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聖境園

黃大仙聖境園

黃大仙聖境園位於西樵山南部的聚仙峰前,依山環水,占地廣闊,規劃氣勢非凡,建築雄偉獨特,是傳統建築與 黃大仙聖境園現代技術相融合的又一傑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大仙聖境園
  • 地理位置:西樵山南部的聚仙峰前
  • 原名竹園
  • 創立時間:1921年
  • 門票價格:15元
歷史沿革,主要景點,鑽石山,慈雲山,樂富,傳說,交通提示,

歷史沿革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區。黃大仙師為浙江金華人,生於公元328年,少時牧羊,後修煉得道而成仙,自號赤松子。他勸人積善,懸壺濟世,授人藥方,除病解困,深受人們愛戴。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齊來朝拜,後因動亂道長梁仁庵帶黃大仙聖像到香港設壇,名“嗇色園”,香火遍及港澳、南洋及北美、澳洲,今該園已成為香港著名福利機構,為不忘宗嗣,重續香火,又攜像歸宗,於1996年1月在西樵山下重新建成了這座42萬多平方米的“聖境園”。
牛池灣原名牛屎灣、樂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黃大仙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黃大仙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
黃大仙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黃大仙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現金璧輝煌,建築雄偉,是一作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2004年,區內百分之86.2%的人口居住於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和夾心階層住屋;而其餘的13.8%的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

主要景點

黃大仙聖境園門口的廣場為太極圖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山門前有巨形石雕,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山門設計有西樵民居特色,左右三重,立體多變,步移景異。入門後有回應壇和大仙腳印百草園諸景,回應壇高三層,以花崗岩製成,當站在壇中,腳踩陰陽交界線時大聲呼喊,頓有天地回應之感;大仙腳印傳為黃大仙顯聖時所留,當地有“踩大仙腳印,能平步青雲”之說。園區盡頭壁下有黃大仙聖像,高28米,全由優質花崗岩鑲砌,雕刻而成。聖像坐西北朝東南,手持塵佛,身披道袍,慈祥肅穆,仙風道骨。黃大仙聖境園之北為西樵山黑岩景區。黑岩洞口狹小,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溪水沒徑,內有大廳,廳內左通右達儘是石洞,狀若孔明擺下的“八卦陣”,景區另一景觀為波斯岩,因岩前建有波斯庵得名,洞口終年泉水不斷,內進寬廣,高二、三十米,頂上青藤垂蔓,有底下河,岩壁鐘乳石變化多姿,鬼斧神工。

鑽石山

鑽石山是香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Hill。

慈雲山

慈雲山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政府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香港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份。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雲山邨有樓宇達六十座,後分拆為慈民邨、慈愛邨、慈樂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慈雲山邨可說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數編號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後的慈民邨民俊樓,而該座樓宇共十六層,由二至十六樓,每一層均提供超過一百個出租單位。

樂富


樂富位於香港九龍半島北部,屬新九龍的黃大仙區,位於獅子山山腳。樂富舊稱老虎岩。人們通常將其北面的橫頭磡視為樂富的一部份。樂富位於九龍城以北、九龍塘以東。全區以樂富邨為中心,其北部有橫頭磡邨新蒲崗新蒲崗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舊區。本區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過去本區是一個工業區域。

