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紓

黃孝紓

黃孝紓字頵士,號匑廠。福建閩縣(今閩侯)人。父黃石蘇,光緒中葉以翰林轉御史,歷官皖、魯。黃孝紓服習庭訓,少治經學,喜考據,精訓沾,亦善畫。辛亥革命後,其父隱居青島,孝紓與父同居“濱海一樓,朝夕相慰”(劉承斡《匑廠文稿·序》)。1924年,鬻畫上海,旋主劉承翰嘉業堂十年,遍讀所藏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孝紓
  • 別名:黃公渚
  • 出生地:福建長樂琴江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64年
  • 主要成就:詩詞書畫、金石文字,尤擅駢體文。
  • 代表作品:《匑廠文稿》六卷、《黃山谷詩選注》等
  • 字號: 字頵士、公渚,號匑庵、匑廠
  • 別號:輔唐山民、灌園客、天茶翁等
  • 時代:清代
  • 特長:詩詞文章、繪畫、書法
人物簡介,個人評價,相關文章,人物作品解讀,

人物簡介

姓名:黃孝紓
字號:字頵士、公渚,號匑庵、匑廠,別號霜腴、輔唐山民、灌園客、漚社詞客、天茶翁
黃孝紓作品集黃孝紓作品集
時代: 清代
簡介:
四方執贄請業者,接踵而至,“隱然為東南大師”(李宣龔《匑廠文稿·序》)。兩年後,獲晤況周頤,精研詞章。1927年,與陳三立、朱祖謀、潘飛聲、夏敬現、吳昌碩、諸宗元諸老宿雅集,以詩酒相酬唱。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大學文科教授。工詩古文辭,畫亦雅逸。董康評述云:黃詩“蕭廖高奇,有千仞攬輝之概”(《匑廠文稿·序》)。古文“雅潔道粹,揆諸韓、柳、歐、曾義法無悖也”(李宣龔《匑廠文稿·序》)。駢文喜汪中、洪亮吉,上窺六朝,尤致力於范曄、酈道元、庾信諸家,故其文“葩而不靡,淵而不暖,格高而氣昌,未嘗不令人淒悲壞與為低昂也”(袁思亮《匑廠文稿序》)。著有《匑廠文稿》六卷、《黃山谷詩選注》等。生
平事跡見《匑廠文稿》。

個人評價

以下內容來自青島大學劉懷榮教授
黃孝紓(1900——1964),字公渚、號匑庵,匑廠等。其父黃曾源(1857—1935),清末曾任濟南知府。宣統退位(1912)後,舉家遷居青島,寓居湖南路51號。黃孝紓的青少年時代就在青島度過,以後的歲月里,除1924年至1934年的十年主要活動於上海和湖州,1936年至1946年的十年主要活動於北京外,幾乎都是在青島山東大學執教,是典型的青島文化名人。
黃孝紓
黃孝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全才人物,他的詩詞文章、繪畫、書法,均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有“三絕”之譽,他在古文獻學、版本目錄學、古典文學、金石學及文物鑑定等領域也有相當高的造詣,受到當時學界的普遍推重。在當時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中,與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合稱“五嶽”。[9]
他尤其長於駢文,在當時獨步一時,近現代著名詞論家馮煦(1834—1927)把他與李詳(1858—1931)、孫德謙(1859—1935)視為駢文三大家;錢基博則在三大家之外,又加上劉師培,合稱駢文四大家。[10]陳柱(1890-1944)《四十年來吾國之文學略談》(1936年交通大學出版),全書分五章,在“駢文”、“詩”和“詞”三章中,也都有專門的篇幅論及黃孝紓。
黃孝紓的畫也頗受時人重視,在三十年代初,即享有盛名,他曾與夏敬觀、陳灨一等名家出售合作扇面,並與當時著名的國畫家湯滌、陳曾壽(1877-1949)、夏敬觀、葉恭綽、黃賓虹(1865-1955)等組成上海“康橋畫社”,歷年舉辦畫展,受到畫界好評。
他身後留下的學術著作,計有《歐陽永叔文》選注(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收入《萬有文庫》第一集0820)、《楚詞選》(與陸侃如、高亨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歐陽修詞選譯》(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等。此外,他選注的《玉台新詠》、《周秦金石文》、《兩漢金石文》、《三蘇文》、《黃山谷詩》、《司馬光文》、《錢謙益文》、《晉書》等八種普及性著作,收入王雲五、朱經農主編的《學生國學叢書》,該叢書由商務印書館於1926年到1948年陸續出版,叢書共收文學類選注本56種,黃先生的著作占到了總數的七分之一。他的《天問達詁》亦有寫本印本行世。
在詩文創作方面,他著有《匑廠文稿》六卷(1935年鉛印,陳三立題簽,後收入台灣《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一編0726)、《匑廠詞乙稿》(線裝一冊,民國間排印本,紝海樓叢刻之一)、《嶗山集》(詩歌部分有1952年印本、詞部分有1962年油印本,後收入台灣《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二編0038)等。其中《勞山集》一書則是他歌詠禮讚嶗山的文學創作集,該書主要描寫嶗山的自然美景,分為詩、詞、文三部分,各部前後皆有當時名流的題詞和評語,如葉恭綽、瞿宣穎、龍元亮、許寶衡、夏仁虎、王琴希、朱西溪、吳則虞、黃雲眉、張伯駒等,龍元亮稱讚他描寫嶗山的詞作:“並世詞流,允推獨步矣。……以唐宋歌兒傳唱之雜曲,寫萬壑千岩之勝境,千年來無若茲集之富艷精工者,名山馨業,傳後無疑。”嶗山偏處海隅,歷來雖不乏文人學士遊歷歌詠,但像黃孝紓這樣以數百首詩、詞、文,專寫嶗山之美的文人,恐怕至今還沒有第二個。由於酷愛嶗山山水,黃孝紓不僅有“輔唐山民”(嶗山一名輔唐山)的別號,而且他每年都要數次去嶗山遊覽,以畫筆描摹嶗山美景,完成了百幅嶗山山水畫。
