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

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域範圍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境條件相似的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共涉及6個設區市的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區內總人口983.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256億元,分別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東營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的主戰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
  • 地理位置:東營和濱州兩市毗鄰
  • 面積:2.65萬平方公里
  • 人口:2006年,983.9萬人
  • 著名景點林海生態博覽園
  • 生產總值:3256億元
  • 享譽:“最具有開發潛力的三角洲”
簡介,地理位置,生態高效,最具潛力,沿海開發,城市群,開發規劃,戰略定位,戰略優勢,主要城市,東營,區域位置,自然資源,科技能力,戰略步驟,交通建設,產業布局,能源儲備,環境建設,資金政策,濱州,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

簡介

地理位置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是以黃河歷史沖積平原和魯北沿海地區為基礎,向周邊延伸擴展形成的經濟區域,包括東營、濱州兩個市和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煙臺萊州市,共涉及6個市的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萬人,分別占全省的16.9%、10.4%,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727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63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251.9億美元。經過多年的開發與保護,黃河三角洲已經具備了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基礎。
中國國務院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國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通過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標誌著我國最後一個三角洲———“黃三角”在被提出21年後,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生態高效

其實,早在1988年,“黃三角”的開發總體戰略就首次被專家學者們提出。黃三角的最大亮點是沒有走高耗能的發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態高效”的增長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徐逢賢告訴南方都市報,黃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鑑其他地區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發揮後發優勢,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最具潛力

在我國三大三角洲中,黃河三角洲被譽為我國“最具有開發潛力的三角洲”。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肖金成告訴本報,我國最後一個開發的三角洲———“黃三角”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兩邊城市的發展基礎比較好,“黃三角”發展也就快。
黃河入海口黃河入海口

沿海開發

從全國的高度來看,黃三角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這塊國家戰略的盲區已經掃除,我國沿海開發已經實現全覆蓋。徐逢賢表示,我國沿海目前有濱海新區、遼寧沿海“五點一線”經濟區、長三角、江蘇沿海經濟區、珠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加上黃三角經濟區,沿海開發從南至北已經連成一線。我國東北部沿海將成為高速發展的經濟區,中國經濟將有新的跨越式發展。

城市群

煙臺市萊州市(1個)
淄博市高青縣(1個)
黃三角城市群共19個縣(市、區)。

開發規劃

根據2008年山東省政府出台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內容,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域範圍包括東營2006年區內總人口983.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256億元,分別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
山東省政府於2008年3月下發關於印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通知,就打造我國最後一個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做出明確規劃,提出將在“十一五”期間,規劃投資15000億元開發黃河三角洲區域。其中在發展區域旅遊產業方面,突出“神奇黃河口、生態大觀園、夢幻石油城、武聖故里、世界風箏之都、循環經濟典範”的主題,打造兩個旅遊區和重大開發十大旅遊重點產品。
黃河三角洲區位優勢黃河三角洲區位優勢
規劃開發的黃河三角洲地區,地域範圍包括東營和濱州兩市全部,以及與其相毗鄰,自然環境條件相似的濰坊北部寒亭區、壽光市、昌邑市,德州樂陵市、慶雲縣,淄博高青縣和煙臺萊州市。共涉及6個設區市的19個縣(市、區),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在旅遊產業上將著力打造黃河入海口旅遊區,突出黃河入海奇觀和原始濕地自然風光,以觀海棧橋天鵝湖溫泉度假區和濱海旅遊區為重點,開發黃河口入海奇觀、漂流、狩獵、騎馬、觀鳥、科考、溫泉等觀光與探險旅遊項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閒度假觀光生態旅遊。
同時,還將發展民俗旅遊區,以濰坊國際風箏會為龍頭,完善寒亭楊家埠民俗旅遊產品,深度開發具有黃河文化、鄉村與農耕文化、生態農業文化特色的民俗旅遊。
依託黃河百里綠色生態長廊、艾里湖等,開發濕地生態和黃河生態文化觀光旅遊;開發東營、濱州城市生態旅遊。依託觀海棧橋和萊州黃金海岸,發展濱海度假旅遊;以天鵝湖溫泉度假區為龍頭,依託地熱資源,發展溫泉度假旅遊等等。

戰略定位

依據國務院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特色產業基地、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和環渤海地區重要的增長區域。《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國家級高效生態經濟區。 國務院要求,《規劃》實施要以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改善為主線,著力最佳化產業結構,著力完善基礎設施,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創新體制機制,率先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打造環渤海地區具有高效生態經濟特色的重要增長區域,在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和參與東北亞經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戰略優勢

