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狀元糕

黃氏狀元糕

潮安縣古巷鎮孚中村,是一個有近千年文化風俗的古村落。在其歷年不衰的民俗中,既有中原民俗的遺風,又保持對潮汕民俗的兼容,更有其獨特宗族風俗文化的傳承,其中“狀元糕”、“狀元粿”和“大傳”成為具有孚中黃氏宗族風俗文化的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氏狀元糕
  • 原名:油麻糕
  • 歷史:200餘年
  • 主要材料:黑芝麻
簡介,典故,製作方法,

簡介

狀元糕原名油麻糕,從孚中黃氏第十七世裔孫黃仁勇中嘉慶元年丙辰(1796年)恩科武狀元之後才改稱現名。經200餘年的歷史滄桑,逐漸演化為孚中黃氏宗族獨有的姓氏宗族風俗。

典故

相傳武狀元黃仁勇幼時家貧,常常得到家住古巷象埔寨外祖父陳公的接濟。孚中黃氏宗族有每年正月初一全日素食和初一早上以素品祭祀祖先的風俗。每至年底,各家忙於置辦素品備祭。而仁勇家中生活拮据,一時間拿不出像樣祭品。陳氏太夫人將從娘家帶來的黑芝麻(俗稱烏油麻)和蕃薯澱粉做成油麻糕,於正月初一作為素品供奉祖靈。之後,族人中也就有仿效其製法用油麻糕祭祖。為了與辦喪事用的薯粉糕區分,定稱“油麻糕”。當黃仁勇得中高第之後,孚中黃氏宗親為了感念陳氏太夫人恩德,將原來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油麻糕”命名“狀元糕”。從此以後,孚中黃氏宗族中正月初一每家每戶必用“狀元糕”、“狀元粿”祭祖,而且成為神聖殿堂的黃氏家廟每年春秋祭祀時必備祭品。

製作方法

“狀元糕”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首先將飽滿鮮潤的黑芝麻慢火炒熟,再用小石臼槌打成泥,拌於兌水溫火煎煮,熟透後用圓木棍趁熱反覆攪弄,至芝麻澱粉滲出油光、成團且香味四溢時,剷出置於竹製米箶上,米箶上面塗抹一層薄油,以防粘連,再將糕均勻抹平,表面平整,候冷卻即成。於祭祀前用刀切成大小一致菱形塊狀,放於盤中擺上供桌。已製成的狀元糕呈黛色,清甜甘香,脆嫩爽滑,嚼之發出脆音,口頰留香,據說又有清火解毒、潤腸通便功效。從此,狀元粿既為黃氏宗族追遠祭品,又與狀元粿桃同樣成為饋贈親鄰好友的高尚禮品。每年正月初一日早,手提裝滿狀元糕、狀元粿桃等素食禮品的黃氏族眾,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絡繹於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