從總體上來看,黃孝紓的成就與上述文化名人相比,可以說毫不遜色,他定居青島的時間則比康有為等人都要長,而且他的子女也一直生活在青島,並且至今還在青島定居。但是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黃孝紓呢?就是在老一代的青島人中,這樣的人也已經很少了。

相關文章

學博藝精的黃孝紓
黃孝紓(1900-1964),字公渚,號匑庵、匑廠,別號霜腴、輔唐山民、灌園客、漚社詞客、天茶翁等。福建省閩侯縣人。
黃孝紓先生出身仕宦之家,其父黃石蓀是晚清翰林,曾任青州知府、濟南知府,為官頗具政聲。1912年宣統退位後,舉家遷居青島。黃石蓀學識淵博,並且非常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其青島寓所“潛志堂”所藏的萬卷古籍為黃孝紓先生幼年學習提供了極好的條件。黃孝紓先生自幼好學,從小就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他看的書多得難以勝數,紮實的文學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藝的文化底蘊,先生青年時期便在經學、書畫和詩詞等方面顯示出過人的天賦。
黃孝紓
1924年,黃孝紓先生遷居上海,並受我國著名藏書家劉翰貽所聘,為其主持嘉業堂藏書樓。在1924年至1934年的十年間,黃孝紓先生在嘉業堂校讎古籍、考訂舛偽、鑑別版本,為此得以博覽群書,親見各種宋元珍本、明清刻本,這為他的版本目錄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黃孝紓先生在嘉業堂工作之餘,同時還在上海南洋公學、上海暨南大學任職。
在上海期間,黃孝紓先生曾師從古典文學大師陳三力,學習古典詩詞,並得到詞學大師況周頤的指點,極大的豐富了自己文學修養。1930年在上海與詞壇宿將、古典文學大師陳三立、馮煦、朱孝臧等,結成“漚社”,作詩填詞,活躍於文壇,並從事詞學研究。
1934年,黃孝紓先生回到了離別十年的青島,在山東大學中文系任職教授,講授古典文學。黃孝紓先生對古代詩文的韻味、意境深有體會,講課不習慣用現代文藝理論術語去分析作品。先生在課堂上評賞名章佳句常常高聲吟誦,原本晦澀難懂的詩文在先生的吟誦下其韻味、意境往往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受學生歡迎。
先生吟誦詩文,每每讀到會心處,便會突然停下,催促在坐的學生:“把這幾句圈下來,圈下來!”黃先生自己的書本也上密密麻麻的畫滿了圈。除文學史外,黃孝紓先生在版本目錄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曾在山東大學講授目錄學。黃孝紓先生待學生熱情誠懇,學生也喜歡向先生請教問題,經常有學生到先生家請教問題因過於專心而忘記時間。
黃孝紓先生學識淵博,精通韻律、詞、詩、賦的寫作,在駢文寫作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詣,他的駢文在當時是一流的,近現代著名詞論家馮煦把他與李詳、孫德謙並列為駢文三大家。由於黃孝紓先生駢文創作的聲望,當時有不少名家著作都請他作序,夏敬觀1931年2月刊行的《漢短簫鐃歌注》就是由先生作的序。
黃孝紓先生在教學之餘,亦從事著述,其選注的《歐陽永叔文》193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後,因注視詳細明了,評論中肯,很受讀者喜愛,一度再版。黃孝紓先生曾將自己所作詞、詩、文、賦,親手編訂成《匑廠文稿》六卷,一代宗師陳三力為其題簽——“匑廠文稿”,1935年刻板印刷,後台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將其編入第七十三輯。黃孝紓先生酷愛嶗山山水,所著《嶗山集》主要寫嶗山風光,多為遊記之作,分為詞之部、詩之部、文之部三部分,各部前皆有題詞,篇後有黃雲眉、張伯駒等人的評語。台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將《嶗山集》編入第四輯。此外,先生留下的著作尚有《黃山谷詩選注》、《楚辭選》(與陸侃如、高亨合著)、《秦漢金石文選》、《歐陽修詞選譯》等。
黃孝紓先生書法繪畫也頗受時人重視,曾受其故鄉前輩林紓、曾熙、羅振玉等金石書畫家的指導,並與當時著名的國畫家湯滌、陳曾壽、夏敬觀、葉恭綽、黃賓虹等組成上海“康橋畫社”,並舉辦畫展,受到畫界好評。解放後,啟功、張伯駒先生來青島,都到黃先生在觀海二路的寓所拜訪,潑墨交流。黃孝紓先生書畫作品配其詩詞書法,在青島被譽為國畫界第一人。
建國初期,黃孝紓先生加入中國民主同盟,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生還擔任過青島市政協第二屆與第三屆委員和常委,山東省美協會員,青島市文聯常委等。
1958年秋,山東大學的主體部分遷往濟南,黃孝紓先生因為身體健康欠佳,且酷愛嶗山山水,沒有隨校遷往濟南,仍然留在青島從事古典文學研究。
黃孝紓先生精通文物字畫,常為博物館和民間收藏者鑑定真偽,沒想到在20世紀60年代的“四清運動”中被誣以“不辨真偽”的罪名。1964年64歲的黃孝紓先生從青島前往濟南接受批判,會後自縊身亡。
一代宗師琴江人黃孝紓
我總想提起筆來為先生寫點什麼,三十六年過去了,始終未能成篇,這其間的原因,人們是能夠想到的。
