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系統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

《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系統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是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葉思源、高茂生、丁喜桂、袁紅明、趙廣明、王錦、王保軍、姚長新、王蛟、刁少波、曹雪晴、王紅霞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系統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
  • 成果登記號:20130054
  • 第一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30054
項目名稱
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系統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
第一完成單位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葉思源、高茂生、丁喜桂、袁紅明、趙廣明、王錦、王保軍、姚長新、王蛟、刁少波、曹雪晴、王紅霞
研究起始日期
2006-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0-12-01
主題詞
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環境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本項目通過學科交叉,將三角洲進積模式與經典的生境演替理論結合起來,建立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系統生境演化模式;運用水文地質學、生態學、水文地球化學的基本理論,揭示了植被分帶的地球化學控制規律,為濕地保護與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以三角洲葉瓣旋迴性遷移為依據,建立了黃河三角洲濕地系統地下水化學演化模式,豐富和發展了三角洲水文地球化學理論;利用氫氧穩定同位素技術,研究了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不同植物系統的水源,為濕地生態修復重建提供了理論依據;利用自製的隔氧作業系統和多步提取方法,進行了濕地沉積物中植物生長必需元素、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評估,豐富和發展濕地地球化學理論;廢棄三角洲葉瓣上的濕地系統面積損失的沉積壓實機制和水質性面積損失機制;利用黃河三角洲分流河道頻繁改動過程中沉積間斷所形成的古土壤層作為新生濕地的時間標,研究了黃河三角洲新生濕地沉積物對碳及其它營養成分的扣留和埋藏速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