加快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不僅關係到環渤海地區整體實力的提升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局,也關係到環渤海和黃河下游生態環境的保護。國務院指出,要把《規劃》實施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保護環渤海和黃河下游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把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推動這一地區科學發展。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
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尚待開發的大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後發優勢明顯,在總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其高效生態的發展模式可能為我國未來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模式。
高效生態是指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保護優先,以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嚴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推進節約發展、集約發展、生態發展、高效發展、可持續發展,維護渤海灣和黃河下游流域生態平衡。
如果說,珠三角、長三角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那么將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的黃三角將成為我國今後高效生態經濟的樣板。這正是黃三角的後發優勢之所在。
黃河三角洲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山東省自身而言,同樣意義重大。
首先,黃三角地區涵蓋了東營、濱州兩市全部以及德州、濰坊、煙臺的部分地區。黃三角城市群的發展對提升整個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生態水平、科技含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次,以高效生態為主要特徵的黃三角,將成為山東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並改變山東經濟大而不強的格局。最後,充分整合海陸資源後的黃三角將成為山東省構建半島藍色經濟區、連線天津濱海新區、面向東北亞的橋頭堡。

主要城市

東營

東營市地處黃河三角洲的中心,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區域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具有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良好條件。
東營市東營市

區域位置

東營與天津濱海新區隔海相望,東連膠東半島,南靠濟南城市圈,是環渤海經濟區與黃河經濟帶的交匯點,處於連線中原經濟區東北經濟區京津唐經濟區與膠東半島經濟區的重要位置。

自然資源

東營同時具備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氣和海洋四大資源優勢,這些都是大開發所必不可少的。僅以土地資源為例,東營全市擁有未利用地452萬畝,約占三角洲地區的55.73%;這些土地大部分為國有未利用荒地,同時黃河每年還可新淤土地1.5萬畝左右,是我國東部沿海後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東營市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適宜布局建設國家大型產業基地。

科技能力

東營具備大開發所需的科技支撐能力。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坐落在東營境內,大批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人才匯集於此。東營市各類人才總量達到18.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1%。東營市已建成1家國家大學科技園、4家國家創業中心、1家省級高新區和1家省級創業中心,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大學科技園"生態谷"等科技創新創業平台正在規劃建設。根據國家新的認定管理辦法,東營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2家。

戰略步驟

東營的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將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10年,進一步打好基礎,快速起步,積蓄力量,拉開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格局,形成快速崛起之勢。在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第二步,到2015年,構築起以生態文明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全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精細化工基地、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休閒度假勝地,形成全省新的經濟成長極。第三步,到2020年,綜合實力大幅提升,人均生產總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全國最具活力的生態文明示範區。
東營市政區圖東營市政區圖

交通建設

圍繞構建現代立體交通體系,重點推進"三路兩港一場"建設。鐵路方面,黃大鐵路德龍煙鐵路都已開工建設。黃大鐵路將和京廣鐵路連起來,德龍煙鐵路將和京滬鐵路直接連起來。公路方面,榮烏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東青高速、通港高速已接入國家高速公路。東營市深水港--東營港吞吐能力迅速擴大。2×3萬噸級散雜貨泊位已開港通航,2×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即將開工。全部工程完工後,東營港將成為山東"一體兩翼"之中"北翼"最大的港口。自2008年到2010年,東營市投資9個億,對現有的東營機場進行改造擴建。機場跑道改造已經完成,新的候機樓正在建設中,2010年機場將升級為4D級。目前東營機場已經開通了到北京、上海、重慶、大連的航線。

產業布局

東營市將東營港至廣利港之間1200多平方公里的臨海區域作為集中突破區,集中規劃布局了臨港產業區、生態旅遊區、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建設"黃河水城",構築起了"四區一城"的主體產業格局。根據這個產業格局,著力打造石油能源戰略儲備、現代化學工業精細化工、石油裝備製造、新能源、高端產業、生態休閒度假、生態高效農業、生態林示範等八大產業基地。

