3.626人
1941年6月
10.796人
1942年12月
20.844人
1943年12月
19.867人
1944年6月
19.691人
1944年12月
22.000人
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人數
58人
部隊類型
種族成分
參加的戰役及行動
戰爭暴行
裝甲師
裝甲擲彈師
德國人
白色方案-入侵波蘭
黃色方案 -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
馬瑞塔行動(Marita)-入侵希臘
安提拉行動(Attila)-占領維希法國
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
城堡行動-庫爾斯克戰役
諾曼第戰役
守望萊茵行動-突出部戰役
春醒行動-匈牙利戰役
1940年5月28日:
在敦克爾克附近的沃爾姆豪特(Wormhout ),警衛旗隊的威廉·蒙克命令其手下集體屠殺了65名(80?)英第48步兵師戰俘。
1941年10月:
在蘇聯的塔甘羅格,師長迪特里希下令屠殺了4000名蘇軍戰俘。
1943年3月14日:
在蘇聯哈爾科夫市將700名蘇軍傷員殺死在醫院的病床上。
1944年12月17日:
派普戰鬥群槍殺了84名美軍戰俘。
1944年12月19日-20日:
在奪取斯塔維洛特鎮的戰鬥中,LSSAH師以協助美軍為由屠殺了130名比利時平民。

配屬情況:

日期
集團軍
集團軍群
所在地域
1939年9月
第13軍
第8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波蘭
1940年5月
第10軍
第18集團軍
B集團軍群
荷蘭
1940年6月
第44軍
第6集團軍
B集團軍群
法國
1940年7月
預備隊
-
C集團軍群
法國-洛林
(Lothringen)
1940年8月
第45軍
第1集團軍
C集團軍群
法國-洛林
(Lothringen)
1940年9月 - 1940年10月
第25軍
第1集團軍
C集團軍群
法國-洛林
(Lothringen)
1940年11月
第25軍
第1集團軍
D集團軍群
法國-洛林
(Lothringen)
1940年12月 - 1941年2月
第55軍
第1集團軍
D集團軍群
法國-洛林
(Lothringen)
1941年3月
第14軍
第12集團軍
-
保加利亞
1941年4月 - 1941年5月
第40軍
第12集團軍
-
希臘
1941年6月
修整
BdE
-
Protectorat
1941年7月
預備隊
第1裝甲集群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日托米兒
(Shitomir)
1941年8月
第48軍
第1裝甲集群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烏曼
(Uman)
1941年9月
預備隊
第11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謝爾森
(Cherson)
1941年10月
第30軍
第11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Perekop
1941年11月 - 1941年12月
第3軍
第1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羅斯托夫,繆斯(Rostov, Mius)
1942年1月
第3軍
第1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繆斯
(Mius)
1942年2月 - 1942年5月
第14軍
第1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繆斯
(Mius)
1942年6月
預備隊
第1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繆斯
(Mius)
1942年7月
第3軍
第1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羅斯托夫
(Rostov)
1942年8月 - 1942年10月
黨衛隊裝甲軍
第15集團軍
D集團軍群
法國-諾曼第
(Normandy)
1942年11月 - 1943年1月
預備隊(修整)
-
D集團軍群
法國-諾曼第
(Normandy)
1943年2月
預備隊
OKH
B集團軍群
蘇聯-哈爾科夫
(Kharkov)
1943年3月
黨衛隊裝甲軍
第4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夏科夫
(Charkov)
1943年4月
預備隊
肯夫軍團(Armee-Abteilung Kempf)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夏科夫
(Charkov)
1943年5月 - 1943年6月
修整
-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夏科夫
(Charkov)
