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治峰

黃治峰

黃治峰 (1891-1934) ,革命烈士。又名書群。壯族廣西奉議(今田陽)人,廣西軍官學校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治峰
  • 別名:書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西奉議縣(今田陽縣)百育鄉
  • 出生日期:1891
  • 逝世日期:1934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早年在譚浩明部任職。1924年回鄉組織農民運動。1928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歷任右江赤衛軍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營長、第四縱隊縱隊長、第二十師副師長、軍部參謀處處長。1930年隨第七軍主力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奉命回廣西工作,途中遇害。
黃治峰在青年時代改寫過一首詩:男兒立志出鄉關,報答國家哪肯還。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有青山。毛澤東也曾借用此詩:《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1909年》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文革期間認為此詩為西鄉隆盛所作。其實此為以訛傳訛。原詩為幕末尊皇攘夷派
僧人月性所作,原題“將東遊題壁”,可能是西鄉隆盛引用過,而數十年後毛澤東又引西鄉語,在中國廣為人知,因此才有此誤傳。
附:西鄉隆盛的原詩:“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毛澤東的改詩:“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人物事跡

1923年,他受韋拔群在東蘭一帶發動農民鬥爭的啟發,決心“服務桑梓”,以二都(奉議縣甫圩、倉圩和百育鄉北區一帶)為中心,發動和組織農民民眾,開展反抗苛捐雜稅的鬥爭。他首先興辦“業餘夜校”,接著組織“革命同盟會”,帶領一批有理想、有文化的青年學生和同盟會會員,分頭到各鄉和附近的恩隆、恩陽等縣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道理,鼓勵大家擺脫“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思想束縛,號召大眾反對貪官污吏。通過這樣的走親訪友、登門串連以及通俗生動的演講等方式,他們把革命的火種灑向右江沿岸的廣大農村和城鎮。
1924年8月,奉議縣知事黃熾秋和團董周岱宗帶領團丁到甫圩鄉向農民勒索,黃治峰領導農民同知縣進行了面對面的鬥爭,最後迫使省政府當局下令將黃熾秋撤職查辦。這次鬥爭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廣大農民民眾的鬥爭情緒,掀開了奉議縣農民運動的新篇章。
為了更有組織地開展反封建鬥爭,1926年1月,黃治峰從韋拔群創辦的農講所學習結業返回奉議,積極籌辦奉議縣農民運動講習所和籌建奉議縣農民協會。3月,國民黨廣西省黨部農民部委任黃治峰為奉議縣農民運動名譽委員。4月,各鄉農協會聯合辦事處成立,他任主任。在此期間,黃治峰一方面注重組織建設,培養了60多名農運骨幹。他不但親自上課,而且自編講義,還帶領學員深入社會調查。通過訓練,使學員們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迅速提高,一批新幹部成長起來。面對繁雜的工作,黃治峰幹勁沖天,夜以繼日,連星期天也不休息,總是下鄉勞動或上街宣傳革命理論。他的眼睛紅腫了,臉龐削瘦了,但他心中的革命烈火卻越燒越旺。他說:“為革命顛沛流離,甚至捐軀,有何可惜!”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黃治峰的出色工作,奉議縣的農民協會很快就發展到25個鄉,會員達1000多人,擁有200多名農民自衛軍,並裝備了100多支槍。另一方面,黃治峰投身革命實踐,組織推翻奉議縣縣長曾伯龍的鬥爭。6月,素有“土霸王”之稱的曾伯龍,借為國民革命軍范石生部代購軍糧之機,強行攤派,壓低糧價(原定價八元,他才付給農民三元五角)從中貪污勒索,激起了廣大農民的憤慨。各鄉農會在黃治峰的領導下,集合1000多人到平馬向范石生請願,要求豁免無力交糧的農民的任務,已剋扣的糧款要退還農民。范石生怕事態擴大,答應了農民的要求,並電請廣西當局扣押了曾伯龍。農民鬥爭又一次獲勝。這次成功,不但使農民揚眉吐氣,而且進一步教育了民眾,鍛鍊了一批骨幹,積累了革命經驗,推動了農民運動更為蓬勃地發展。
1927年7月,右江地區各縣農軍進行統編,奉議、恩隆兩縣為第二路,黨組織任命黃治峰擔任這路農軍的總指揮。於是,他組織成立兩縣“革命聯合會”,統一領導農軍開展打土豪的武裝革命鬥爭。
為了打擊奉議縣的土豪劣紳的囂張氣焰,黃治峰決定對民憤極大的大土豪黃錦升民團一網打盡。1927年8月9日上午,在周密的部署下農民活捉了黃錦升。接著,黃治峰指揮農軍包圍了土豪黃子貞(黃錦升之弟)的家,砸了炮樓,沒收黃家財物。次日,召開民眾大會,宣判處決罪大惡極的黃錦升,為農民報仇雪恨,奉議縣男女老少無不拍手稱快,歡欣鼓舞。武裝暴動的勝利,強烈衝擊著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令廣西省反動當局驚恐不已,叫囂什麼“廣西不要東蘭,田南不要二都”,強行解散奉議縣各鄉農協會聯合辦事處,通緝追捕黃治峰。黃治峰早就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他視死如歸,義無反顧地繼續革命。1928年10月,他成為中國共產黨員,並擔任中共奉議縣支部委員會委員。
不久,為保證百色起義的順利舉行,黃治峰指揮農軍兩戰兩捷,受到鄧小平、張雲逸的讚揚。一次是在1929年10月28日,他連夜率領農軍返回田州鎮,吃掉敵人一個營;再一次是11月1日圍攻土豪黃曹山的住宅,在民眾的大力支援下,經過五天五夜的槍擊炮轟,最終迫使黃家武裝團丁繳械投降,黃曹山敗逃,其財產被沒收。
1927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爆發,黃治峰領導的農軍又一次接受了革命的洗禮,後來這支農軍被編為紅七軍第二縱隊第三營,他任營長。1930年3月,右江蘇區組建赤衛軍指揮部、黃治峰被任命為總指揮,並任奉議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不久,右江赤衛隊編為紅七軍第四縱隊,黃治峰為縱隊長。其後,黃治峰隨軍北上任紅七軍第二十師副師長以及紅七軍參謀處處長。
黃治峰肩負的擔子越來越重,但他仍然保持著普通士兵的本色,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在行軍北上的日子裡,他很少騎馬,常常把戰馬讓給傷員。一天,宣傳員謝扶民生病,黃治峰把馬拉到他跟前,連聲催促:“快上馬吧,都是階級兄弟,用不著客氣。”黃治峰這種平易近人、以身作則的作風在部隊里傳為佳話。
1931年7月,紅七軍戰勝許多困難,終於勝利到達中央蘇區。1934年中央派黃治峰迴右江工作,挑起更為艱巨的重擔,繼續領導右江地區革命鬥爭。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黃治峰在返回廣西途中,被敵人殺害。時年4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