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通知我,決定出版我1964年寄給他們的一部書稿 《秋謹詩文選》,其時我正在一窮鄉僻壤教中學語文。在《前言》的結尾我加上了這樣一段話:
這本小書寫成於一九六四年初夏,當時我正在山東大學中文系教中國近代文學史,在先師馮沅君教授的指導下學習注釋秋謹詩文;許多疑點幾乎都是先師口授手教。書寫成送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前,馮先生又為我審查了除詞選注釋外的全部稿子;當時遠在青島休養的我的老師黃公渚教授抱病審查了詞選注釋的稿子。歲月不居,時間過去了十五年,今天當承蒙人民文學出版社大力幫助再次修改這個小選本時,兩位先生已遠離人間;而我在十年浩劫中因反對四人幫,也頗有不幸的遭遇,撫今追昔,感慨良多。藉此書出版的機會,謹在此向先師馮沅君教授、黃公渚教授表示我最真誠的悼念!
這大約是三十年來在公開出版的書報中唯一的一點紀念文字了。先生身後之淒涼於此可見。
尤其可悲的,作為全國著名的詞賦家、書畫家、學者,山東大學中文系的教授,現在不必說山大文學院的學生,就連文學院的許多教師也不知黃孝紓為何人了。黃孝紓(1900-1964),字公渚,號廠(音qióng han),福建閩侯(今福州市)人。先生天資穎慧,自幼好學,又有家學淵源,學業進展很快。青年時代即結識名流,與陳三立、朱祖謀、李詳、李拔可游。後應我國著名藏書家劉翰貽之聘,主持嘉業堂十年,校讎古籍,編寫書目,因能遍讀劉氏所藏書,以是奠定了先生深厚的國學根基。此後四方贄請業者接踵而至,“隱然為東南大師”(李宣龔:《 廠文稿 ·序》),時先生尚不到30歲。
黃先生自幼喜愛古典詩詞,學養豐厚,又有名師指點,造詣很高。他不僅是古典詩詞的研究專家,又是古典詩詞的創作家。先生於詩、詞、賦、駢文,樣樣精通,出口珠玉,華章連篇,成就很高,這已有近現代許多著名詩人、詞人,如陳三立、李宣龔、朱孝臧、況周頤、葉恭綽等前輩的評論,不必我辭費。特別是先生的賦和駢文更是撥戟天外,自成一家。上世紀八十年代,南社詩人周子美老先生曾在信中告我:黃先生青年時代曾步庾信的《哀江南賦》韻寫成 《哀時命賦》,此文一出,傳誦大江南北,有洛陽紙貴之譽,以是先生有“江南才子”之稱。近現代著名詞論家馮煦謂今世能為六朝文者,黃孝紓與李審言 (詳)、孫益庵(德謙)鼎足而三。先生其時只是二十幾歲,故錢基博先生在他的 《現代中國文學史》(增訂本,1936年世界書局出版)中將黃孝紓列為駢文四大家之一 (另三人為劉師培、李詳、孫德謙),從而確立了黃先生在駢文史上的地位。後來陳柱 (1890-1944)又著《四十年來吾國之文學略談》(1936年交通大學出版),全書分五章,在 “駢文”、“詩”和“詞”三章中均論及先生。不必多摘章引句,即可見黃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令人遺憾的是,過去我們對黃先生在詞賦創作上的成就、價值並不大了解(包括我在內的一些自稱為研究古典文學的人),更談不到研究了。我想只能有一種解釋:黃先生的創作本屬陽春白雪,我輩只是一些下里巴人而已。曲高和寡,自古亦然。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黃先生的講課。正因為黃先生有豐富的古典詞賦創作實踐,故他對古詩詞的內蘊、意境、音律均有很深的體味,亦精於鑑賞。但先生的鑑賞主要是涵詠、品味,殊少滔滔宏論。1956年,我讀大二,先生為我級 (1955級)講魏晉文學,其作品選課極具特色。然先生之講授詩詞,主要是吟誦、品味和圈點。如講謝靈運《登池上樓》,講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時,先生讚嘆品味多時:“這兩句好,這兩句好”,“啊,圈,圈,圈”;講陶淵明的《歸園居》,講到“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先生亦是如前一樣讚嘆圈點。讚嘆中包含著品味,往往數分鐘之久,極具感情色彩。但請君且莫誤會,以為黃先生這樣講授,學生恐怕很難領會吧,其實不然。先生講的魏晉南北朝詩文,同學們感受很深(作品選講義注得很明白,學生均可看懂其字面義)。至今先生講課的聲容笑貌,仍宛在眼前。後來我給學生講授古詩詞時,由於自己學養不足,又缺乏對古典詩詞的創作體驗,就很難像黃先生那樣通過吟詠,將詩的奧妙、韻味表達出來。
黃先生是山東大學的老教授,早在三十年代就已是國立山東大學的教授,主講“古今體詩及習作”、“詞及習作”、“漢魏六朝文及習作”、“唐宋文”等課程,抗戰勝利後又在山東大學講詩詞及“目錄學”。先生治學廣泛,著作很多,除他的詩文創作專集《 庵文稿》、《嶗山集》外,共編著尚有《秦漢金石文選》、《天問達詁》、《楚辭選》(與他人合作)、《歐陽永叔文》、《歐陽修詞選譯》,以及論文《清詞紀事序言》、《關於詞匠問題》等。
在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中,馮 (沅君)、陸 (侃如)、高 (亨)、蕭(滌非)、黃(孝紓),人稱 “五嶽”,他們都是解放後山東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奠基者。
被遺忘的一代文人
“在昔日摩詰,畫中常有詩;非惟畫則然,於詩亦有之。畫與試訴和,詩待畫發揮;即詩而即畫,相依勿相離。匑(音工)庵工詩者,人稱為黃師;不知其畫秒,乃亦其詩奇”。這首詩是著名詩人、畫家夏敬觀先生為黃公渚先生所作。現如今,已經很少有人還能夠記得黃公渚先生了,即使他在青島居住生活了二十幾年,島城也很少有人記得他。