1943年7月
黨衛隊第2軍
第4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別爾哥羅德
(Bjelgorod)
1943年8月
預備隊
-
B集團軍群
上義大利
(Upper Italy)
1943年9月 - 11月
黨衛隊第2軍
-
B集團軍群
上義大利
(Upper Italy)
1943年12月
第48軍
第4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日托米兒
(Shitomir)
1944年1月
第48軍
第4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維尼察
(Winniza)
1944年2月
預備隊
第1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蘇聯-切爾卡瑟
(Tscherkassy)
1944年3月
預備隊
第8集團軍
A集團軍群
蘇聯-切爾卡瑟(Tscherkassy)
1944年4月
第24軍
第1裝甲集團軍
北烏克蘭集團軍群
蘇聯-塔洛波爾
(Tarnopol)
1944年5月
預備隊
OKW
-
比利時
1944年6月
修整
第15集團軍
B集團軍群
比利時
1944年7月
黨衛隊第1軍
西方裝甲集群
B集團軍群
法國-諾曼第
(Normandy)
1944年8月
第80軍
第集團軍
B集團軍群
法國-洛林
(Lothringen)
1944年9月
黨衛隊第1軍
第7集團軍
B集團軍群
德國-艾弗爾
(Eifel)
1944年10月
第66軍
第7集團軍
B集團軍群
德國-艾弗爾
(Eifel)
1944年11月
修整
BdE
-
德國-威斯伐倫(奇克堡)
Westfalen (Siegburg)
1944年12月
預備隊
第6裝甲集團軍
西鄂畢灣集團軍群
(OB West)
德國-艾弗爾
(Eifel)
1945年1月
第39軍
第5裝甲集團軍
B集團軍群
比利時-阿登
1945年2月
第4“弗爾德赫哈勒”軍Feldherrnhalle (IV)
第8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匈牙利
1945年3月
預備隊
-
南方集團軍群
匈牙利
1945年4月
黨衛隊第1軍
第6裝甲集團軍
南方集團軍群
奧地利
1945年5月
黨衛隊第1軍
第6裝甲集團軍
奧斯特馬克集團軍群(Ostmark)
奧地利

戰史

1933年3月:
3月17日:
專職保護希特勒的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正式成立,“塞普”迪特里希從黨衛軍各組織中精心挑選了120人,全都是黨衛隊理想的模範:25歲,身高1.8米,無犯罪記錄。普魯士州警察組織負責為柏林總部衛隊提供後勤方面的支持。
3月17日:
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在Freisenstrasse的奧古斯塔·維多利亞兵營舉行首次校閱。
1933年4月:
柏林黨衛隊總部衛隊遷往柏林的Lichterfelde 兵營,名稱也改為柏林黨衛隊特遣隊。首批12名成員在威廉·蒙克的帶領下到達柏林,開始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
4月8日:
在柏林體育館衝鋒隊舉行的一次集會上,柏林黨衛隊特遣隊作為希特勒的護衛隊首次公開亮相。
1933年5月:
措森黨衛隊特遣隊成立,其下轄3個連隊,負責向柏林黨衛隊特遣隊訓練並輸送合格的護衛人員。
1933年7月:
柏林黨衛隊特遣隊更名為於特博格黨衛隊特遣隊。一支由特奧多爾·“特迪”·維希率領的護衛分隊首次在貝希特斯加登的希特勒避暑山莊擔負警衛工作。
1933年9月:
於特博格黨衛隊特遣隊和措森黨衛隊特遣隊合併。
1933年10月:
10月9日:
在啤酒館政變10年紀念日,措森和於特博格黨衛隊特遣隊更名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不久後又在部隊名稱中嵌入了黨衛隊稱號),並第一次配發了領章。同日,835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新成員在慕尼黑弗爾德赫哈勒牆(Feldherrnhalle)前宣誓效忠。此後,“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全權負責守衛帝國總理府、柏林的3個機場、各政府部門(包括黨衛隊總部)和希姆萊的私人住所。
1934年7月:
6月30日:
“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參加了對衝鋒隊進行血腥清洗的“長刀之夜”。當時,希特勒和迪特里希在6名護衛的陪同下趕往巴登維斯去逮捕羅姆和衝鋒隊的其他高級領導人。在柏林,警衛旗隊逮捕了更多的人,即包括衝鋒隊的要員,也有納粹黨早就想除掉的一些反對者。3位衝鋒隊高級領導人被8名警衛旗隊的士官處決,後來的達豪集中營司令特奧多爾 ·艾克和他的手下(未來的“骷髏”師軍官)處決了羅姆。
1934年10月-12月:
警衛旗隊轉為摩托化部隊。.