能源儲備

重點構建石油能源戰略儲備產業基地,與中海油簽訂了全面合作協定,由其重組地方煉化企業,收購經營東營港,投資建設中海油工業園、原油儲備基地、成品油倉儲和物流園區。目前2個3萬噸級的散雜貨碼頭已建成使用。同時,中海油投資再建2個5千噸級、2個5萬噸級的液體化工碼頭。另外,在臨港產業區內,中海油將建設100萬噸的原油儲備基地,14萬噸的成品油倉儲罐區和物流園區;二期,建設1200萬噸的大煉油項目;三期,建設100萬噸的乙烯項目及一批精細化工項目,打造煉化一體化基地、精細化工基地以及渤海油田專業服務和海洋工程基地,整個項目投資大約450億。石油裝備製造業是東營的特色。東營市現有規模以上石油裝備製造企業150多家,總資產196.6億元,總產值占全國石油裝備製造行業的三分之一左右。東營市鑽機、抽油機等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一;皮帶抽油機、連續抽油桿生產在國內居於壟斷地位,未來石油設備製造業市場前景廣闊。

環境建設

東營地處黃河入海口,土壤高度鹽鹼化,生態脆弱、環境承載力低,生態環境建設歷來是東營的一項歷史性任務。從2007年開始,東營市全市城鄉實施了林網、水網、路網於一體的"三網"綠化工程,5年計畫投入22億元,造林16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4個百分點,達到25%以上。目前已投入17.1億元,完成綠化總面積45.5萬畝,植樹5307萬株,初步構建起了"三網"綠化工程的主體框架,國家林業局命名東營市為國家現代林業建設示範市。東營市力爭再用二三年時間,基本實現農田林網化、路域林蔭化、水系風景化,打造黃河綠洲,建設生態家園。
東營市治理貫穿中心城的60公里長的廣利河,集中建設黃河水城。2007年治污截污、實現了清水進城;2008年沿河開發建設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技公園、清風湖景區,整治沿河岸線;2009年貫通九橫十縱水系,實現河湖相連、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綠共生,開通遊船,形成水城景觀。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引進的企業要求零污染、零排放。僅2009年就拒批污染重、能耗高的項目12個,有效控制新污染產生。

資金政策

搞好融資平台建設,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思路,先後由東營市政府注資組建東營市城市資產經營公司、東營經濟開發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國有資產運營公司、東營市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黃河口漁業有限責任公司,搭建起了五個融資運營平台,東營市五個縣區也相繼成立了投融資平台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增強融資能力。推動設立黃河三角洲產業投資基金,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和債券發行,探索創新融資模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依託東營市商業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組建黃河三角洲發展銀行,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國有大型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里的資金支持,促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覆實施對東營市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有利於擴大東營市的知名度,為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創造良好環境;有利於爭取國家支持,促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有利於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有利於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濱州

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臨渤海灣,東與東營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鄰,西同德州市和濟南市搭界,西北與河北省隔漳衛新河相望,是山東的北大門。

區位優勢

濱州扼居華北、華東交會處,北接河北滄州“渤海新區”,東連山東半島城市群,與天津“濱海新區”隔海相望。濱州港與天津港相距60多海里,與唐山曹妃甸港相距70多海里,是山東距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區域,是對接“濱海新區”的“橋頭堡”。濱州港又是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最近的出海通道,廣闊的沿海區域可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提供產業轉移腹地支撐。

資源優勢

濱州擁有未利用荒鹼地255萬畝,240公里的海岸線,灘涂面積161萬畝。全市已探明礦產資源29種,其中石油儲量6億噸,天然氣儲量164億立方米。水產養殖110萬畝,原鹽年產量255.74萬噸,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鹽化工基地和海水養殖基地。全市具備開發條件的風能資源總量1257萬千瓦,占全省的12%。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資源也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交通優勢

濟青高速、濱博高速、榮烏高速、津汕高速和205、220國道穿越境內,濱港鐵路一期工程實現運營,濱德高速、黃大鐵路濱州段、德大鐵路開工建設,濱州萬噸級港口建設進展順利。濱州已成為連線華北、華東的全國交通樞紐之一。2007年,濱州被確定為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產業優勢

棉紡織生產能力世界第一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高等級道路瀝青生產能力全國第一的濱化集團,複合肥生產能力全國第一的魯北企業集團,葡萄糖生產能力全國第一的山東西王集團,活塞生產能力全國第一的盟威集團,印染能力全國第一的華紡股份公司,毛巾生產能力全國第一的山東亞光紡織集團等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在該市迅速成長壯大。博興縣幸福鎮是中國廚都,有廚具生產企業200多家;惠民縣李莊鎮和姜樓鎮是中國繩網之鄉,有企業230多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