黃公渚,(1900-1966)原名黃孝紓, 字頵士,公渚,號匑庵,別號霜腴、輔唐山民,福建長樂人。父黃石蘇,光緒中葉以翰林轉御史,歷官皖、魯。黃孝紓服習庭訓,少治經學,喜考據,精訓沾,善書畫,少有“嶺南才子”之譽,與弟黃君坦(1961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黃公孟有“江夏三黃”之目。其畫風受同鄉前輩林琴南影響,以山水為長,初法“四王”,後效沈石田、文徵明、李流芳等名家,得黃賓虹指教,晚年師法造化,搜妙創真,筆力剛健、力透紙背,信筆拈來,妙合自然,詩、書、畫融為一體,互為表里,相得益彰。辛亥革命後,其父隱居青島,孝紓與父同居“濱海一樓,朝夕相慰”(劉承斡《匑廠文稿·序》)。 1924年,鬻畫上海,旋主劉承翰嘉業堂十年,遍讀所藏書籍。四方執贄請業者,接踵而至,“隱然為東南大師”(李宣龔《匑廠文稿·序》)。兩年後,獲晤況周頤,精研詞章。1927年,與陳三立、朱祖謀、潘飛聲、夏敬現、吳昌碩、諸宗元諸老宿雅集,以詩酒相酬唱。其詩古文辭,董康評述云:黃詩“蕭廖高奇,有千仞攬輝之概”(《匑廠文稿·序》)。古文“雅潔道粹,揆諸韓、柳、歐、曾義法無悖也”(李宣龔《匑廠文稿·序》)。駢文喜汪中、洪亮吉,上窺六朝,尤致力於范曄、酈道元、庾信諸家,故其文“葩而不靡,淵而不暖,格高而氣昌,未嘗不令人淒悲懷與為低昂也”(袁思亮《匑廠文稿序》)。上世紀八十年代,南社詩人周子美老先生曾說:黃先生青年時代曾步庾信的《哀江南賦》韻寫成《哀時命賦》,此文一出,傳誦大江南北,有洛陽紙貴之譽,以是先生有“江南才子”之稱。近現代著名詞論家馮煦謂今世能為六朝文者,黃孝紓與李審言 (詳)、孫益庵(德謙)鼎足而三。先生其時只是二十幾歲,故錢基博先生在他的《現代中國文學史》(增訂本,1936年世界書局出版)中將黃孝紓列為駢文四大家之一 (另三人為劉師培、李詳、孫德謙),從而確立了黃先生在駢文史上的地位。後來陳柱(1890-1944)又著《四十年來吾國之文學略》(1936年交通大學出版),全書分五章,在 “駢文”、“詩”和“詞”三章中均論及先生。不必多摘章引句,即可見黃先生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黃先生歷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大學文科教授(早在三十年代就已是國立山東大學的教授),主講“古今體詩及習作”、“詞及習作”、“漢魏六朝文及習作”、“唐宋文”等課程,抗戰勝利後在山東大學講詩詞及“目錄學”。先生治學廣泛,著作很多,除他的詩文創作專集《匑庵文稿》、《嶗山集》外,共編著尚有《秦漢金石文選》、《天問達詁》、《楚辭選》(與他人合作)、《歐陽永叔文》、《歐陽修詞選譯》,《黃山谷詩選注》以及論文《清詞紀事序言》、《關於詞匠問題》等。先生因其深厚文學素養和舊體詩詞之深厚功底,在國畫界被尊為青島第一人。曾與南北畫家潘天壽、俞劍華、王雪濤、李苦禪等共同舉辦過畫展,受到好評。解放後,啟功、張伯駒等來青,都到他寓中潑墨交流,詩詞酬唱,是青島著名的雅聚。
1956年山大北遷濟南,先生年高,且喜愛嶗山風景,未隨校前往,鄭逸梅在《藝林散葉》中說:黃公渚熱愛嶗山,對景寫生,成30幅,影印贈存(其實是百幅)。山大每年送兩名研究生來青受業,先生誨人不倦,對求教者無不悉心指點。博物館有鑑定不決的文物,往往登門聽取先生的意見,私人藏品也有請先生過目的,先生來者不拒,儘自己所知為人排難解惑。然而最終就是從為別人鑑定字畫上,引出了"以真偽假"的欲加之罪。1964年,先生以64歲高齡前往濟南接受批判,會後就在泉城自縊身亡。 文革尚未開始,先生以一死避開了以後更大的侮辱與劫難。他沒看到家中三位性情剛烈的老太太,坐在一起,傳遞著一瓶"敵敵畏",做到了同年同月同日死;他沒有看到祖孫三代苦心收集的善本書籍、金石拓片、古今字畫以及自己幾尺厚的書畫創作、文學手稿,毀於一炬;也沒有看到後人飄零,故居易主。1980年山大給先生平反,補開追悼會,會上
老學者殷孟倫先生難抑心中悲憤之情,禁不住拍案怒詰:像黃先生這樣的全才大家,今後到哪裡去找? 果
然只二三十年,黃孝紓這個名字,在他生活了幾十年的島城文化界也知者寥寥了。現在,只能憑著幾位知情
前輩的回憶,僅存的一點劫後余灰,書本上零星的片斷記載,勾勒出一個依稀的淡淡的輪廓。許多次,我走
過觀海山下的那座小樓,小巷寂寂,庭院空空,現有的主人將小樓內外裝修得很好,當年的遺蹟還有嗎?近
日在燈下偶翻現代史學家、藏書家謝國楨先生的《江浙訪書記》,見到這樣一條:"1962年余避暑青島,訪
黃公渚先生於觀海二路之寓廬,尋以清初膠東之人文,公渚贈余《靜安子詩文集》,曰:此青州之古文家也
,然筆力微弱,似不足以稱之。" 少年學畫,得知黃師為島上畫界“三老”之一(另二人為杜宗甫、赫保真)
,只恨無緣得見先生筆墨。2002年夏天,碰到島城藏書家鄒先生,鄒先生藏書四十餘載,兩年前身患絕症
,子女對書籍不惜之,欲將書籍轉讓於我。我因住房太小,只要了鄒先生的古籍三百冊。回家後翻閱,發現
書中鈐印不少。仔細看時,卻是黃公渚先生舊藏,並且多帶有眉批,先生之筆墨,歷歷在目,蠅頭行楷似串
珠,美不勝收,心中欣喜不已。後詢之鄒先生,鄒先生也不知公渚、匑庵、霜腴為何人,惜哉!冬季,於友人
處收得黃孝紓先生31歲所作《苹渚秋泛圖》,為背臨王石谷之作,設色澹雅,用筆嫻熟,雖因年齡因素功
力略低,但仍顯大氣。今春又購得為詩人王統照所作的山水一幀,其購圖考究,赭石設色溫潤,確為黃先生
散見作品中之精品。
“意會前賢吾不孤,風香卷廉繞畫書”,在春日的和風中寫下這么多,當作是對黃師的紀念罷!

人物作品解讀

黃孝紓與《勞山集》中的人文大美
《勞山集》扉頁黃孝紓繪嶗山巨峰《勞山集》扉頁黃孝紓繪嶗山巨峰