1936年3月:
3月1日:警衛旗隊參加了重占萊茵蘭的行動。
1936年2月:
警衛旗隊派出其精英參加1936年的冬季奧運會。
1938年:
警衛旗隊作為第14軍的一部分參與了占領奧地利的行動。
4月:
警衛旗隊駐防維也納。
年末:
警衛旗隊又參加了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
1939年4月:
4月30日:
希特勒開放柏林蒂爾加騰區7公里長的主幹道來舉辦慶祝他50歲生日的官方慶典,警衛旗隊負責沿街的警衛工作。
1939年9月:
9月1日:
德國入侵波蘭。
9月25日:
作為南方集團軍群旗下的一支部隊,警衛旗隊在羅茲、華沙和莫德林地區經歷了首次實戰。希特勒和希姆萊在古左夫視察了警衛旗隊的特遣隊。
9月27日:
守衛華沙的波軍投降。
9月30日:
警衛旗隊護衛營獲得一面特殊的軍旗。在波蘭戰役中,警衛旗隊共傷亡400人。.
1939年10月:
駐防捷克斯洛伐克。
10月10日:
波蘭投降。
1939年12月:
12月23日:
希特勒親自出席了警衛旗隊在德國巴登 埃爾姆斯(Bad Elms )舉辦的聖誕慶祝宴會,並向部隊的每位成員贈送了香菸、蛋糕和一瓶葡萄酒。
1940年3月:
希特勒批准警衛旗隊組建一支裝備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兵營。當月德國官方首次開始使用“武裝黨衛隊”(Waffen-SS )這一術語。
1940年5月:
5月10日:
黃色方案-德國對法國和低地國家的入侵行動開始。警衛旗隊在黨衛隊第1裝甲師麾下參加了此次戰役。
5月13日:
警衛旗隊抓獲4000名戰俘。
5月14日:
進抵荷蘭海牙。
5月20日:
攻入法國。
5月25日:
在約阿希姆·派普指揮的部隊強渡阿運河成功。
5月26日:
警衛旗隊無視希特勒停止前進的命令繼續向英法聯軍防線的縱深挺進。
5月28日:
在敦克爾克附近的沃爾姆豪特(Wormhout ),警衛旗隊的威廉·蒙克命令其手下集體屠殺了65名(80?)英第48步兵師戰俘。時任黨衛隊第1裝甲師師長的迪特里希與此次屠殺事件並無牽連,因為當時他正因坐車遭到英軍格洛斯特郡步兵團部隊的攻擊而在一條壕溝里躲了一整天。
1940年6月:
6月14日:
巴黎淪陷。
6月22日:
法國停戰。
6月24日:
法國有條件投降。
1940年7月:
7月19日:
喬治 克普勒、保羅 豪塞爾和“塞普”·迪特里希在柏林國會大廈舉行的勝利慶典上獲頒騎士十字勳章。希姆萊向當時駐紮在德國梅斯的警衛旗隊頒發寫有希特勒名字的軍旗。
1940年8月:
警衛旗隊升級為旅,並積極進行兩棲訓練,為擬議中入侵英國的海獅計畫作準備。
8月15日:
希姆萊下令所有的SSTV組織加入到武裝黨衛軍中。
1940年9月:
9月7日:
在梅斯的阿爾文斯勒本要塞舉行的一個慶祝儀式上,希姆萊向警衛旗隊授予經過修改的新軍旗。
1941年2月:
警衛旗隊從梅斯調動至保加利亞。
1941年3月:
警衛旗隊調往羅馬尼亞的騰斯法(Temesvar),與大德意志師和“赫爾曼·格林”旅匯合。
1941年4月:
4月6日:
警衛旗隊參加了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
4月7日:
占領克瑞瓦山口(Kriva Pass)和斯科皮耶(Skopije)。
4月10日:
與義大利部隊匯合;遭到英國皇家空軍的攻擊。
4月11日:
從奧新軍團手中奪取了克里迪山口(Klidi pass)。
4月13日:
占領科尼蘇拉山口(Klidi pass)。
4月15日:
占領卡斯特里亞(Kastoria)。
4月16日:
接受了希臘16個師投降。
4月21日:
奪取莫索萬山口(Mesovan pass)
4月25日:
英軍已被壓縮到希臘克拉馬塔(Kalamata)的一小塊灘頭陣地。
4月27日:
占領皮爾古斯(Pirgus)。
4月28日:
希臘的英軍投降。
1941年5月:
5月8日:
警衛旗隊在雅典舉行了勝利遊行後,被調往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6月:
警衛旗隊此時的總兵力為10796人,平均年齡19歲。
