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竭(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

麒麟竭(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

我國廣東、台灣一帶生長的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其葉為羽狀複葉,小葉為線狀披針形,上有3條縱行的脈。果實卵球形,外有光亮的黃色鱗片。它通常纏繞在其他樹木上。它的莖可以長達10餘米。如果把它砍斷或切開一個口子,“血”一樣的樹脂流出來,乾後凝結成血塊狀的東西。這是很珍貴的中藥,稱之為“血竭”或“麒麟竭”。經分析,血竭中含有鞣質、還原性糖和樹脂類的物質。除莖之外,果實也可流出血樣的樹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麒麟竭(qi lin jie)
  • 別稱:麒麟竭、海蠟、麒麟血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棕櫚科
  • :黃藤屬
形態,記載,歷史,分布範圍,龍血樹,

形態

麒麟竭,藤本,長達10-20m,莖粗2~4cm。羽狀復互生;小葉條狀披針形,長達30cm,寬約3cm,葉脈平行3出;葉柄和軸疏生小刺。肉穗花序,雌雄異株,花黃色;花被片6,2輪;雄蕊6;柱頭3深裂。果實核果狀,卵狀形,果皮腥紅色,鱗片縫中流出紅色樹脂。

記載

麒麟竭一名血竭,味辛、鹹,氣平。有小毒。出自南番諸國,麒麟樹脂結成。其樹高長,婆娑可愛。脂從中滴,狀如膠飴。久久凝塊成形,紅赤與血同色。故今番賈,收采貨買,特名曰血竭,又名曰麒麟竭也。敲斷而有鏡臉,光彩似能射人。取摩指甲弦間,紅透甲者方妙。但與紫鉚相類,勿誤認假成真。書載叮嚀,用須仔細。

歷史

麒麟竭,始載於《雷公炮炙論》玉石部。《新修本草》將紫礦、麒麟竭同入一條,可見對麒麟竭的基原均不甚了解。《圖經本草》云:“麒麟竭,舊不載所生州土,今出南方諸國及廣州。”《本草綱目》謂:“麒麟竭是樹脂,紫礦是蟲造。”遂將麒麟竭改列於木類,糾正了《雷公炮炙論》和《新修本草》在藥物分類上的錯誤。古本草所記載的血竭,多由國外進口。《滇南本草》記載之木血竭結合現時雲南所產之血竭來考證,我國最早使用的血竭當為龍舌蘭科龍血樹屬植物的樹脂無疑。我國現在進口的棕櫚科黃藤屬藤本植物血竭,經考證,最早是明代航海家鄭和從南洋諸國帶回。宋朝以前所用的血竭為龍舌蘭科龍血樹屬植物的樹脂,稱為木血竭,清、明以後用的血竭為龍舌蘭科龍血樹屬植物的樹脂和棕櫚科植物藤竭,目前兩者皆用。

分布範圍

主產於印尼、馬來西亞、伊朗等國,我國廣東、台灣等地亦有種植。採集果實,置蒸籠內蒸,使樹脂滲出;或將樹幹砍破,使樹脂自然滲出,凝固而成。

龍血樹

原產於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全世界共有150種,我國有5種,生長在雲南、海南島、台灣等地。龍血樹屬於百合科的喬木,樹高可達10多米,樹幹粗壯,常常可達1米左右。葉片長帶狀,先端尖銳。當它受傷之後,也會流出一種紫紅色的樹脂,把受傷部分染紅,這塊被染的壞死木,在中藥里也稱為“血竭”或“麒麟竭”,與麒麟血藤(《盜墓筆記》中提到的 麒麟竭。)所產的“血竭”具有同樣的功效。圖為海南龍血樹(小花龍血樹)。
龍血樹龍血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