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粉蟲養殖技術

黃粉蟲養殖技術

本書是“新農村建設叢書”之一,全書共分11個章節,主要對黃粉蟲養殖技術知識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黃粉蟲疾病防治、黃粉蟲的套用、蚯蚓的套用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粉蟲養殖技術
  • 作者 王祈編著
  • 出 版 社: 中國三峽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8-10-1
  • 頁數::105
  • ISBN :: 9787802232334
  • 字數::73000
  • 開本::32開
  • 裝幀::平裝
書籍目錄,黃粉蟲介紹,

書籍目錄

目錄
第一章概述
一、形態特徵
二、生活習性
三、生殖習性
第二章黃粉蟲飼料
一、飼料種類
二、飼料加工
三、飼料配方
第三章黃粉蟲養殖設備
一、飼養場所
二、養殖方式
三、飼養用具
第五章黃粉蟲飼養管理
一、蟲種選擇
二、幼蟲飼養
第六章黃粉蟲疾病防治
一、綜合防治措施
二、消毒技術
三、乾枯病防治
四、軟腐病防治
五、蟎害防治
六、蟻害防治
第七章黃粉蟲的套用
一、黃粉蟲的營養成分
二、保健價值
三、食用價值
四、飼用價值

黃粉蟲介紹

世界上可食用的昆蟲種類有幾百種, 墨西哥就有245種, 我國早在 2000 多年前的《周禮·天宮》 中就有食“蟲氏”(螞蟻)的記載。鄒樹文所著的《中國昆蟲學史》中列出了23種可食用昆蟲以及食用方法。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且生物量巨大的生物類群, 昆蟲具有食物轉換率高、繁殖速度快蛋白質含量高等特點。在種類繁多的昆蟲中, 其中昆蟲含有特殊的有效成分, 成為新一代保健品新資源。
現代可食用昆蟲的開發始於德國,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糧食不足, 德國研究人員試圖用昆蟲來生產食品。此後的許多研究和資料則來自於飼用昆蟲和藥用昆蟲的研究。60年代, Calvert 等分析了家蠅蛹的營養成分, 探討了作為飼料的可能性;近年來, 將昆蟲作為食品和食品加工用原料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重視。美國1988年創辦了《The Food Insects Newsletter》, 進行昆蟲食用的宣傳和技術交流;日本出版了食用昆蟲書籍《世界の食用昆蟲》;據不完全統計, 從 1976年到 1992年出版的食用昆蟲書籍達八本之多, 許多研究者對家蠅、家蟀、黃粉蟲的飼養利用作了一定的研究;黃粉蟲的食用和藥用在我國有大量的報導和介紹, 黃粉蟲作為藥用動物及珍禽飼料,已有悠久的歷史了。黃粉蟲富含蛋白質、脂肪,必需胺基酸的比值與人體需要的胺基酸比值相適宜;磷/硫比也與人類膳食需求模式接近。另外,黃粉蟲還可以作為有益微量元素的轉化“載體”。專家預言: 昆蟲食品將是21世紀的流行食品。
黃粉蟲在全世界分布很廣, 已知25種。我國已記載種類有黃粉蟲黑粉蟲兩種, 成蟲前者有光澤, 後者無光澤; 幼蟲前者為黃褐色, 後者為暗紅帶黑褐色。它作為害蟲曾在全球傳播
黃粉蟲又叫麵包蟲,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個物種,他占居中國昆蟲軟黃金產業中的三大產業支柱之一(蠶,蜜蜂,黃粉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甲科,粉甲屬,具有生長快,繁殖係數高等特點,其主要食物為麥麩,農作物桔稈糠粉及廢棄蔬菜,水果等。
黃粉蟲蛋白質含量高居各類活體動物之首,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食品深加工、飼料、藥物的重要來源。因此,進行黃粉蟲的養殖,將是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民致富的一條好門路。
形態特徵
黃粉蟲一生(指一個生長周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乳白色,很小,長約1-2毫米,直徑為0.5毫米, 呈橢圓形。卵外面有卵殼,比較薄,起保護作用,卵液為白色乳狀粘液。卵分為:卵殼、卵核、卵黃、原生質
