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泉縣

公元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分魏城縣地置鹽泉縣,因縣境多鹽井,故名“鹽泉”,其治地在今綿陽市遊仙區玉河鎮,屬綿州宋代仍屬綿州。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鹽泉縣裁撤,所轄地域大部併入綿州本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泉縣
  • 外文名:無
  • 類別:唐代地名
  • 詞性:名詞
唐代地名,梁代地名,

唐代地名

綿陽市遊仙區玉河鎮上方寺附近是鹽泉縣縣城的遺址。
鹽泉縣,在歷史共存在了663年。據《元和志》記載:“在魏城縣東南45公里,本漢涪縣城,後魏禪帝元年割涪縣置魏城縣。唐武德3年,分魏城置鹽泉縣(因產鹽置縣)。”明末清初,吳三桂起兵反清,鹽泉縣城毀於戰亂之中。原縣城依山而建,占地300餘畝。現在該地農戶住房的堡坎、屋基、台階、路面皆為原縣城遺留下來的條石和片石疊砌而成。一些地方還依稀可見多處地下排水的陶筒、成行成排的街道屋舍基石、燒柴熬鹽留下來的炭灰土。上方寺橫臥於西南山腰,山腳下一小溪自西東流,溪上一石橋,即是縣城當時的跑馬橋、狀元橋(也稱蘇里橋,此地又是宋代狀元蘇易簡的故里),也是鹽泉古鹽道的起始地。從這裡,鹽泉縣所盛產的井鹽,一條路是經柳池、三合、三台、遂寧往下到川南地區,另兩條是經魏城往上到梓潼、廣元和綿陽、成都等川東、川西地區。

梁代地名

鹽泉縣,是梁代沅州武陵郡下轄的一個縣。陳、隋屬沅陵郡,開皇九年置辰州,其後地屬西梁。唐平蕭銑,縣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