6月22日:
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
1941年7月:
7月1日:
作為南方集團軍群的下屬部隊,警衛旗隊參加了巴巴羅薩行動,負責掩護第聶伯河右岸。
1941年8月:
8月20日:
占領切更(Chergon)。
October 1941:
警衛旗隊占領塔甘羅格後發現了6具黨衛隊士兵的屍體,他們是先前被俘後遭蘇聯內務部警察處決的。作為報復,迪特里希下令對投降的蘇軍士兵進行3天的大屠殺。在此次屠殺中,共有4000名蘇軍士兵慘遭殺害。
1941年11月:
11月17日-26日:
攻占羅斯托夫後又不得不放棄它。此戰警衛旗隊共俘獲10000名蘇軍戰俘,繳獲159門大炮,56輛坦克和2輛裝甲列車。
1941年12月:
參加頓涅茨防禦戰。
12月26日:
第3裝甲軍司令官埃貝哈德·馮·馬肯森上將在給希姆萊的信中寫到:
每支部隊都想與警衛旗隊並肩作戰,他們訓練有素,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和旺盛的戰鬥熱情,臨危不懼,……….這是一支真正的精銳部隊。
1942年1月-2月:
繼續在頓涅茨地區進行防禦。
1942年6月:
正在繆斯河地區作戰的警衛旗隊被召回法國,駐紮於巴黎附近。
在接下來舉行的穿越巴黎勝利閱兵式上,警衛旗隊接受了龍德斯泰特元帥的檢閱。
1942年7月:
警衛旗隊進行了修整和補充,並升格為裝甲擲彈師。
7月15日:
重新命名為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摩托化)步兵師。
1942年8月-9月:
在巴黎西面的Evreux 區修整。虎式坦克裝備師屬裝甲團。由於人力短缺,德國普通公民被允許加入。
1942年10月:
在維希法國作占領軍,並在諾曼第駐紮了一段時間。
10月22日:
師重新命名為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擲彈師(以下簡稱LSSAH師)。
1942年11月:
LSSAH師在維希法國作占領軍。
1942年12月:
全師兵力為:軍官678人,士官及士兵20166人。12月21日-30日:
LSSAH師部分成員作為基礎骨幹調往正在組建中的黨衛隊第9“霍亨斯道芬”裝甲師。
1943年1月:
LSSAH 師被迅速調往烏克蘭以阻擋蘇軍的冬季攻勢。
1943年2月:
在頓涅茨和第聶伯河之間鏖戰。
2月15日:
保羅·豪塞爾決定從哈爾科夫撤退,這一舉動激怒了希特勒。
1943年3月:
3月18日:
由LSSAH師、帝國師和骷髏師組成的黨衛隊裝甲軍重新奪回了別爾哥羅德(Belgorod)。
在頓涅茨和第聶伯河之間蘇德雙方再次爆發激戰。
3月14日:
黨衛隊裝甲軍奪回哈爾科夫並取得了輝煌德勝利。戰後,蘇聯官方宣稱LSSAH師將700名蘇軍傷員殺死在哈爾科夫市醫院的病床上。
3月21日:
希特勒為迪特里希的騎士十字勳章加上了雙劍飾。希特勒還告訴迪特里希他打算抽調LSSAH師的軍官(包括團和連級軍官)去組成組建中的黨衛隊第1裝甲軍和黨衛隊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的基本骨幹。
在哈爾科夫戰役中LSSAH傷亡了4500人,占了全師戰鬥人員的44%。
1943年4月:
全師轉入修整和補充,接收了來自空軍的2500名補充人員;而師長迪特里希也開始對顛沛流離的戰鬥生活產生了厭倦之意。
1943年5月:
一些LSSAH師的部隊有幸獲準回家休假。
1943年6月:
迪特里希卸任,師長一職由“特迪”維希接任。
1943年7月:
LSSAH師在黨衛隊第2裝甲集團軍麾下參加了“衛城行動”。
7月5日:
“衛城行動”開始。戰役的第一天LSSAH師就有97人陣亡,522人受傷。
7月6日:
LSSAH師向蘇軍防線突入了20公里。7月13日:希特勒下令終止“衛城行動”。在整個戰役中LSSAH師損失了30%的戰鬥人員,共有474人陣亡,2753人受傷。
7月25日:
義大利政府逮捕了墨索里尼。希特勒立即下令黨衛隊第2裝甲軍麾下的LSSAH師趕往義大利。為爭取時間,LSSAH師決定輕裝前進,將所屬的坦克等重型裝備交給了“帝國”師和“骷髏”師。
