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二人轉

黑山二人轉

黑山二人轉是遼寧省黑山縣的民間曲藝,黑山縣是中華民族溝通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是關內外進行政治經濟聯繫和文化藝術交流的必經之路。黑山縣半拉門鄉是東北二人轉的發祥地之一。從歷史上藝人的流動情況來看,遼北、吉林、黑龍江一帶著名唱手,有不少都是黑山縣人,或者和黑山縣藝人有師承關係。黑山縣對普及和推廣東北二人轉功不可沒。2006年,黑山二人轉獲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黑山縣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山二人轉
  • 起源:黑山縣半拉門鄉
  • 類型:民間歌舞
  • 精華:“字重、腔清、乾板奪字”
  • 藝術形式:“大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
  • 基本功:唱、說、扮、舞
  • 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人轉來源,二人轉藝人,二人轉保護,

二人轉來源

黑山二人轉是遼西走廊上流動的民間歌舞,主要為遼西走廊上歷代商旅、官兵服務。遼西古道上的騾馬大市,正是黑山二人轉發展繁榮的大舞台。所以,黑山二人轉在汲取關內外各民族歌舞藝術的基礎上,形成了區別于吉林、黑龍江地區的二人轉的獨特形態。黑山二人轉表演細膩,唱腔豐富,有許多優秀的保留劇目和極具特色的行業習俗。
純正、優美、“字重、腔清、乾板奪字”是黑山“二人轉”的精華所在。這種“大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藝術形式在黑山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80%的農民都會唱上幾句,在不少鄉村,很多夫妻組成行話所說的“一副架”常年在東北三省演出。
黑山縣二人轉不但在史、志、論的發掘整理上有了長足進展,在劇目的創作、整理和演出上也成果輝煌。作為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黑山二人轉應本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原則,繁榮二人轉的創作和演出,讓黑山二人轉這朵奇葩在中華文藝的百花園中更加嬌艷。

二人轉藝人

有專家說,二人轉藝術是農民的“一個充滿音樂情趣的宇宙”,是一種生命形式,是宣洩的載體。二人轉音樂號稱“九腔十八調”,是東北民歌、秧歌、民間音樂的總匯,是關東大野和民族風情經長期積澱而成的“鄉音”。二人轉也像相聲一樣有四門基本功——唱、說、扮、舞。“說”在二人轉的表演中雖然不像唱占的比重那么大,但真正的說口做到“抱板、滾板、乾板奪字”,不丟一字,不丟一板,也不是那么容易。傳統的二人轉藝術在黑山的文化史冊上占有重要位置,在發展現代二人轉藝術上,黑山更是人才濟濟。
吉林省著名二人轉藝人李青山的師傅張相臣,是黑山縣早期藝人之一,其藝術造詣很深,尤其精通抱板、掏板等技巧,板槽子功夫很硬,由此可見,二人轉東西南北四派以講板頭為特點的西派推黑山為代表,確實是由來已久的。
黑山二人轉著名女藝人李秀媛(藝名筱月霞)板頭硬,嘴皮子利落,以“慢板聽味,快板聽字”聞名藝壇。遼寧省二人轉專家馬力對她的抱板、滾板等唱功給予很高評價。老人家儘管已年近古稀,但每天都要向弟子悉心傳授二人轉的唱腔、身段、扇子、手絹等技藝。20多年來,已經有500多名弟子師從李秀媛。這位老人正在為黑山二人轉的繼承和發揚起著橋樑和紐帶的作用,當地人戲稱老人是“縣寶”級的人物。
黑山有一個專業黑山二人轉劇團,還有多個民間二人轉藝人小班。李秀媛、朱桂珍、李文蘭、金文志、楊少哲等藝人退休多年,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也培養出不少二人轉新秀。王麗珠、盧翠萍等中年演員,始終活躍在演出一線。王小寶孫麗蓉在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中獲金獎、銀獎後,隨著電視劇《劉老根》的熱播,二人也隨著二人轉,轉紅了全國。

二人轉保護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已經很少有人記得這些優秀的保留 劇目和極具特色與行業習俗的二人轉演員了。從老藝人口中搶救二人轉文化遺產,已屬當務之急。發掘整理遼西二人轉的保留劇目,在當前,對推陳出新,淨化、綠化、美化二人轉舞台,還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發展和扶持綠色、地道的二人轉藝術,黑山縣在幾年前就舉辦過兩次二人轉大賽,2003年還承辦了遼寧省“梅雪杯”二人轉擂台賽。通過各種比賽促進了演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優秀演員相繼湧現出來。
黑山縣舉行了“打造黑山二人轉文化品牌理論研討會”。會上,東北二人轉音樂專家那炳晨認為,新時期二人轉的呈現可以是“不全是曲藝的曲藝,不全是戲曲的戲曲,不全是歌舞的歌舞,不全是小品的小品”,“隨著二人轉演員素質的提高,髒口會淡化變成幽默,不必大驚失色”,“人民民眾喜歡的滿意的作品就是標準”。
據了解,黑山縣已經把“二人轉”作為一個文化品牌響亮地打了出去,黑山縣委、縣政府在打造“二人轉”品牌中做了許多具體的事。一是在很早以前,1986年就建立了藝人檔案。有一種叫“高粱紅”的唱法,就是農忙時種地,農閒時演唱,常年堅持演唱的有100多人;再一個就是積極申報請求二人轉”基地縣
被遼寧省文化廳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項目後,黑山二人轉文化保護工作者們正致力於二人轉史、志、論的發掘整理;二人轉劇目和劇本創作及表演;建立文字資料及音像資料檔案;建立西派二人轉培訓基地和西派二人轉研究機構等。通過不斷挖掘黑山二人轉這一民間文化資源,培養選拔高素質的藝術人才,二人轉藝術市場必將更為繁榮,黑山二人轉也將作為錦州的又一張文化名片再次唱響東北乃至全國。
錦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黑山二人轉,在文化資源豐富的遼西中心城市錦州,有著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亟待保護。
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省文聯副主席、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崔凱希望黑山縣高度重視黑山二人轉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為黑山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黑山知名度做出貢獻,讓黑山二人轉不僅成為黑山人民的驕傲,也成為遼寧省文化發展的一大特色。在文化傳承和非遺保護中,黑山縣要盤活資源,經營好黑山二人轉,建設原生態二人轉傳承館和研究機構,活態展示和傳承黑山二人轉。要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提高知名度,將黑山二人轉的研究、開發、經營形成文化產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