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陽鄉

麗陽鄉

景德鎮昌江區麗陽鄉地處景德鎮市西部邊緣,與鄱陽縣凰崗鎮、金盤嶺鎮、浮梁縣洪源鎮、昌江區魚山鎮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景鷹高速、206國道穿其而過,交通十分便利。下轄10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人口1. 8萬,耕地1.8萬畝,山林6.9萬畝。近幾年來,麗陽鄉堅持“四個麗陽”的發展戰略,已初步形成醫藥、食品製造、服裝加工、生豬規模養殖、牛市交易、生態旅遊、優質稻種植、勞務輸出等主導產業。2012年,全鄉社會總產值4.2億元,財政總收入60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近70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麗陽鎮
  • 外文名稱:liyang town
  • 別名:利陽鎮(亮鎮)
  • 行政區類別: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麗陽鄉
  • 所屬地區:景德鎮市
  • 下轄地區:麗陽村、余家村、聯村、港南村
  • 電話區號:0798
  • 郵政區碼:333431
  • 地理位置: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麗陽鄉
  • 面積:113平方公里
  • 人口:18470人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潮濕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昌江水城、月亮湖、麗陽古窯遺址、利陽古城
  • 車牌代碼:贛H
地方概況,各區域代碼,沿革,自然資源,旅遊資源,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地方概況

麗陽鎮地處景德鎮西部邊緣,與鄱陽縣金盤嶺、凰崗鎮浮梁縣洪源鎮交界。總面積113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山林6.9萬畝,耕地1.8萬畝,人口1.8萬。麗陽鎮下轄麗陽、豐田、江聯、蘆源、山田、聯村、楓林、余家、洪家、港南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牛山,距區政府19公里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工業及其他產業為輔的農業鄉鎮。全鎮有黨支部20個,其中行政村黨支部10個,機關企事業的單位支部有10個,有黨員455名。
景德鎮市昌江區麗陽鄉蘆源國小景德鎮市昌江區麗陽鄉蘆源國小

各區域代碼

[代碼]360202201:~200餘家村 ~202豐田村 ~203江聯村 ~204蘆源村 ~209楓林村 ~210港南村 ~211洪家村 ~213麗陽村 ~214山田村 ~215聯村村。

沿革

麗陽在春秋戰國時期,地屬楚國東南境;秦屬九江郡番縣;漢屬豫章郡鄱陽縣;三國時為吳地;東晉設昌南鎮,後易名“新平”轄於江州,麗陽屬之;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新平”更名“浮梁”麗陽屬之。麗陽古為鄱陽縣麗陽鎮,是古饒州著名市鎮之一。1949年屬魚山鄉、義陽鄉,1958年改屬鮎魚山公社,1983年隨魚山劃入景德鎮昌江區,1987年從鮎魚山鎮析出改置麗陽鄉。2014年1月6日撤鄉設鎮復置麗陽鎮。

自然資源

麗陽自然資源豐富,阡陌流金,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全鄉有耕地1.8萬畝,林地6.9萬畝,其中濕地松林地3.9萬畝。全鄉優質稻種植面積保持在2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65%以上,可開發的水面0.9萬畝,已開發0.3萬畝,還有豐富的沙金、瓷礦石、鵝卵石、紅黏土、礦泉水、鎢等礦產。

