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膝愈片隱翅蟲

黑膝愈片隱翅蟲

黑膝愈片隱翅蟲屬隱翅蟲科,捕食性天敵,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蘇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膝愈片隱翅蟲
  • 拉丁學名:Stenus cicindlloides (Schaller)
  • :動物界
  • :鞘翅目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黑膝愈片隱翅蟲
拉丁學名:Stenus cicindlloides (Schaller)
綱:昆蟲綱
目:鞘翅目
科:隱翅蟲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蚜蟲、葉蟬、薊馬、鱗翅目昆蟲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5.50毫米左右,黑色,具光澤。體粗壯,密布粗刻點,全身被白色茸毛。複眼大而突出。觸角位於兩複眼之間,黃褐色,共11節且端部3節膨大成棒狀。複眼間有兩凹窪。上唇橫寬.前緣中央可分裂,表面密布短毛。上顎內側具1尖齒,齒上方有5小齒。下顎須黃褐色,第一節長,第四節錐狀。步足黃褐色.腿節端部具黑斑,跗節5-5-5式,第四跗節深二裂。第六腹板後緣則呈舌狀。
雄蟲:第六腹板後緣具三角形缺口。
卵:長橢圓形,長約0.50-0.80毫米;寬約0.30-0.40毫米。初產時乳白色,以後顏色逐漸變深,變為淡黃包、黃褐色。孵化前,在近前端兩側可見紅褐色眼點。卵殼表面密布細刻點。
幼蟲:共分2齡,初孵幼蟲乳白色,體長3毫米左右,以後體色逐漸加深呈紅褐色。幼蟲在化蛹前體長達5毫米左右。頭圓形、褐色。上顎鐮刀狀,向前彎曲,上唇與唇基癒合在一起。觸角4節。胸部及腹部1-7節各節背板中央具1矩形深褐色斑塊。腹部第九節具分節尾須1對,末端具1對尾狀突起。
蛹:裸蛹。初蛹淡褐色,以後變為黑褐色。長約5毫米左右。頭下曲,口器緊貼胸腹面,頭部具5對成對的長剛毛,腹末具1對尾狀突起。

生物學特性

(1)歷期與年生活史:根據雷朝亮等室內觀察結果(1992),黑膝愈片隱翅蟲在湖北省武漢市一年發生1代。在28℃±0.50℃,卵期6-7天,幼蟲期8-10天,蛹期3-4天。
在該地區,各蟲態出現的時間為:卵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幼蟲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蛹期5月上旬至中旬。成蟲壽命可達340天以上。
黑膝愈片隱翅蟲在湖北省以成蟲在湖邊、塘邊、溝邊及田邊雜草叢、苕籽田、麥田、蠶豆田等作物叢中、土縫和枯枝落葉內越冬,越冬成蟲無明顯休眠和滯育現象,只要氣溫適合仍可活動。越冬成蟲一般於翌年3月下旬由越冬場所遷入早春作物田,5月中 旬遷入棉田,至11月中、下旬進入越冬場所。
(2)繁殖:雌成蟲有多次交配習性.交配時間大約0.50-1小時。交配後7小時左右即可產卵。產卵持續時間長,卵散產。每雌一天可產15粒左右。卵多產於葉片表面或土表殘枝枯葉上。初孵幼蟲十分活潑.常在土表或葉片上覓食,成長幼蟲則行動遲緩。化蛹前不食不動.一般在土縫、植物殘體枯時下化蛹。
(3)捕食:根據室內側定,黑膝愈片隱翅蟲可捕蚜蟲、葉蟬、薊馬和鱗翅目昆蟲的卵和幼蟲。成蟲對不同獵物的捕食量大小順序是蚜蟲>飛虱>薊馬>葉蟬>鱗翅目昆蟲卵>鱗翅目幼蟲。而幼蟲則喜嗜蚜蟲,亦可捕食鱗翅目卵,但對葉蟬和薊馬有拒食現象。

地理分布

湖北、江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