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角

黑角

黑角(法語:Pointe-Noire)是剛果共和國第二大城市,經濟中心,重要出海口。2004年前是奎盧省(原大區)省會,之後成為自治省。位於剛果共和國西南角,西臨大西洋,南鄰安哥拉卡賓達省,人口715,334(2007年普查數據)。城市坐落在黑角灣和大西洋之間的一個海角上。當地黑人又稱之為Ponton(美人)或Ndindji(建城之前位於此地的小村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角
  • 外文名:Pointe-Noire
  • 地點剛果共和國
  • 類別:自治省
地理,歷史,人口,經濟,交通運輸,城市發展,

地理

該地氣候濕熱,九、十月雨量較少;全年平均氣溫23.8°C-30°C,夜間平均氣溫22°C-26°C。距布拉柴維爾510千米,海拔約20米。

歷史

黑角(法文“黑色海角”的意譯)一名來源於1484年葡萄牙航海家經過此地時看到的海岬黑石,當時即以葡萄牙語命名為Ponta Negra。從那以後黑角成為航海坐標,1883年法國與當地羅安哥人簽訂協定後這裡成為小漁村。
1910年,法屬赤道非洲(Afrique Equatoriale Francaise,AEF)成立,此後法國公司獲準開發中剛果(今剛果共和國),於是日益需要修建一條從布拉柴維爾到大西洋海岸的鐵路。由於布拉柴維爾以下的剛果河水流湍急無法行船,且大西洋畔的終點需建設深水港,因此利伯維爾被排除在外,黑角成為首選。大洋鐵路1921年開工,1922年5月22日簽署建市法令,黑角市建立。

人口

人口約1100 000。75%為剛果人,其餘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人、西非人、黎巴嫩人和歐洲人。48%的人口年齡20歲以下,失業率33%。主要使用剛果語和法語。宗教信仰方面,天主教徒占58%,無神論和不可知論者27%,非洲本地宗教11%,穆斯林2%。

經濟

剛果(布)重要石油工業中心,中部非洲主要產油地之一。約1980年開始,法國埃爾夫公司大量出口剛果石油。漁業也較為著名。黑角曾經也是鉀鹼開採地,由此拉動碼頭的建設,但現已不對外開放。黑角與法國城市勒阿弗爾姐妹城市

交通運輸

黑角擁有全剛果(布)最繁忙機場之一的黑角國際機場(L'aéroport Agostinho Néto)。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經營的航線,由埃航簽署北京泛源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作為貨運代理企業,建立起黑角與中國大城市交流的紐帶。中剛兩國經貿開發合作取得新進展。
黑角是剛果大洋鐵路終點,黑角火車站是著名建築,此外還有提埃-提埃火車站。黑角市內計程車和公車(小巴)由私人營運,主色調為藍色,絕大部分為日本車。

城市發展

1927年,城市飲水問題得到解決,當時人口3000。機場建於1932年。1934年,市長拉法埃爾·安東內提(Raphael Antonetti)為大洋鐵路舉行開通儀式。第一家醫院建於1936年,同年西非銀行在這裡開設了第一家分行。1942年,黑角港迎來了第一艘船。
1950年,黑角擁有20,000人口,成為中部剛果首都,而布拉柴維爾法屬赤道非洲首都。1957年,中部剛果成為自治的剛果共和國(未獨立)。後來1958年選舉期間的一些事件使布拉柴維爾成為首都,自此黑角政治上受到壓制。
1960年剛果獨立時黑角是全國最現代化的城市。後來在1980年前後發現石油,使黑角重新令人矚目。1982年城市人口翻一番,1994年達到360,000。
1997-1999年的剛果內戰中,各方勢力均竭盡全力保護黑角,使之躲過了戰火洗禮,周邊地區(雷庫穆、尼阿里、布昂扎、普爾)的難民湧入黑角,使其人口突破1,000,000。人稱“如果黑角燒掉,剛果就死了。”(“Si Pointe-Noire brûle, le Congo meurt.”)1997年10月,德尼·薩蘇-恩格索請求安哥拉軍隊占領黑角,兵不血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