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自選集:從軍記

麥家自選集:從軍記

包含《聽風者》、第二種敗、既愛情又悽慘、出了毛病、農村兵馬三、王軍從軍記、五月鮮花開遍原野 等,將命運的偶然與必然做了深度闡發,充滿對底層人物和弱勢群體的同情,重建人生的精神信仰空間。在善與惡的對訣中發掘更寬闊深厚的含義。

基本介紹

  • 書名:麥家自選集:從軍記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頁數:202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蘇文藝出版社
  • 作者:麥家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96357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麥家最新中短篇小說集;
繼《解密》、《風聲》、《暗算》等著名作品之後再推新作;
被《紐約時報》首次深入報導的中國當代作家;
繼魯迅、錢鐘書、張愛玲之後,作品進入英國“企鵝經典文庫”的中國當代作家第一人;
最麥家、最溫暖。諜戰讓我們的精神緊繃,文學讓我們的心靈柔軟;
麥家的小說,在文學性和可讀性之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平衡

作者簡介

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現任浙江省作協主席,被譽為 “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小說之王”。 一九六四年出生於浙江富陽,一九八一年從軍,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風語》《刀尖》,電視劇《暗算》《風語》《刀尖上行走》(編劇),電影《風聲》《聽風者》等。作品多次獲獎。如: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風聲》獲第六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紙飛機》獲二003年國家圖書獎。電視劇《暗算》和根據他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是掀起中國大陸當代諜戰影視狂潮的開山之作,影響巨大。

媒體推薦

麥家寫出了讀者的愛,在文學市場日日萎靡、勢不可當的今天,他的每一部作品:小說也好,根據他小說改編的影視也罷,都受到市場的追捧,讓出版商和製片商賺了個盆滿缽滿。甚至,他撬動了一個產業:諜戰影視業。中國現在是諜戰影視生產大國,而引發此熱潮的兩部作品:電視劇《暗算》和電影《風聲》都是根據他同名小說改編的。憑藉著這些作品的走紅,麥家被譽為“中國特情小說開創者”、“懸疑小說代表作家”、“諜戰之父”等,一堆標籤是他成功的象徵,但他也意識到,這是他自我局限的枷鎖。
——韋志剛

圖書目錄

聽風者…1
第二種敗…45
既愛情又悽慘…54
出了毛病…69
農村兵馬三…92
王軍從軍記…132
五月的鮮花開遍原野…146
一個捕風者的修煉(韋志剛)…192

文摘

《聽風者》節選


懷揣著局長恩賜的特別通行證,我的秘密之行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善待和禮遇,幾乎在任何環節上我都可以做到心想事成,並被人刮目相看。只有一樣東西無視了我,那就是不通人性的運氣。是的,我有神秘的通行證,但沒有神秘的運氣。就在我來上海前不到半個月,我要帶的人,羅山,或者羅三耳,這個混賬因為亂搞男女關係事發,被當時上海市文藝界一位響噹噹的大人物送進了班房——羅把他閨女的肚子搞大了!
我想過的,如果僅僅如此倒也罷,或許特別通行證還能幫我峰迴路轉。可問題是這“流氓”屁股上還窩著根又長又大的“羅三耳”的尾巴,這時候自然要被重新揪出來。新賬老債一起結,他似乎料定自己難能有翻身之日,於是騙了個機會,從班房的一幢三層樓上咚地跳了下來。算他命大,沒摔死,但跟死也差不多了。我去醫院看他,見到的是一個除了嘴巴還能說話其他可能都已經報銷的廢人,腿腳摔斷了不說,從大小便失禁的情形看,估計脊椎神經也斷了。
我在他床前呆了有半個小時,跟他說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我告訴他,我本來是可以改變他命運的,但現在不行了,因為他傷得太重,無法為我們“效力”——起碼是在我們有限的極限時間內;第二層意思,我詢問他,在他認識或知道的人中間,有沒有像他一樣耳朵特別好使的人。
他一直默默聽著我說,一動不動的,像個死人。直到我跟他道過別,準備離去時,他突然喊了一聲“中校”,然後這樣對我說:
“過黃浦江,到煉油廠,那裡有條黃浦江的支流,順著支流一直往下走五里路,有一個叫陸家堰的村莊,那裡有你要找的人。”
我問這個人叫什麼名字,是男是女。他說是個男的,名字他也不知道。他解釋說:
“這無所謂的,只要你去問村子裡任何一人,都認識他的。”