傳說

叱石成羊
黃湓村的黃初起,有一個弟弟叫黃初平,初平15歲那年,趕著羊群到南山(金華山之南)放牧,就沒有回家,家裡人和親戚朋友,滿尋找,都沒有一點影跡。一年又一年四十年過去了,還是沒有一點音訊,黃初超雖然已是滿頭白髮,但還是經常記掛起年輕時失去的弟弟。這一天,黃初起聽人說,蘭溪集市上來了個求卦道人,很有靈。於是,他就到集市上來,請求卦道人為他弟弟黃初平一卦。道人聽了他的一番回憶,說:“我曾在金華山中見到你弟弟黃初平,你弟弟叫黃初平嗎?”他一聽,高興得心都快跳到喉嚨,連聲說:“是叫黃初平。”連忙叩頭跪拜,央求道人帶他去見弟弟。道人帶黃初起來到山中石室里,果然見到了黃初平,兄弟倆抱在一起,高興得眼淚滿面流,說長道短,說個不歇。
哥哥對重新見面的弟弟,一看再看,好奇地說:“弟弟,四十年過去了,你皮膚還那么白嫩,頭髮還那么烏黑,牙齒還那么整齊,同當年十四、五歲時一樣。時間四十年過去了,面容卻還是昨天的樣子,那么你當年的羊還在不在呢?”“當然在羅。”弟弟黃初平有把握地回答。在哪裡?”哥哥黃初起驚奇地問。哥哥隨即跑到山的東面去看,只見白石磊磊,根本不見一隻羊,回來對弟弟說:“你真會開玩笑,那裡哪裡有羊!”弟弟說:“有的,是你沒看見。” 於是哥哥就與弟弟一起來到山的東面,只聽到弟弟大聲叱喝:“羊起!”同時仙帚揮轉了幾下,先前初起看到的磊磊白石,隨著初平的叱喝,立即變成活生生的羊:有的吃草,有的蹦跳,有斗角的……滿塢都是羊,總有幾萬頭。初起明白了初平已經煉成法術,修道成仙,就要求弟弟教導修煉。經過了三十年一心一意的刻苦修行,道法大成,能在青天白日之下不見身影,也成為神仙。
兄弟二仙回故里黃湓村來看看,認識的親戚朋友都不在人世了。他倆為鄉親做了許多善事,後來被人們識出真相,大家就尊稱先成仙的弟弟黃初平為“黃大仙”,“黃大仙師”。 民間傳說黃大仙其實是玉皇大帝宮前的金龜,經過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靈氣,法術高強,有一天,金龜看到凡間大片土地,瀟河無水,田稻被曬得如同乾草,老百姓乾渴得舌燥唇焦。金龜心腸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噴灑,大降陣雨,老百姓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稟報了金龜私自偷降雨人間的事。玉帝大怒,斥責金龜擅自動用天河水,犯了“天條”,於是罰他下凡人間為人,指派天庭侍衛押金龜到人間投胎,這位天庭侍衛官十分同情金龜被貶罰,很想擇一戶高貴人家讓金龜投胎,召來幾位城隍和土地夜詢問,可是有一戶人定,幾代究苦,妻子懷胎就要臨盆之時,金龜立即表示願意去這戶人家投胎,就在一個山麓下留下原身,靈魂跟隨土地爺飛去黃盆村,從產婦的肚臍進入胎嬰的肉體。這時,產婦戶中金光四射,紅光江滿屋,產婦覺得腹內一陣轉機,嬰兒就產生了。
其時為晉代,成鹹和三年(公元328年)這家人姓黃,三年之前得了長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從兒子這一代起,能擺脫貧困厄運。現在次子出生時,出現金光、紅光,不知道是什麼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長,就取名為“初平”。黃初平八歲就在家放羊,性情純潔靈存在慧,孝長尊幼,勤而好學,鄉中父老都贊他聖賢。在黃初平十五歲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化山下放羊,有一隻小羊失足受傷,他就細心為小羊療傷,小心護理,小羊依偎著他的膝下,甚為感動的樣子。黃初平頓感悲傷,想到小羊長大以後,必然受到屠宰,幫而起了惻忍之心,十分煩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恰好有一位道人經過,問初平為何如此的煩憂,初平就將原因說明。道士問好黃初平想小羊怎么樣,初平說希望羊能長生不死,道士說這就簡單了,於是施展法力把羊化成白石于山間。
初平見了很驚奇,覺得很玄妙,同時起了修道之心,懇求道士收納他為初平回答說:“徒兒篤信不移,不辭勞苦,無牽無掛,但求學道成功。”道士聽了笑著說:“你有修道慧根,況且很有仙緣,只有勤於修煉,心成正果,你如此有恆心,老道就答應你了。”道士將黃初平引入赤松山的金華古洞,理悟修道玄機,刻得法道。初平回到家鄉,其父母已經仙逝,只見到他的哥哥黃初起,於是初平告訴哥哥他四十年的經歷。哥哥問起初平當年的山羊到哪裡去了,初平說仍在山中,哥哥不相信,於是初平就帶他哥哥到山上看,只見一群白石,哪裡有山羊呢?只見初平口念法咒,將手執的拂塵向山一揮,一聲“羊起”,山上的白石頓時應聲而起,變成千萬隻羊。他哥哥頓然覺悟到道法的玄妙,於是與弟弟一同修煉法道,經五百年的修煉,黃大仙乘著仙鶴,哥呵騎著仙鹿一齊登上仙府,修得正果同列仙班,這就是黃大仙的生平和“叱石成羊”的典故。
初平得道成仙之後的民間施醫贈藥,警惡除奸,普善杉善,深得民心,廣大民眾稱他為黃大仙或赤松仙子。廣州、西樵山香港、東南亞一帶,甚至美國均有許多信徒為他建廟立祠,香火旺盛。黃大仙的傳說源遠流長,民間頌揚他懲惡揚善,除妖捉怪,行醫救人,勸善行善,種了關心人民疾苦的事跡。據《金華縣誌》的記載,宋朝嘉定年間,有一位叫唐季度的人,他的左眼經常不斷的流眼淚,看了不少名醫也沒法治好。有一天他上山從一塊很大的石頭旁邊經過。突然有人在叫他的名字,這個唐季度一看,原來石頭上坐了一位道翁。道翁說唐季度乃善良之輩,不應受如此疾苦之罪,於是道翁把草藥瀝汁,敷在他的左眼,結果把眼疾醫好了,後來唐季度得知這位道翁就是黃大仙,為了感謝醫疾之恩,在家供奉黃大仙仙像,朝晚上香,而那塊石頭就叫黃大仙石。宋元裕三年(公元1087年),這一年江南大旱,江河無水,稻草曬得如同乾草,老百姓唇乾舌燥,官府到金華山的赤松宮求雨,得到顯靈,金華附近午里得甘露滋潤,消除了旱災。
黃大內固有“救人之功”和“祈雨祈晴“隨感隨通”的仙跡,在宋孝淳熙十六年(1189年)和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得到皇帝封以“養素帝君“和“養素淨正帝君”兩個封號。
相傳在古時候,南海西樵曾發生一場瘟疫,幸好黃大仙經過此地,為百姓解除了困疾,但由於患病的人實在太多,葫蘆里的仙藥不足。黃大仙叫大家不要擔心,對大家說:沒有藥也不要緊,只要摸一下他的藥葫蘆也能將疾病消除,於是患病的民眾爭相摸黃大仙的藥葫蘆,結果瘟疫得以消除。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黃大仙這一功德事跡,將黃大仙的藥葫蘆雕刻在西樵山黃大仙聖境園內。

交通提示

交通指引:西樵汽車站乘224路直達
自助旅遊者來黃大仙聖境園和黑岩景區,可從西樵官山城區乘24路公共汽車,官山城區至聖境園為5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