“自古佳山水名文章,獲顯於世,恆視乎力之所至,濟聲有具,力足以勝山水,而後其游始快,紀游有作,力足以稱景物,而後其文乃工,造物殫全力締構,而有名山大川,名山大川負全力,極宇宙嶔嵜浩渺瑰瑋之觀,以待人領取,游者各就力之所得,而有豐嗇深淺不同,游焉不能窮其勝,與習焉不能闡諸心聲,皆力有未逮耳。 勞山天下之壯觀也,峰崮、河流、瀑布、澗谷以及精藍洞府、浮屠亭觀,可指名者以百數,三面襟大海,東西綿亘二百餘里,絕頂為巨峰,海拔一千三百三十有公尺,孕育萬匯,擅山海之勝,岱宗莫能爭奇也。自祖龍除道東歸後,游者憚於登陟之勞,罕涉其境,惟修真禪棲之士隱其間。狎焉而不能言,以故山之全力受自天者,未盡宣洩,將毋顯晦有時,運會未至耶?余性好游,而有羸疾,少長山麓,日對三標、石門諸峰,神遊焉,未暇探其奧。甲子丙寅間,始偕友就力所勝間一游焉。乙亥夏養疴九水,得以其隙,窮極幽隱,成勞山百詠。嗣後游漸數,篇章日增,今老矣,慮其放佚,鈔存詞及詩文匯為三卷,名曰勞山集。嗚呼。年運一往,無足把玩,而心力所殫,殆盡於茲歟。顧就游蹺所至,以為能盡山之祕乎,未必然也。即其觀覽所得之篇什,以為能盡耳目之奇乎,亦未必然也。稟賦孱薄,文質無所底,力之所限,不可勉強,夫亦可以哀其志矣。世運日新,來軫方遒,繼茲以遄,必有大力者,挾其勝具與驚人之筆,窮岨極幽,藻飾勝踐,所得於游、於詩歌,將有十倍於余者,庶幾山之全力獲盡洩天壤間,名與五嶽爭長,則斯篇其嚆矢焉。天茶翁黃匔廠識。”
此青島民國文化精英人物黃孝紓先生《勞山集》自序,因典籍隱秘不顯,常人難有機會一覽文章錦繡,茲全文校錄,以饗探幽抉微矻矻力求的嶗山文化挖掘者。透過這簡短的自序,民國年間一群游離於世俗青島的文化名流在青島的相與過從以及嶗山遊蹤、吟誦情景躍然而出,因時空疏離而愈顯悠遠雋永。
黃孝紓無疑是民國青島的文化重鎮,其身家、學養、交遊、著述、道山,跌宕起伏瑰麗異常:作為清末濟南知府黃曾源的公子,黃孝紓的師承可謂“高大上”,有林紓、曾熙、羅振玉、陳三立等時代翹楚;朋輩與游者,鄭孝胥、陳曾壽、夏敬觀、葉恭綽、湯滌、黃賓虹、張伯駒、啟功、徐之謙等皆一時俊彥;加之黃孝紓天姿穎悟特出,使他成為了才華橫溢諸藝兼善的全能人物,詩詞文章、繪畫、書法有“三絕”之譽,古文獻、版本目錄、古典文學、金石、文物鑑定之學皆有相當造詣,當時號稱山東大學中文系“五嶽”之一(尚有馮沅君、陸侃如、高亨、蕭滌非);他身後留下的學術著作,計有《歐陽永叔文》、《楚詞選》、《歐陽修詞選譯》、《玉台新詠》、《周秦金石文》、《兩漢金石文》、《三蘇文》、《黃山谷詩》、《司馬光文》、《錢謙益文》、《晉書》等選注性質的國故整理著作一大宗,詩文創作計有《匑廠文稿》、《匑廠詞乙稿》、《嶗山集》等,其中《勞山集》黃公亦頗自負,潛心結胎數十年,更兼收入當時詩壇、詞林高手相與品評、唱和之文字,極盡人文與自然交映生輝之能事,今循次校錄,不啻閬苑側徑:
(一)青房並蒂蓮(東海勞歌詞之部首闕)
甲子夏日偕依隱螴弟登勞山絕頂巨峰
御長風。陟翠微高處,秋迥山空。手攬雌霓,絕頂我為峰。玉京咫尺朝天路,俯齊煙九點濛濛。閃去帆、一片孤光,碧瀛如鏡盪青銅。
沉沉麗農鳥使,驚海涸塵飛,撼睡鮫宮。慢回首,冥冥八表,日下高春。明滅黛螺可數,送斜照,七十二芙蓉。嘆倦遊,目極南雲,斷魂萬里逐歸鴻。
王病山評:振衣千仞境界自高。況惠風評:蕭曠空靈神遊物表。
(二)鷓鴣天勞山頂
放眼長空對(jué)寥,瀛(ruán)地盡海嶕嶢。岡巒閱世無今古,潮汐知時自暮朝。
崱嵂(zèlǜ)、石顟顤,波掀地軸撼靈鰲。雲垂濤立山容墨,百怪回皇海若驕。
葉遐庵評:興象不凡。
(三)春從天上來太平宮與螴毣二弟同游
上苑鶯花。迓討春遊屐,修竹排衙。幡影飛,鈴聲怖鴿,芳林高啄檐牙。香火三清緣結,瑤華薦,為折疏麻。醉流霞,恍神遊園嶠,肩拍洪崖。
堪嗟太平夢渺,幾項蹶顛,滿地蟲沙。蕭瑟江關,箋天欲問,言歸爭奈無家。莫上獅峰極目,崦嵫迫,日影西斜。悵雲涯,願留身靈瑣,且住為佳。
馮迴風評:竟體騷雅神似中仙。瞿蛻園評:沉鬱處出以綺麗,愈見筆力,非徒以纂組為工。
桂殿秋勞山近區紀游
(四)丹山路,草初青,崇桃積李絢春晴。沈沈林際山如睡,喚醒黃鸝三兩聲。
丹山在李村,居民以藝蔬果為業,花時游履綦盛。
(五)山自少,意云何?人笑白髮已婆娑。桃花十里春風路,二月韶光爾許多。
少山在丹山東,桃花為一春勝賞。
(六)春爛熳,日暄,李村幾許好林園。壓枝金帥蘋婆果,滿架葡萄火齊燃。
李村果圃以產紅玉、金帥蘋果馳名海外。
(七)月子口,水灣環,白沙河出亂山間。村姑個個雙丫髻,踏地能歌八拍蠻。
月子口在夏莊,為白沙河上游。
(八)法海寺,接康莊,酒壚買醉生瓊漿。趁墟日午遊人集,竿木邀棚正作場。
法海寺在夏莊建自宋代。
(九)阿蘭若,(sū)堵坡,亭亭三塔影微俄。石門庵戴中心崮,雲髻嵬聳黛螺。
石門庵中心崮在石門山上。
(十)那羅崮,藝孱顏,遙空迓客石門山。雙崖壁立三千尺,積鐵嵯峨鬼斧鐫。
那羅崮在石門山上。
(十一)財帛澗,霸王台,沙沈鐵戟莽蒿菜。離離禾黍閒丘壟,日暮牛羊自下來。
財帛澗在夏莊東,有丘隆起,曰霸王台。
(十二)山鶻突,臥狼匙,翠岩削碧琉璃。山塍(chéng)短短桃花發,叱犢聲中雨一犁。
臥狼匙峰在石門山南。
(十三)海神廟,建何年?山農報賽譜神弦。明翠羽天妃像,縹緲靈旗去渺然。
海神廟建自名季,中祀天后像。
(十四)煙臺頂,燹痕多,神州地盡海嵯峨。乾坤百戰修羅劫,過眼興亡一剎那。
煙臺頂在勞山南,海濱有明季防倭遺蹟。
(十五)沙子口,幾人家,魚莊蟹舍足生涯。東風解凍流澌活,開遍田間薺菜花。
沙子口在姜哥莊東,居民以捕魚為業。
(十六)登窯路,海南(chún),輕陰天氣草初薰。緣岩路入陳芳國,漠漠梨雪十里春。
登窯在漢河東南,春時梨花尤為巨觀。
(十七)小赤壁,大勞村,烏衣巷有百家屯。沙坪一個灰牛石,雨打風吹臥樹根。
小赤壁在烏衣巷東北。
(十八)呼浪子,莫驚疑,飛泉界破碧山垂。因風任意為揮灑,成就飛雲一段奇。
飛雲瀑一名花花浪子,在神清宮東南。
(十九)慧炬院,古禪林,一泓池水空人心。鳳凰崮落三千外,古碣開皇不可尋。
慧炬院,在石門山青龍峰下。
(二十)凌煙崮,白雲封,華樓絕頂處無峰。峽門一縱南天目,合沓雲巒百萬重。
凌煙崮在華樓山,為華樓廿四景之一。
(二十一)白鶴峪,望華岩,路迷幽亂松間。飛泉一道從天下,碧澈澄潭啟鏡奩。
白鶴峪有瀑曰“天落水”,下為白鶴潭。
(二十二)峰一朵,碧芙蓉,神清隨喜謁琳宮。雲堂自飽伊蒲饌,謾聽(shé)黎飯後鐘。
神清宮在大勞觀西南。
(二十三)石門屋,午山村,滄溟無際海天昏。平生政有乘桴願,遺世相從石老人。