沿河而扎的陸家堰村莊,似乎比上海城還要古老又殷實,房子都是磚石砌的二層樓,地上鋪著青一色發亮的石板和鵝卵石。下午兩點多鐘,我順著陸家堰碼頭伸出去的石板路往裡走,不久,便看見一個像舞台一樣搭起的井台,一對婦女正在井台上打水洗衣。當我並不十分明了地向她們說起我想找一個什麼樣的人時,兩人卻似乎很明白我要找誰。其中年紀稍長一點的婦女這樣告訴我:
“你要找的人叫阿炳,他的耳朵是風長的,尖得很,說不定我們這會兒說的話他都聽見了。他現在肯定在祠堂里,你去那找他就是了。”
她伸手給我指了一下。我以為她指的是眼前的那幢灰房子,結果她說不是的。她又伸手指了一下,對我說:“喏,那一幢,有兩個大圓柱的,門口停了一輛三輪車的。”
她說的是胡同盡頭的那幢八角樓,從這兒過去少說有百米之遠。這么遠他能聽得到我們說話,那怎么可能是人?老美最新型的CR60步聽器還差不多。
我忽然覺得很神秘。
祠堂是陸家堰村古老和富足的象徵,飛檐走角的,檐柱上還雕刻著逢雙成對的龍鳳和獅虎。古人為美刻下它們,如今它們為歲月刻下了滄桑。從隨處可見的斑駁中,不難想像它已年久失修,但氣度依然,絕無破落之感,只是閒人太多,顯得有些雜亂。閒人主要是老人和一些帶娃娃的婦女,還有個別殘疾人。看得出,現在這裡成了村里閒散人聚集的公共場所。
雖然我穿著便裝,但我的出現還是受到四周人另眼注目。我先在祠堂的門廳外轉了一會兒,然後才步入裡面的正堂,見裡面有兩桌人在打“車馬炮”——一種在南方盛興的民間紙牌,還有一桌人在下象棋。我轉溜著,窺視著,指望能從中猜認出阿炳。但感覺都似是而非的。有一個手上吊著繃帶的孩子,大概有十一二歲的樣子,他發現我手上戴著手錶,好奇地一直尾隨著我,想看個究竟。我取下手錶給他看,末了我問他阿炳在不在這裡。他說在的,就在外面。說著領我往外面門廳走出來,一邊好奇地問我:
“你找阿炳乾什麼?”
“聽說他耳朵很靈是不是?”
“你連這個都不知道?看來你不是我們村里人?”看我點頭後,他馬上變得神秘地告誡我,“你別跟他說你不是我們村里人,看他能不能聽出來。”笑了笑,又說,“不過,我想他一定能的。”
出來到門廳後,孩子左右顧看一下,便領我到一個瞎子前,大聲喊起來:
“阿炳,來,考考你,他是誰家的人?”
這個瞎子剛才我一來這裡就注意到的,坐在小板凳上,抱著根拐杖,露出一臉憨笑,看樣子不但是瞎子,還像是個傻子。我怎么也想不到,羅山舉薦給我的居然是這么個人,又傻又瞎的。這會兒,他聽孩子說要考他,似乎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立即收住憨笑,一臉認真地等著我“開口說話”,把我弄得糊裡糊塗的,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說話啊,你,快說話。”孩子催促著我。
“說什麼?”
“隨便說什麼都可以。”
我稍一猶豫,孩子又驚驚乍乍地催促我:
“快說!你快說話啊!”
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好像我們合夥在欺負一個瞎子似的。所以,我想都沒想,就以一種很客氣又支吾的口吻對他說:
“你好……阿炳……聽說你的耳朵……很靈光,我是來……”
我話還沒說什麼,只見阿炳突然朝空中奮力一揮手,叫道:
“不是。他不是我們村里人。”
他的聲音悶悶的,像從木箱裡滾出來的。
說真的,我沒有因此覺得他聽力有多么了不起,畢竟我是在城裡長大的,說的話和這裡人說的雖是大同,卻有小異。我甚至想,換成我,哪怕讓我閉上眼睛,他阿炳,包括這裡任何人,只要開口說話,我照樣聽得出他們不是上海城裡人,而是鄉下的。這是一回事。難道這就是他的本事?
正在我疑惑之際,孩子已經節外生枝,給我鬧出事情來了。這孩子我越來越發現是很頑皮的,他存心想捉弄阿炳,硬是騙他猜錯了——
“哈哈,阿炳,你錯了,他就是我們村里人!”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他是我在北京工作的叔叔。”
“不可能!”
這一回阿炳否定得很堅決,而且還很生氣地——越來越生氣,咬牙切齒地,最後幾乎變得像癲子一樣地發作起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你是騙子!你騙人!你騙我!你……你……你們萬家的人……都是騙子!都不是好東西!騙人的東西!騙子!騙子!……”罵著罵著,臉變得鐵青鐵青,渾身跟抽風似的痙攣不已。
旁邊的人見此都圍上來,一個城裡人模樣的老者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安慰他,還有位婦女一邊假作掄起巴掌威脅要刮孩子耳光,一邊又暗暗示意他快跟阿炳道歉,孩子也假假地上前來跟他認錯道歉。就這樣,好不容易才讓阿炳安靜下來。
這一切在我看來簡直怪得出奇。如果說剛才是我把他看做傻子,那么現在該說是他讓我變做傻子了,前後就幾分鐘的時間,我看到的他,既像個孩子,又像個瘋子,既可笑,又可憐,既蠻橫,又脆弱。
我感到神秘又怪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