幼蟲
黃色有光澤,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呈圓筒形。有十三節。各節連線處有黃褐色環紋。腹面淡黃色。依此而命名為黃粉蟲。 頭胸所占蟲體的比例較短,約為身體的1 /5。身體直,皮膚堅,中間較粗。腹部末端一節較小。頭縫呈U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彎曲。黃粉蟲種蟲
幼蟲長到50天后,長約2-3厘米,開始化蛹。蛹頭大尾小,頭部基本模樣,兩足(薄翅)向下緊貼胸部。蛹的兩側呈鋸齒狀,稜角。蛹初為白色半透明,體較軟,漸變褐色後變硬。
成蟲
蛹在25℃以上經過一星期後蛻皮為成蟲。成蟲剛剛蛻皮出來為乳白色,甲殼很薄,十來個小時後變為黃
褐色,黑褐色,有光澤,呈橢圓形,長約14毫米,寬約6毫米,甲殼變得又厚又硬,這時完全成熟了。經過交配產卵進行第二代繁殖。蟲體分為頭、胸、 腹三部分。成蟲頭部比幼蟲頭部多長出一對觸鬚,並且是幼蟲面的五倍長。足三對,一對長在前胸部,二對長在腹部,足長比幼蟲長8至10倍。每個足尖二個鉤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豎紋若干條。成蟲雖然有一對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離飛行, 翅膀一方面保護身軀,另一方面還有助於爬行。
生活習性
黃粉蟲生性好動,晝夜都有活動現象。一般發生3-4代,世代重疊,無越冬現象,冬季仍能正常發育。適宜的繁殖溫度為20-30℃,在20-25℃下,卵期7-8天,幼蟲期122天,蛹期8天, 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133天;在28-30℃下卵期3-6天,幼蟲期100天,蛹期6天,卵發育至成蟲只需110天。濕度對其繁殖影響也很大,相對濕度以60-70 %為適宜,過高濕度達90%時,幼蟲生長到2-3齡即大部分死亡,低於50 %黃粉蟲
時,產卵量大量減少。成蟲羽化率達90%以上,性別比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黃昏後洗動較盛。羽化後的經3天交尾產卵,夜間產卵在飼料上面,每條雌蟲可產卵約200餘粒,常數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殼薄而軟,雌蟲壽命1-3個月不等,產卵一半月後,產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月卵期要1周,幼蟲有1-10個齡期,約4-6 天脫皮1次,歷經60-80天,喜群集,在13℃以上開始取食活動。
黃粉蟲病防治
黃粉蟲在正常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很少得病。但隨著飼養密度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逐漸增大。因此,必須及時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軟腐病
此病多發生於雨季,因為濕度大、糞便污染,飼料變質,養殖密度大,以及在幼蟲清糞及分檔過程中用力過度造成蟲體受傷。表現為幼蟲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糞便稀清最後排黑便,身體漸漸變軟、變黑,病蟲排出物會傳染其它蟲子,若不及時處理,會造成整盒蟲子死亡。
防治:發現軟蟲體要及時處理,停放青菜,清理殘食,調節室內濕度。用0.25g氯黴素或金黴素與麥麩250g混勻投餵。
乾枯病
蟲體患病後,尾、頭部乾枯發展到全身乾枯而死亡。病因是空氣太乾燥,飼料過乾。防治:在空氣乾燥季節,及時投餵青料,地面上灑水加濕,設水盆降溫。
蟎病
蟎類黃粉蟲危害很大,造成蟲體瘦弱,生長遲緩,孵化率低,繁殖率下降。病因:飼料濕度過大,氣溫過高,食物帶蟎。一般7--9月多發生。防治方法:調節好室內空氣濕度,夏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止食物帶蟎。
飼料要密封貯存,米糠麥麩最好消毒,待晾乾後投餵。一般套用40%三氧殺蟎醇1000倍噴灑牆角、飼養箱和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