石門屋、午山村,並在勞山東北。
瞿蛻園評:以明人遊記中之奇秀語入花間雅調,豈古人所及見?葉遐庵評:花間遺韻。
(二十四)瑞龍吟春日游上清宮牡丹花下作
青山道,依舊壁峭摩空,看人如笑。朝真又過溪橋,上清路近,風鈴縹緲。
洞天悄,一徑碧梧修竹,綠蔭芳草。翻風幾換芳菲,憑欄凝望,紅深翠
應是花王留客,倚妝猶認,年時風貌。誰道富貴無心,歸隱瓊島。(tīng)紅甌碧,春色枝頭鬧。從容向花間命酒,風前側帽。只恐韶光老。香易褪,驚啼豹,商略丹青稿。傾國艷,多買胭脂難好。繞廊悵惘,立殘斜照。
況惠風評:下筆鎮紙,言有寄託。許仲可評:清迥高華,意兼比興。瞿蛻園評:此又似唐人寫景文。
鷓鴣天白雲洞題壁
(二十五)金碧檀欒出樹顛,花宮鐘磬近鈞天。盤空路入逍遙谷,潑墨雲吞邋遢山。
丹灶客,白雲仙,飛翔華蓋列蒼官。黃暮色雕龍嘴,目極滄溟萬里船。
(二十六)疊嶂攢峰翠插天,蓬壺宮闕有無間。雲開溟渤平如鑒,日出桑赤似盤。
銀杏老,玉蘭殘,撫欄話舊有黃冠。舊題籠壁交期盡,遺我虛堂一兀然。
況蕙風評:神似六一翁。
(二十七)六州歌頭龍潭瀑遇雨
(lì)崖轉石,聲勢倒銀河。林壑瞑,飛匹練,掛岩阿。郁嵬峨。千尺從天下,挾風力,排雲氣,飛霹靂,卷潭底,起風波。破壁玉龍,飛舞翔空際,鱗鬣婆娑。偉奇觀倒海,難得雨滂沱。萬象森羅,百靈呵。
漸煙霏斂,岩扃啟,狂飆駐, 夕陽矬。收雨腳,陰(shēng),一剎那。坐盤陀。彌望山如沐,臨水鏡,照青螺。天為我,開畫本,意何多。笑傲花花浪子,玉鱗瀑,不數鷹窠。恍冰壺濯魄,一為起沉疴。引首高歌。
夏吷廠評:氣象旁魄音響沈雄。瞿蛻園評:()
減字木蘭花外九水與美蓀同游
(二十八)老僧入定,雲擁孤峰呼不醒。九曲迴環,水送山迎到菊灣。
綠,澗葉玉笙聲斷續。異境天開,容我搜尋畫本來。
(二十九)因風轉籟,謖謖松濤青入海。大石嵬峨,翹首奇峰聳駱駝。
花花浪子,倒掛飛泉通八水。拄杖丹邱,坐愛楓林半日留。
夏吷廠評:模山范水高唱入雲。
(三十)浣溪沙勞頂
呼吸渾疑帝座通,浮空朵朵碧芙蓉。天開海市破鴻
落葉鏖風如逐北,連山趨海盡朝東,振衣直向最高峰。
林忉廠評:超然物表意境宏闊。
(三十一)清平樂秋日游南九水暮宿勞山飯店
數行官柳,路入南龍口。彈月橋邊人載酒,照影溪流面皺。
打窗如雨蟲聲,夢醒山館難成。林月窺人半面,多情卻似無情。
潘蘭史評:不事粉飾情文自勝。
(三十二)憶少年暮秋遊神清宮
一山黃葉,一溪紅蓼,一林風(tuò)。重陽菊初綻,占秋光籬角。
金闕璇台雲漠漠,繞迴廊舊遊如昨。馮高恨如許,付南雲行腳。
(三十三)醉翁操山中招隱寄螴廠
嵯峨。盤(kē)。吟喔。舞傞傞(suō)。猗那。攀叢桂兮岩之阿。閒來一醉無佗(tuó)。心太和。世事付南柯。莫更尋夢中臼窠。
淨瓶梵夾,一卷鴦摩。興來坐隱,銷與情懷駊騀(pǒě)。山可樵而行歌。石可罾(zēng)而婆娑。冥冥鴻雁過。江湖多風波。把臂意云何。與君偕隱安樂窩。
夏吷廠評:竟體高渾。
(三十四)萬里春秋暮北九水獨游
(zhàn)(zhòu),黃葉濃於酒。展冰奩,一鑒明漪,映丹崖錯繡。
正潦妝山瘦,況搖落清秋時候。坐溪橋貪看斜陽,趁昏鴉歸後。
瞿蛻園評:少許勝人,一字千金。
(三十五)西地錦太清宮口占
金剎十年重到,看寶珠花老。綠暗紅稀,登臨縱目,損傷春懷抱。
題壁舊歡如損,添樹輪多少。一逕經幢,四山梵唄,夢龍天縹緲。
漁歌子黃山棹歌十闋
(三十六)仰口灣頭葉黃,漩心河畔蓼花香。朝撒網,晚鳴榔,一曲漁光唱夕陽。
(三十七)二月南風漁汛來,黃赤鯽間仙胎。使(jiàn)(?),布罾罟(?原字“罒雷”上下),更著槎頭障水隈。
(三十八)窯貨堤寬二里強,漁村八月爛春光。山棗熟,柿經霜,紅出人家牡蠣牆。
(三十九)絳色襠雙髻丫,踏歌連臂唱村娃。紅(gòu)(wǒ),綠槎,一樹山茶若個家。
(四十)蟶圳蚝山計歲租,海星熠耀海珠腴。囊碌石,網珊珠,生涯濱海勝江湖。
(四十一)到處風吹麥飯香,蒲帆暮卸鳥栖牆。魚貫柳,蛤盈筐,村酒濃於蟹殼黃。
(四十三)出海千帆舶踔(chuō)風,浮家泛宅濤中。看蜃市,狎鮫宮,鯨魚張眼射波紅。
(四十四)塋子泉兒十里途,漁舟唱晚載鵜鶘。驚巷犬,棲烏,家家競把醉人扶。
(四十五)積翠煙霞嶺逼天,黃山南面是青山。郎竹馬,女鴉鬟,村似朱陳自往還。
(四十六)臘故咚咚祀海神,垂髫戴白趁墟人。衣食足,屋廬新,何必桃園始避秦。
葉遐廠評:此亦源出花間。
(四十七)夜半樂暮春華樓宮題壁
(馮蒿廠評:聲情並茂,澀調見筆力。)
暖風養麥天氣,萋萋芳草,一碧連平楚。聳黛髻煙鬟,白雲深處。危壑陡,桃花夾道,天靈天外相招,軒軒霞舉。曳竹杖,來尋舊遊路。
望中紫府絳邦(?“邦門”內外),鳩喚芳林,燕銜飛絮。高架崮,沈沈半隱煙霧。翠屏一邏,丹崖萬仞,妝樓片片段預告飛,落紅無主。叫蜀魄,匆匆送春去。
對此棖觸,稚竹成林,勝游非故。碧落(岩名)迥,泉聲咽如訴。望雲門,群岫列戟青無數。林壑晦,義馭歸何處,斷虹暗澹南天暮。
(四十八)浣溪沙大勞觀
合沓岡巒翠接天,夾溪風籟碧琅筇九水一探源。
破廟蒙塵欹玉佛,孤峰浴日立金仙。崖松倒掛不知年。
(四十九)鷓鴣天與袁道沖游石老人村口占
沙口重來已十春,丹楓策策迓車輪。雲開雁路霞舒綺,波撼鮫宮浪卷銀。
僂,骨嶙峋,風晨雨夕閱千塵。天荒地老無窮意,獨立蒼茫石老人。
馮蒿廠評:感喟蒼涼,瓣香稼軒。
(五十)遍地花丹山觀桃花
二月韶光正年少。釀輕陰,春意枝頭鬧。幾番風花信催人,看破萼千紅窈窕。
望山樹赤焰痕如燒,芳心自禁寒峭。酹桂漿,暗祝東君,怎奈向芳菲易老。
馮迴風評:意在竹山、薲洲之間。
(五十一)亂後重遊太清宮
(陳蒼虬評:隱軫菀(yù)結,棖觸萬端,神明於規矩方圓,故多奇致。)
(yì)滄溟去,踐山盟待證鷗鷺。趁禺豸虛(?)收浪,海天霞曙。瀛(ruán)清淺如許,一逕窈檀欒青鳳舞。炎景斂,日中無暑。林海盪,綠雲靡極,繞殿泉腳聲如故。婀娜蓬萊,葳蕤(zhān)葡,十年重到渺愁余。訪鍊師羽化,玉徽輟軫,腹痛賞音無。
寥落鐘,魚琳雨,碧紗籠壁題塵污。悵縈珠宮闕,沈沈朱鳥,年時洞天曾住。遁藕孔,將身迷,初所生意,撫婆娑庭樹。道場散,飢鴉掠食,冰塵梗歸雁無書。海印蕪平,寶珠花萎,魂歸絳雪淚應枯。又黃昏戰艦空灘,角聲吹暮雨。
