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叔璥

黃叔璥

黃叔璥(1680年-1758年),字玉圃,號篤齋,清順天大興金墩人(即北京市境內孫公園金墩萬卷樓)。孫公園位於今和平門外琉璃廠以西,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天府廣記》作者孫承澤的私家花園。此園占地達數畝,東邊止於今南新華街路西(李鐵拐斜街就在其路東)園內建有“萬卷樓”上下共14間,存放孫承澤的私人藏書。萬卷樓的對面庭院裡有“研山堂”1709年(清康熙48年)進士,1722年成為首任台灣巡察御史。 黃叔璥生於北京,卒於北京,宦海沉浮中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叔璥
  • 字號:字玉圃
    號篤齋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順天大興金墩(在今北京孫公園)
  • 出生時間:1680年
  • 去世時間:1758年
  • 主要作品:《台海使槎錄》
個人信息,個人經歷,個人事件,

個人信息

生於北京大興金墩萬卷樓,於1709年高中進士。之後派駐湖廣道御史、浙江道御史等職。1709年(清代康熙四十八年),黃叔璥與其兄黃叔琬(字象圃)同登殿試金榜,被賜乙丑科進士出身,分別為第二甲第十二名、第二十七名,加之其長兄黃叔琳(字昆圃)早在20歲時(1691年)就考中辛未科進士為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大興金墩黃氏家族他們被譽為“一門三進士”。

個人經歷

據說,明清兩代大興縣籍進士達500人之多。此外,其兄弟黃叔琪、黃叔瑄先後在1705年和1713年中舉,大興金墩黃氏一家又被譽為 “五子登科”。1715年(清代康熙五十四年),黃叔璥擢升御史,曾任巡城御史,專職巡視京城東城。御史一職自秦代即有,屬監察性質,位不高但權很重。清代初期明定監察御史職責為“查糾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風紀”,職位定在三品,順治十六年改為七品,康熙六年升到四品,而不久後的康熙九年復降七品,雍正七年起據任職資格不同而分別定為正五品或正六品,乾隆十七年又定從五品。1721年朱一貴民變結束,清廷特別調任他與吳達禮共同擔任巡台御史。翌年6月抵台後,他除了致力與朱一貴殘餘作戰外,也經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信,著有《台海使槎錄》8卷,分為《赤嵌筆談》、《番俗六考》、《番俗雜記》三篇。其中蕃俗六考,詳細記錄台灣的山川地勢、風土民俗。尤其對台灣原住民的樣貌,更是觀察入微,因此,該書為近現代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基。日前,證明釣魚島屬中國固有領土的清朝官方文獻《台海使槎錄》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學者研究發現,《台海使槎錄》系清代第一位巡台御史黃叔璥所著,載明290年前清朝官員即乘巡海船抵釣魚島巡查。

個人事件

黃叔璥在1722年之前巡視台灣期間,實地考察釣魚島列島後曾記載:“山後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可泊大船十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舢板。”據專家介紹,文中“薛坡蘭”指釣魚島附屬島嶼南小島和北小島等。《台海使槎錄》一書還詳細記載了中國清朝水師營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的情況,其中稱,巡哨船因島嶼“沿海暗沙險礁”而難以駕駛,需等漲潮水平時才能進港,否則會擱淺或遇到風暴而無處泊船。改乘幾艘輕盈平底的舢板隨波漂浮,也比較容易巡防,還可隨處停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