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鋼琴協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石叔誠許斐星六人改編為協奏曲。1970年5月1日,由李德倫擔任指揮,鋼琴家殷承宗與中央樂團在北京民族宮劇院首演了《黃河鋼琴協奏曲》。

這部鋼琴協奏曲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融了入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不僅在當時的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還因為其史詩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一首中國協奏曲。

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創作起由,發展歷程,鑑賞評價,樂曲鑑賞,社會評價,社會影響,重要演出,發行信息,

創作背景

創作起由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即張光年)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
冼星海冼星海
次年1月抵達延安後,一直醞釀著《黃河》詞作,並在年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
冼星海聽後異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並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

發展歷程

《黃河大合唱》為中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六十年代後期,這部聲樂作品被改編為鋼琴協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
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中央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來看大字報。殷承宗有了鋼琴伴唱《紅燈記》之經驗,便想在“鋼琴革命”的步伐上再邁出新的一步。這時中央音樂學院二樓西牆上,正有陳蓮女士的大字報貼出。(陳蓮於1964的上書毛澤東,獲毛支持,批覆“信是寫得好的。”之後,曾由江青接見。)
陳蓮在此大字報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對她說:“《黃河大合唱》很有氣勢,可以寫成鋼琴協奏曲。”從那次以後,殷承宗便向江青寫信,擬把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改寫為鋼琴協奏曲,江青閱信後批覆《黃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詞。光未然的歌詞,當年啟發了冼星海的創作衝動與靈感,也同樣自然而然地啟迪和萌發《黃河》鋼琴協奏曲創作組成員的想像力和樂思。
《黃河》創作組的成員,從1969年2月成立之後,始終在不斷地變化。杜鳴心離去之後,殷承宗從中央音樂學院借調了作曲家盛禮洪先生來主持樂隊配器工作。
許斐星則是分配到中央樂團工作的鋼琴伴奏演員,曾是殷的學生,殷留他在組內,請他協助一些事務性工作,亦部分地參加創作組的討論。後來幾個月中,石叔誠也部分地加入到創作組的活動中,因為他是擔任《黃河》鋼琴協奏曲的B組獨奏演員,了解《黃河》創作意圖,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該作品。他們二位憑年輕人的聰慧敏感,也發表了一些好的意見。不過他們並不擔任任何實際創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組建《黃河》創作組的過程中,又請來另一位女士劉莊參與創作。
到了1969年初夏,《黃河》協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試奏時,請來了李德倫嚴良堃(《黃河大合唱》的指揮家)、杜鳴心和中央樂團交響樂隊各聲部長共十餘人。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儲望華擔任第二鋼琴(即樂隊部分)協奏。從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醞釀方案、體驗生活、民眾集體討論以及對第一稿修正的認同之後,進入了整體運作的第二階段,即創作執筆階段。《黃河》鋼琴協奏曲,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四人負責執筆,日夜奮戰。
黃河鋼琴協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的每一個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筆、定稿。創作室內抽屜、紙簍中數百上千張被廢棄的舊稿譜紙,有集體智慧的凝聚,更有創作者們的汲取、篩選及提煉的功夫。
這部作品的問世是藝術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擔任鋼琴獨奏,李德倫指揮中央樂團在北京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審查鋼琴協奏曲“黃河”,樂曲剛完,周恩來總理評論稱:“冼星海復活了。”中央決定《黃河》先試演幾個月,以徵求工農兵民眾意見。
1970年5月1日,鋼琴協奏曲“黃河”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正式公演。之後,有更多的國外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黃河”,包括正當盛年的指揮大師阿巴多維也納愛樂樂團的來華訪問演出。