(五十三)閒中好勞山四時歌
春山睡,鶯喚夢初醒。雨待溪流活,海連嵐氣青。(春)
山居好,消夏最相宜。雨過泉千道,雲收峰四圍。(夏)
秋山瘦,黃葉下如潮。海近風先硬,地偏天自高。(秋)
千峰雪,岩磴白雲封。野燒畲田赤,耐冬山寺紅。(冬)
(五十四)浣溪沙石門峽與美蓀同游
(徐仲可評:金風亭長得意之作)
鼓吹林陬兩部蛙,松風聲挾海濤嘩。丹楓艷似一林花。
八水爭流齊赴壑,兩崖對立儼排衙。滿襟冷翠入金華。
金華谷在石門峽。
(五十五)
夏日游外九水,遇雨旋停,景尤奇麗,賦東同游,子時戊辰六月。
水以九水名,曲處有潭(外九水以九潭著)擅此溪山美。避炎(xiāo),消夏最相宜。叩岩扉,樓台林際。天驟晦,風聲雨聲總至,雲垂便有吞山勢。倒銀漢如傾,黛鬟如沐,千岩萬壑爭奇。挾藤箬笠菊灣來。倚杖看,懸泉四天飛。濯足溪流,玉筍亭亭(玉筍峰在一水),窺人嫵媚。
噫!異境天開(明“天開異境”石刻摩崖在五水)。定僧兀坐渾如睡(定僧峰在三水)。雨過林霏斂,重巒出,涌晴翠。看飛虎投崖,明駱昂首,奇峰啄日蒼鷹嘴(飛虎崖、駱駝頭、鷹嘴峰在六水)。幻石壁中空,竅開混沌,岩端霞散成綺(二水南有石壁,裂處名混沌竅)。展翠屏(岩名,在二水)一邏帶斜暉。湛碧玉(潭名,在二水)澄潭鑒鬚眉。澗中行,松濤忽起(松濤澗在八水),丹丘自在人世(小丹丘在八水)。意愜理無違,竭(?原字“去”左偏旁)發盤陀坐嘯,容我尋盟松桂。鳶飛魚躍共忘機,引歸途蛙聲鼓吹。
夏吷廠評:慘澹經營,章法完整,後半噴薄而出,極紀舞盤控之致,嗣響須溪,純以氣勝。冒疚壘評:興會飆舉,搏腕處見筆力。
春去也
膠東人呼峰為崮,崮讀若個,山中峰以崮名者,不可一二數,口占得二十二解。
(五十六)狍子崮,大石矗輪。波海參天無畔岸,甘龍頂外日黃昏。路指八仙墩。
狍子崮在甘龍頂途中。
(五十七)金剛崮,負日紫磨光。千仞凌虛天倚杵,結跏努目看滄桑。萬劫亦尋常。
金剛崮在鐵瓦殿西。
(五十八)光光崮,俯視小王村。日出扶桑金照耀,桃都難唱迓東君。望海石為門。
光光崮在蕭旺。
(五十九)凌煙崮,天外碧岧嶢。傑出華樓標絕頂,左攜高架右王喬。鼎足峙雲霄。
凌煙崮、華樓崮、高架崮、王喬崮並在華樓山。
(六十)鳳凰崮,昂首俯華陰。慧炬鐘魚禪唄起,福堆燈火市聲沈。日暮一登臨。
鳳凰崮在華陰,其下為慧炬院,東為福堆。
(六十一)老烏崮,鐵色望中賒。天地孤騫疑啄日,翠微影里亂飛鴉。落日帶明霞。
老崖崮在滑溜口東南。
(六十二)琵琶崮,造物費雕鏤。石作檀槽渾紫色,松濤槊槊(?)起山陬。風送四弦秋。
琵琶崮在土塹嶺西南。
(六十三)那羅崮,卓立石門山。俯瞰中心雲四面,長河如帶月如煙。鐘梵出雲間。
那羅崮在石門山,其下為中心崮。
(六十四)比高崮,天外影頎頎。妝點額黃留晚照,平量腰素鎖朝霏。煙視自然碑。
比高崮即美人峰,在勞頂,峭拔若如巨峰爭高,故名。
(六十五)丈老崮,僂倚天門。平揖大台相伯仲,俯攜小扁(?)若兒孫。冷眼閱千塵。
丈人崮在勞山北支,大台、小扁並崮名。
(六十六)元帥崮,抗手對將軍。環侍雲巒岩羽衛,朝宗天漢拱鉤陳。氣象域中尊。
元帥崮在南九水,危峰插天,氣象雄偉,其左,將軍崮峙焉。
(六十七)摩頭崮,峰以響雲名。昂首霄空裁咫尺,盪胸雲氣自縱橫。石作馬槽形。
摩頭崮在天門峰西,即響雲峰;將軍槽,石形如馬槽,在崮西。
(六十八)天眼崮,平視小蓬萊。日照雀山堆玳瑁,雲開馬峽涌瓊瑰。縹緲聚仙台。
天眼崮在雀山,小蓬萊、馬峽在其左,東為聚仙台。
(六十九)龍穿崮,一穴鏡中園。草長地辛收藥籠,泉流天乙韻琴弦。柱後訪河源。
龍穿崮在勞頂,柱後高峭壁,一穴如鏡,北有天乙泉,為白沙河發源處,地辛草名,山農採為藥餌。
(七十)鞦韆崮,影出綠楊顛。一洞貯雲三伏冷,雙峰負日半空懸。孤嘯挾飛仙。
鞦韆崮在茶澗,雙峰高峙,夕陽返照,景尤奇麗。崮下有冷雲洞。山中木瓜成林,秋色斑斕,為嶗山勝賞。
(七十一)錐兒崮,脫穎出雲間。卓地雲根增突兀,刺天峭崿自孱顏。造化巧難言。
錐兒崮在三標山。
(七十二)幕雲崮,表裏白雲對。天似穹廬迷蜃氣,風吹鐘梵破鴻。變化看神龍。
幕雲崮。
(七十三)流水崮,風籟韻天琴。峭壁流丹開一罅,飛泉瀉玉落千尋。鐵瓦殿崎
流水崮在鐵瓦殿避牛石屋前。
(七十四)龍泉崮,俯視苟椒台。天外蒼虬長劍倚,日邊青鳥小槽回。萬壑起風雷。
龍泉崮在勞山東支,前臨苟椒台及小槽。
(七十五)大勞崮,地接五茶高。積鐵雲中超萬劫,渥丹霞外峙三標。天樂響瓊
大勞崮在五茶山,北為三標山。
(七十六)三層崮,路險不堪攀。峰仰天門如列障,澗窮上苑一探源。紅葉蔚奇觀。
三層崮。
(七十七)沙帽崮,書卷與齊名。彈月橋邊迎暖翠,觀川台畔落層青。最好是秋晴。
沙帽崮、書卷崮並在南九水。
(七十八)一萼紅
壬申暮春偕瓠廠螴弟登明霞洞觀海。
石欄陰,有緗桃一樹,嬌小不勝簪。芒(juē)橫雲筍輿穿嶺,薄暮人意冥沈。碧山悄,松蘿無極,漸梵唄催起繞枝禽。青豆房櫳,丹華洞府。兩度憑臨。
縹緲隱娥珠闕,怕蓬山鳥使,顛倒初心。海外雲來,中原地盡,還憐殘世相尋。羈思公靈潮朝暮,送春歸難買萬黃金。刻意參天,尋碑不恨山深。
道旁有“波海參天”摩崖。夏吷廠評:吐屬騷雅,意余言外。
(七十九)巫山一段雲華樓宮梳洗樓
(馮蒿廠評:雋美近淮海。)
峰立瞻華表,危岩狀冕旒。單(?)椒瘦削聳妝樓,仙子罷梳頭。
玉女盆猶在,金仙洞不留。桃花開落自春秋,雲影日悠悠。
瞿蛻園評:無意雕飾,猶令人神遊其境。
(八十)好事近觀梨花後期而往零落盡矣
海國已春深,十里梨雲幕幕。無奈風狂雨驟,惜飛花狼藉。
林紆路轉不逢人,田水涓涓碧。行盡青山深處,有黃鸝留客。
(八十一)相思令兒
美人峰即比高崮,在牢頂道中。陳焦廠評:刻畫精細,語妙雙關。
綽約風鬟霧鬢,倩影自亭亭。閱盡朝雲暮雨,眉損(?)兩螺青。
遺世獨立傾城,染斜陽醉靨微赧。劇憐離合神光,無言脈脈含情。
(八十二)一斛珠王子澗觀紅葉
楓林落葉,撒空點點珊瑚屑,一繩雁向崢霄沒。壑陡山深,秋物正奇絕。
丹崖負日金明滅,澄漪鏡啟中邊澈,溪橋顧影頭如雪。送我歸途,猶是舊時月。
葉遐庵評:幻異!
