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俊

黃仕俊(1570-1655),字亮垣,號玉倫,福建莆陽黃氏始祖唐朝桂州刺史封開國公黃岸廿八世孫,潮州府書香世家黃萬塘後裔,於明穆宗朱載後隆慶四年(公元1570)出生,一說生於廣東潮州府潮陽縣灰寨(今普寧)後遷至順德,一說生於廣州府順德縣甘竹右灘,明萬曆丁未(1607)科狀元。

基本介紹

  • 本名:黃仕俊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潮州潮陽(今普寧)
  • 出生時間:1570
  • 去世時間:1655
  • 主要成就:狀元
黃士俊,黃仕俊,

黃士俊

黃士俊出生後啼哭不止,後一家必須離鄉西遷,行至山和水明,大江環流之地,孩兒不哭便可安居樂業矣。一年之後,正如先生所言,黃士俊出世一直哭著,於是其父親母親便挑起一頭狀元一頭家事一路行乞。到達佛山順德杏壇,孩兒變哭為笑,黃鎬一看環境,這便是地理高人所描述的樂土長安地。於是一家人便向當地員外租田搭寮而居。在黃士俊37歲時,即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7)在京參加丁未科殿試考到第一名,被欽點為狀元,其後出仕為官。歷任過:國史館修撰、太子洗馬、春坊官詹事、侍讀學士、五牒館總裁、禮部尚書,在明崇禎年間一度入閣被拜為宰輔(明朝不設丞相),黃士俊一生多為京官,大半生潔身自好,在擔任禮部尚書時,因不袒護權貴而受到滿朝讚揚,入閣主持朝政之後。黃士俊領頭破除陋習、糾正歪風,對國家事務盡心盡力,對皇帝是盡力進諫。得有“清正”之名,黃士俊做官三十年,曾有三次請辭,其中兩次是為了不與人同流合污,要獨善其身而辭,但到了清朝推翻了明朝之時,黃士俊卻做了明朝降將李成的部屬,曾經剃半頭著清裝,以至在漢人的心目中有失節之名,其後黃士俊又同李成反清復明。歸附明皇朝殘族朱家永曆帝為相。到清朝的順治七年。80高齡的黃士俊辭官返回順德隱居,回鄉後,黃士俊後悔自己曾變節投降,晚節不保,而“足不下樓數年”於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病逝,終年85歲。現廣東四大名園之順德清暉園曾是黃士故居、順德黃氏大宗祠已成為“順德狀元宗祠博物館”。黃士俊父親黃鎬,有奕世台光坊,為黃士俊一家三代立。最高官職任文淵閣大學士(首相)。

黃仕俊

男,黨委書記,1955年11月出生,籍貫安徽長豐,大學本科學歷,歷任鳳陽師範學校總務處副主任、總務處主任、副校長、2000年3月任黨委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