鑑賞評價

樂曲鑑賞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引子一開始,小號與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氣勢奏出號子似的動機,木管樂快速的半音階上行和下行,刻畫了船工們同驚濤駭浪殊死搏鬥的情景,這時樂隊出現了“劃喲,衝上前!”的音樂語言。由鋼琴急驟的琶音掀起巨浪,引出了堅定有力的船工號子,表現了船工們萬眾一心同狂風巨浪頑強拼搏,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推出了鋼琴的華彩樂段,描繪黃河激流洶湧澎湃,船工們衝過了激流險灘。這時,出現了一段悠揚抒情的旋律,仿佛艱難險阻的鬥爭中見到了勝利的曙光,音樂更加充滿自信。最後,在鋼琴有力的刮奏中,音樂再現了激烈的主題音調,全曲回到船工們與驚濤駭浪搏鬥的緊張情景之中。
第二樂章《黃河頌》
深邃的大提琴奏出緩慢莊嚴的旋律,引出獨奏鋼琴的反覆呈述,這是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追溯:在黃河兩岸住著善良勤勞的民族,千百年來他們在這塊富饒土地辛勤地勞動、生活、鬥爭。鋼琴鏗鏘有力的和弦奏出了樂曲雄偉的結束部分,銅管奏出的義勇軍進行曲動機,象徵著覺醒的中華民族已屹立在世界東方。
第三樂章《黃河憤》
清脆的竹笛聲吹出了陝北高原質樸寬闊的引子旋律,獨奏鋼琴模仿古箏,輕快的奏出民族風格的主題。在樂隊明亮寬廣的發展後,鋼琴深沉壓抑的和弦與銅管樂的阻塞音表現了敵寇對祖國河山的踐踏,人民在水深火熱之中遭受深重苦難。在苦難音調的進行,音樂中同時醞釀著反抗鬥爭的音樂情緒,隨著音樂情緒的不斷高漲,獨奏鋼琴激動地奏出象徵民族悲憤的雄偉音調。最後樂隊以輝煌的氣勢再現民族風格的主題音調,這是黃河滾滾的怒濤,這是中華民族滿腔的悲憤。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引子是銅管樂奏出的號召似的戰鬥性旋律主題。音調中揉進的《東方紅》動機象徵毛主席黨中央發出的戰鬥號召。
鋼琴的華彩樂句後,出現了《保衛黃河》的旋律主題。這是一段鬥志昂揚的進行曲,表現了中華民族前赴後繼英勇不屈的獻身精神。隨著樂曲主題的不斷發展,音樂展開了一幅幅抗戰的壯烈畫面。戰馬馳騁,硝煙瀰漫,抗日軍民英勇殺敵。音樂情緒此起彼伏,當《東方紅》主題出現時整個樂曲達到最高潮。這是在謳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在樂曲結束前,樂曲巧妙的把《保衛黃河》、《東方紅》和《國際歌》結合在一起,表現了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有機聯繫,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才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

社會評價

黃河鋼琴協奏曲
《黃河大合唱》誕生在抗戰年代,而《黃河鋼琴協奏曲》誕生在文革的年代,兩者都是動盪的年代,作品都具有很深刻的內涵,也飽含著時代的激情。對於《黃河鋼琴協奏曲》來說,自1970年起,就如同黃河水從源頭流入大海,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更廣闊的空間。該作品雖然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但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民族魂”在裡面,因此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普通藝術形式所具有的內涵,這是其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民眾喜愛它的根本理由。除了高度的技巧之外,演奏這首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飽滿的激情。《黃河》這首作品本身就蘊涵了濃厚的感情,對演奏者感情能量的要求自然也就很高。

社會影響

作為世界音樂史上較有影響力、演奏次數較多的一首中國協奏曲,近半個世紀以來《黃河》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的拼搏奮進。殷承宗、孔祥東、周廣仁、劉詩昆、郎朗、李雲迪……中國歷代鋼琴家均都有過演奏黃河的版本。其史詩般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讓《黃河》的旋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黃河鋼琴協奏曲

重要演出

時間
名稱
地點
演奏者
指揮
交響樂團
1970-05-1
黃河鋼琴協奏曲首演
北京民族文化宮劇院
殷承宗
1973-09-14
費城交響樂團中國訪問演出
北京民族文化宮劇院
2007-06-30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
香港會展中心
郎朗
2015-08-22
納美國際音樂節
紐約林肯中心
殷承宗
Gregory Singe
2016-09-03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
北京人民大會堂
郎朗
----
----
重要演出參考資料來源

發行信息

專輯名稱
發行時間
演奏者
唱片公司
紅色鋼琴
2011-09-30
李雲迪
EMI
黃河之子
2006-08-24
郎朗
DG
發行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