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青

黃雨青(1893~1975),男,漢族,字松柏,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人。中共黨員,著名滇劇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雲南分會理事。雲南曲靖地區藝術學校校長,曲靖地區滇劇團團長、黨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雨青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75
人物簡介,《人民興奮》一劇,曲靖專區劇團,

人物簡介

黃雨青幼年家境清貧。7歲開始替財主放牛,12歲拜泰昌班班主劉玉堂為師,學演滇劇生行。從師後,勤奮苦學,深受師長喜愛。劉玉堂推薦他再拜川班老藝人徐沛霖為師,專學三國、列國劇目。由於名師的培養,早年便打下滇劇生行中獨具風格的表演藝術基礎。20世紀20年代初期,在昆明水仙花等搭過班,在昇平茶園、群舞台等演出多年,逐漸成為頭牌主角之一。20世紀30年代初,黃雨青自己組建戲班,在各地演出,足跡遍及雲南三迤。

《人民興奮》一劇

1935年,紅一方面軍占領嵩明縣城時,黃雨青立即趕編《人民興奮》一劇,為紅軍戰士演出。1948年,帶領戲班在黑芝角為邊縱部隊演出。
黃雨青戲路廣,獨招多,特擅長於講白。吐字認真準確,嗓音純正,尤其是在《空城計》中成功塑造了諸葛亮大智大勇的形象:當司馬懿大兵突然來到,探子報司馬兵僅離四十里時,諸葛亮的臉“刷”的一下變蒼白了。緊接著諸葛亮覺得這樣緊張的心情絕不能在下級面前表露,馬上又恢復常態,談笑風生戲耍司馬懿。到司馬懿中計撤兵時,他臉上頓時泛起一片紅光,顯示渡過難關後寬慰的心情。兩次變臉,在滇劇界只有鄭文齋和黃雨青能做到。他在道白的套用上,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身份、性格、處境而分別精心處理。如演《罵王郎》、《公堂壽》、《講花園》的生角,是據理而發的道白,必須上綱上韻,但在人物性格的掌握上又各有不同。如演諸葛亮罵王郎,是義正辭嚴的斥責。演王延齡指責陳世美,是帶著蔑視的嘲諷。寇準的道白,含有詼諧的意味。演《歸正樓》中的小臉,道白則像說評書和擺龍門陣。特別是在《醉寫嚇蠻書》和《胭脂判》中讀判詞,真是字字珠璣,鏗鏘上口,使聽眾常年不忘。他對《三國演義》和《東周列國》兩部古典名著十分熟悉,很多章節熟背如流。他嗓音不高,但寬厚有力,套用上很見功力。他的打炮戲《反買康》,三百多句的唱詞,能一口氣唱到底,且越唱越精彩。他經常對他的徒弟和學員們講:“戲要多學一些,知識必須淵博,但各人都要有自己的看家戲,特別要打磨出自己的幾場拿手戲。要讓觀眾認為好才算得,在講白、唱腔、身段以及臉上的戲都要有特色,要有幾項絕招,要使觀眾百看不厭,觀眾才會承認誰是名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年近花甲的黃雨青才得見天日,在大半生的痛苦生涯中,看透了舊社會的黑暗,衷心擁護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1951年,出席西南區的戲曲工作會議,回來後積極帶領藝人進行“改戲、改制、改人”,被選為宜良協興滇劇社社長。在減租退押、土地改革、互助合作運動中,他帶領滇劇社排演大批現代劇目和新編歷史劇。如《白毛女》、《小二黑結婚》、《新貧女淚》、《北京四十天》、《將相和》、《美人計》等,受到當地黨委的表揚和獎勵。

曲靖專區劇團

1955年,宜良滇劇社和曲靖勞動劇團合併,成立曲靖專區劇團。他被選為團委會主任。1956年3月,出席省第一屆戲曲會演,演出《晏嬰說楚》,獲榮譽獎。同年6月,經曲靖地委批准,在60歲高齡之際,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劇團改為國營,他擔任副團長。11月,被推選為全省十大著名老藝人。1958年,他被吸收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同時當選雲南分會理事。1959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全國群英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0年,曲靖地區建立藝術學校,他擔任校長。1963年,又調回專區滇劇團任團長和黨支部書記。1965年退休。“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退休在家的黃雨青仍遭到殘酷批鬥。1972年,他恢復了黨的組織生活。1975年與世長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