(八十三)梅花引竹窩道中
東山麓,西溪曲,琅軒綠淨千竿竹。雲溶溶,水瑽瑽,坐愛楓林落照紅。
盤紆小逕羊腸窄,山館參差依絕壁。市聲嘩,幾人家。煙柳荒台,載酒十年賒。
程子大評:遒練似白石。
(八十四)八聲甘州
瓠廠游魚鱗峽歸,詞久未成,賦此亦為引喤。夏吷廠評:清空一氣,控送自如。
渺何年,左股割蓬萊,孱顏接天青。望危岑削鐵,蒼崖拔海,雲樹冥冥。雨後四天飛瀑,水帶龍腥。無際清秋景,高與雲平。
壁立魚鱗雙峽,坐盤陀方丈,濯足清泠。幻神羊化石起伏若為情。倚青冥孤亭高處,破層嵐長嘯四山醒。歸途晚,在斜陽外,一路蟬聲。
(八十五)踏莎行蔚竹庵題壁
玉版參禪,翠竹倚杖,修篁一逕成孤往。風梢霧籜(tuò)綠檀(luán),沈沈清籟煙中響。
澗水彎環,雲山無恙,撫欄一為高歌放。鳳凰崮外斷虹明,浮屠湧現莊嚴相。
夏吷廠評:寫經幽異,得諸靜悟。
(八十六)小重山天門峰
醉挾飛仙餐紫霞,振衣千仞上,俯天茶。長空點點數蜚聲鴉,摩頭崮,一抹白雲遮。
峰立似排衙,日光不到處,峽谽谺。岩坳紅髮杜鵑花,歸途晚,濤卷澗松嘩。
林忉廠評:小令見氣魄。
(八十七)惜瓊花詠太清宮山茶
琳宮寂,雕欄泐(lè)。寶珠光奪日,遺世傾國。燒殘蠟燭寒猶力。染就丹砂,先占春色。
巡廊容岸幘,看盤傾琥珀。高韻難得,夢闌絳雪無訊息。雪裡相看,應更奇絕。
夏吷廠評:疏酌清英,文外獨絕。
(八十八)七娘子
白雲洞玉蘭一株,高出檐際,千百年物也,花時尤其紛坌(bèn)集,為山中勝賞之一。
冰肌雪兒神仙質,看頎頎遺世風前立。瑤佩拖煙,霓裳映日。蔥蘢一樹春無色。
(wǎn)枯閱盡幽芳泣。託孤根高處愁何極。縞夜繁英,禁寒弱植。檀心自耐山庭寂。
(八十九)一剪梅
春晚,太清宮花下作。
策杖來尋舊釣磯。山影參差,雲影徘徊。春闌綠暗又紅稀。竹自猗猗,柳自依依。
四月山深叫子規。一架棠梨,一架荼蘼。鼠姑花好惜來遲。送卻春歸,負卻花時。
(九十)散天花
環翠谷道中,小憩杏樹庵。
澗水西流走白沙。連峰青不斷,望中賒。固經環翠日西斜。楓林千點葉,亂飛鴉。
茜牆陰白芨花。岩扃塵不到,幾人家。心期專壑住為佳。芳庵千樹杏,足生涯。
瞿蛻園評:詞境愔愔,果然塵不到,尤妙在筆筆跳脫耳。
(九十一)唐多令
逭(huàn)暑勞山飯店,雨後從太和觀意行至九水。
一雨颯先秋,追涼信步游。漫支筇,九水源頭。日暮石欄橋畔望,山罨(yǎn)畫,小丹邱。
芳草碧於油,松聲與耳謀。且偷閒,半日勾留。雲影沈沈頭上黑,催客去,有鳴鳩。
王西神評:寫景極渾成之致。
(九十二)行香子雨後內九水紀游
路自彎環,山自孱顏。啟岩屏,薜荔流丹。宵來一雨,到處飛泉。漲鷹窠河、魚鱗峽、靛缸灣。
嶺上雲寒,溪上濤翻。畫陰,變幻無端。收將奇景,都付詩篇。愛草如茵、松如葆、竹如椽。
葉遐庵評:似稼軒。
風中柳山中答友人問
(九十四)(yǎn)畫漁莊,臨水幾家茅屋。負蒼岩,居皆聚族。黃山蠶熟,青山魚足。箇中人、生涯不俗。
黃昏收網,門對一川平淥(lù)。向原頭時間叱犢。四時花木,四山松竹。樂天年、那知榮辱。
(九十五)我本無家,乞與一丘終老。幾人知山居拙(?)。北窗寄傲,南窗舒嘯。有暇時水濱垂釣。
十年浪走,結束勞生需早。論成敗(?)無心計較。恬然一飽,蘧然一覺。愛山居省些煩惱。
朱畺村評:蒼渾近蘇、辛。
(九十六)謁金門黃山道中遇雨旋晴
雲腳重,山雨欲來風送。拍岸花飛波浪涌,海昏天入夢。
雨過薄寒國中,澗水奔騰聲閎。倚杖原頭看螮蝀(dìdōng),四圍山重重。
夏吷廠評:凝重!
勞山紀游百詠
勞盛別異志圖經,雄峙鰲山百里青。襟帶黃表東海,天留福地位真靈
勞盛山見《寰宇記》,實二山,勞或作牢,勞山一作鰲山,又名輔唐山,勞山有志始於明黃長倩宗昌。
暢好山光夾道迎,盈盈九水眼波明。岡巒回望南龍口,此是游山第一程。
南九水為入山門戶。
黃孝紓對嶗山是傾注了真情的,數十年矢志不渝。傳唐玄宗為嶗山賜名“輔唐山”,於是在黃孝紓的詩文書畫中多見“輔唐山民”、“輔唐山人”、“輔唐天茶翁”、“輔唐山房”之款識。
一冊《勞山集》正乃黃公“心力所殫殆盡於茲”,非但為嶗山紀勝之“嚆矢”,更無愧嶗山吟誦之絕唱,舊時風雅,融入嶗山魂魄,載進歷史之長河,可堪追憶,難以企及。半個世紀過去,《勞山集》再經余手,摩挲誦讀,心嚮往之,恐其湮滅,負其所託,乃手自拍照修圖,編號全息複製,得余贈閱者皆學人、藏家,捫指而計,已近十人歟,庶幾“昕夕夢而欲往,讀此以當臥遊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