1943年8月:
LSSAH師占領米蘭並接收了新的裝甲車輛。
LSSAH師在北義大利的波河谷負責解除意軍的武裝。未經證實的資料指出,LSSAH師還參與了將猶太人集中到Maggiore 湖周圍地區的行動。
1943年9月:
9月19日:
LSSAH師收到情報說義大利“叛軍”抓了2名黨衛隊軍官並計畫攻擊LSSAH師。據此,約阿希姆·派普下令用150毫米榴彈炮轟擊懷疑是“叛軍”據點的波維斯鎮(Boves ),結果炸死了34名平民。(1968年,義大利政府就此控告派普犯有戰爭罪,但法庭因證據不足而無法定罪。)
LSSAH師調往巴爾幹。
1943年10月:
巴爾幹:
10月22日:
部隊重新命名為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裝甲師,其所屬的一個突擊炮營和衛生連調配給了黨衛隊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1943年11月:
LSSAH師再次回到蘇聯作戰
1943年12月:
LSSAH師在蘇聯Zhomotir 與蘇軍交戰,此時其兵力為19867人和160輛坦克。
1944年1月:
LSSAH師在蘇聯連番惡戰。
1944年2月:
2月28日:
經歷連番惡戰後的LSSAH師損失慘重,只剩下3輛坦克和4輛自行火炮可用了。
1944年3月:
當月LSSAH師在坎蒙累茨-波多里斯克地區作戰並被蘇軍包圍,後經“霍亨斯道芬”師和“弗倫德斯堡”師奮力 營救才脫險。
3月15日:
LSSAH師雖然突圍成功,但部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全師只剩下不到1250人。
1944年4月-5月:
4月18日:
LSSAH師的殘餘部隊離開蘇聯前往法國和比利時西北部進行修整補充。
4月25日:
LSSAH師駐紮在比利時的Turnhout ,同時接收了超過2000名來自黨衛隊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的新兵。
45月3日:
希特勒命令為LSSAH師配齊所有裝備。在這些裝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從工廠運來的。
1944年6月:
當月,經過修整補充後的LSSAH師擁有19691或21386名官兵(可以確定是軍官有208人,士官2234人),45門自行火炮,50輛Panzer IV型坦克,38輛豹式坦克和29輛虎式坦克。
6月1日:
比利時地下抵抗組織“白色軍團”向盟軍通報了LSSAH師的裝甲車輛數量和部署情況。
6月6日:
盟軍在諾曼第登入,此時LSSAH師正駐紮在比利時的Enghen 。幾天后,LSSAH師就隨黨衛隊第1裝甲軍對盟軍登入部隊發起反擊。
6月9日:
LSSAH師開始向諾曼第開進。
6月12日:
LSSAH師奉命趕往卡昂並與附近的黨衛隊第12裝甲師匯合;為爭取時間,全師被分成了幾部分,分批開赴前線。
6月17日:
全師仍在行軍途中,師屬高炮營被留在了比利時。
6月23日:
師部已趕到卡昂以南20公里處。
6月28日:
第1裝甲擲彈團到達卡昂。
1944年7月:
7月6日:
全師到達指定地域。
7月6日-9日:
LSSAH師擊退了盟軍代號“克南伍德行動”德進攻。
7月11日:
LSSAH師接管了卡昂的部分地區。
7月18日-21日:
擊退了盟軍代號“古德伍德行動”德進攻。重創了英第7和第11裝甲師。
7月20日:
德軍少數軍官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
7月25日:
LSSAH師負責防守卡昂-法萊斯公路,並頂住了盟軍的連番進攻。
7月28日:
LSSAH師還擁有33輛豹式坦克,30輛Panzer IV型坦克和22門自行火炮。
1944年8月:
8月1日:
全師官兵仍有20395人。
8月5日:
第89步兵師接管其防線。
8月6日:
經過Avranches。
8月7日:
LSSAH師的進攻被盟軍代號“颱風日”的大規模空襲所擊退。