旅遊資源

麗陽鄉風光旖旎,山川競秀。鄉南麗陽古鎮附近有“古寺松風”、“荒祠蘚石”、“ 璞阜晴雲”、“浮洲山色”、“石樑夜月”、“野渡橫舟”、“江城晚照”、“譙樓暮角”、“義井寒泉”、“石口灘聲”十景之傳說,還有古街、寺山風景區、判官橋、古窯、神仙橋之景點;西部有鬱鬱蔥蔥的萬畝濕地松林;鄉北有碧波蕩漾的月亮湖,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藍天碧水交相輝映,泛舟湖上,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受,令人心曠神怡。
麗陽昌江沿江原生態植被非常美麗,漣漪的江水碧清見底,原始森林覆蓋著江中四個洲的周圍。江邊的山林映托於江水的波影之中,讓遊人流連忘返。港南民居的古樸情愫讓人遐想縴夫的吆喝,寺山的松風唱晚,石樑夜月,野渡橫舟的傳說,讓遊人在原始的濤聲中沉思古寺廟和尚與彼岸庵堂的淑女情感佳話。漫步於幽靜的寺山腳下,農莊小草叢生的泥濘路上,可以充分感受到清新的草香散漫於被古樹籠罩的古建築周圍,那純樸的民宅猶如純樸的居民燦爛的笑容,在陽光的閃耀下,編制歷史的故事,遙望昌江上來往的帆舟。
月亮湖(山田水庫)地處景德鎮市西城區,距新建的206國道及正在建設的景鷹高速、南環高速1~1.5公里,風景區交通便利.庫區資源豐富,水庫總庫容為1980萬立方米,集水面積76.8平方公里;周邊山林面積11000多畝,其中天然林7600畝,人工林3400餘畝;湖畔水田2100畝,旱地500畝。庫區水面開闊,水面面積達到2050畝,庫區水面直線長度為4000多米, 湖區寬度320米~520米, 水深2~6米, 適宜皮划艇、摩托艇、滑水等水上體育運動。
麗陽古窯遺址位於景德鎮市西南約21公里的麗陽鄉彭家村和麗陽村的瓷器山和碓臼山上,東距麗陽鄉政府駐地黃牛山約3公里,昌江河自東向西從窯址南面不遠流過,注入鄱陽湖,南面稍遠為皖贛鐵路,東面約4公里為206國道和濟廣高速。
兩座窯址分別地處昌江北岸低矮碓臼山南側和瓷器山西坡,兩山唇齒相依。東面為碓臼山,西北側為瓷器山。碓臼山元代龍窯順坡而建,北南走向,北高南低,南距昌江約50米,東西兩側約20米,有居民房屋。北面是山坡,為本地居民的祖墳山。瓷器山明代葫蘆窯依山勢東西走向,東高西低,南距昌江約300米,北東兩側為丘陵,西南為農田。
利陽古鎮除古窯外,還有古街(街上和街下)、古橋(種德橋、判官橋、縣城橋)、古寺廟(法雲寺、東嶽廟、龍王廟)、古書院(東山書院)、古城(黎氏宗譜里稱英布城)、古墓群(利陽彭氏漢唐宋祖墓,在金星嶺和廟山上)、古牌樓(利陽樓,唐代彭氏先祖構雲公創建)。
利陽古鎮有一條長達千米的古街。呈一字型,街寬約五六米,街面原來由麻條石鋪成,留有深深的車轍印,兩邊店鋪櫛比。以古街為中心,鎮上的居民通過一條條窄小的里弄相連,錯落有致地分布開來。入街和出街口都臨著河港,河港上都架有古石橋,連線著周邊大小村莊。東邊古橋叫種德橋,為三拱石橋,路通景德鎮、魚山鎮和樂平;西面古橋稱判官橋,為獨拱石橋,是通往古田、凰崗鎮和金盤嶺合錄方向的必經之橋。兩座古橋地勢很低,河床稍一抬高,兩橋便會被淹,嚴重影響來往交通,於是政府便又在兩橋附近架起更高的橋樑,方便交通往來。

基礎設施

麗陽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距市中心16公里,距皖贛鐵路4.2公里,新206國道、生態路距鄉政府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足1公里,景鷹高速穿境而過,在境內長達13公里,南環高速在麗陽鄉境內設有立交通道,即將開工建設的九景衢鐵路橫穿麗陽。浩浩昌江流經麗陽,通鄱陽湖直達長江。全鄉所有自然村公路全部硬化,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網路、移動通信覆蓋全鄉。文化、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齊全。

經濟發展

1987年建鄉以來,勤勞淳樸的麗陽人民按照“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振興麗陽、奔向小康”的指導思想,奮力拚搏,走出了一條符合麗陽實際的發展道路,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城市西移的發展戰略,麗陽鄉抓住機遇,主動對接,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改善了投資環境。為了經濟的發展,麗陽鄉從事了砂石建材、優質稻種植、林木采脂、無籽西瓜、甘蔗、規模化養豬、牛市交易、生態旅遊八大主導產業。其中江聯的無籽西瓜、洪家的甘蔗、楓林的蔬菜花卉、蘆源的蛇類養殖、麗陽的砂石建材、聯村的水產養殖、余家的牛市交易遠近聞名,基本上每個行政村都有自己的特色。2011年,全鄉社會總產值3.98億元,財政總收入43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61元。
在工業發展上,麗陽鄉依託206國道魚麗工業帶大力招商引資,已成功引進富祥藥業、知音家居、博邦生物、奧泰葡萄酒、榮信達環保磚、百年水業、飛鴻食品等企業,零星的服裝、鞋襪加工點遍布全鄉各村,正成為麗陽鄉經濟發展的強大後勁。隨著景德鎮“城市西移、工業南聚”戰略的實施,麗陽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景德鎮市的近郊鄉鎮,

歷史文化

麗陽鄉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據《鄱陽縣誌》記載,此處在南北朝時一度設定“歷陵縣”。鄉集貿中心——麗陽鎮,為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宋時為重要陶瓷產地,擁有18座瓷窯,現尚存窯址多處,內藏大量瓷器實物。2005年7月,由故宮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鎮市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麗陽古窯遺址歷時三個多月的發掘,發掘出的元代龍窯和明代早期的葫蘆形窯震驚了考古界,具有非常高的考古價值,被中央電視台和《中國文物報》作為重大新聞向國內外報導。“先有麗陽鎮、後有景德鎮”這一傳說在景德鎮範圍內婦孺皆知。元末,陳友諒、於光率部隊扎於此,至今古城遺址清晰可辨。大革時期,革命先烈方誌敏曾多次秘密來到麗陽指揮革命鬥爭,留下了“兩條半槍鬧革命”的佳話。

地圖信息

地址:景德鎮市昌江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