8月10日:
在 St. Barthelemy 轉入防禦。
8月13日:
轉移至Argentan 。
8月14日:
黨衛隊第1裝甲軍軍長迪特里希再次請求撤退,但遭到拒絕;德軍第7集團軍陷入了“法萊斯口袋”中。
8月21日-24日:
LSSAH師衝出了“法萊斯口袋”並撤退至塞納河對岸。
8月29日:
LSSAH師被打散。
1944年9月:
9月1日:
LSSAH師已損失了全部坦克及火炮。
9月3日:
在菲利普維爾與盟軍發生小規模交戰。
9月4日:
LSSAH師被召回德國進行修整和補充。
1944年10月:
10月15日:
在德國Onsabrück 修整,補充了3500人和一些新裝備。
1944年11月:
11月9日-18日:
全師緊急趕往遭盟軍飛機地毯式轟炸的科隆市,並在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的指揮下參與營救市民的工作。
1944年12月:
經過修整補充後,全師擁有官兵22000人,坦克84輛,自行火炮20門。
12月14日:
LSSAH師奉命參加阿登反擊戰,全師被分成4個戰鬥群:
漢森戰鬥群(Kampfgruppe Hansen)
桑迪格戰鬥群(Kampfgruppe Sandig )
克尼特爾戰鬥群(快速集群)(Kampfgruppe Knittel) (Schnelle Gruppe)
派普戰鬥群(Kampfgruppe Peiper) -進攻的前鋒,實力最強的戰鬥群。
12月16日:
進攻開始。在德軍一側,許多進攻部隊被泥濘的道路所遲滯。
12月17日:
在與糟糕的道路奮戰了一天后,桑迪格戰鬥群總算越過了德軍的防線開始向美軍進攻。而派普的戰鬥群則在當天槍殺了84名美軍戰俘。
12月18日:
克尼特爾戰鬥群進抵La Gleize。
12月19日-20日:
在奪取斯塔維洛特的戰鬥中,LSSAH師屠殺了130名比利時平民(其中包括47名婦女,23名兒童,甚至還有9個月大的嬰兒和60歲的老人),原因是那裡的平民為美軍士兵提供掩護。(1948年,此次大屠殺事件的主要責任人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海因茨·戈爾茨被比利時政府判處了15年有期徒刑)。
12月25日:
派普戰鬥群的殘部撤回德軍進攻前的防線。
12月27日:
LSSAH師將其在Amblève防區交給第18和第62國民擲彈師,趕往Lutrebois地區以支援在巴斯托涅附近第5裝甲集團軍。
1945年1月:
1月12日:
全師撤回德國科隆進行修整。
1945年2月:
2月15日:
黨衛隊旅隊長 奧托·庫姆成為LSSAH師的師長。LSSAH師開赴匈牙利參加即將開始的“春醒”行動,此時全師還擁有25輛豹式坦克和21輛Panzer IV型坦克。
2月25日:
在匈牙利格蘭地區的戰鬥中LSSAH師遭受了重大損失,坦克數量銳減為豹式坦克11輛,Panzer IV型坦克12輛。
2月26日:
參加代號“平湖”的進攻行動,以阻止蘇軍進入奧地利。
1945年3月:
3月5日:
“平湖”進攻行動開始。
3月13日:
進攻失敗。
3月14日:
希特勒獲悉“平湖”進攻行動失敗後大為震怒,命令LSSAH師、“帝國”師、“骷髏”師和“霍亨斯道芬”師將他們的榮譽袖標從制服上取下。時任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司令官的迪特里希拒絕執行此項命令。
3月16日:
LSSAH師作為後衛掩護整個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撤退。
1945年4月:
全師只剩下不到1700人和16輛坦克。
4月12日:
損失了所有坦克的LSSAH師第2裝甲營被改為步兵部隊。
4月13日:
蘇軍占領維也納。LSSAH師撤往奧地利的Mariazell 地區。
1945年5月:
5月8日:
LSSAH師根據德軍司令部最後的命令,在破壞了所有裝備後前往美軍的防線向其投降。許多部隊的官兵燒掉身上的制服並儘量向西走,以遠離伺機報復的蘇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