鶉觚縣

鶉觚縣

陝西長武縣一帶和甘肅靈台縣邵寨鎮一帶。全縣有文物遺址12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7處,唐昭仁寺以其虞書唐碑、大雄寶殿等文物吸引了境內外遊客。長武屬中華民族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陸地通道必經之地,又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古公檀父因戎狄逼遷於岐下,唐太宗與薛家父子酣戰於“淺水塬”,郭子儀長武駐軍防守,范仲淹派宋良駐兵長武。因歷史上是“常常用武之地”而得名“長武”。也是古絲綢之路陝西的最後一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鶉觚縣
  • 所屬地區陝西長武縣一帶和甘肅靈台縣邵寨鎮一帶。
  • 著名景點:唐昭仁寺
  • 始置:前220年
簡介,鶉觚縣的由來,

簡介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置鶉觚縣,今天的甘肅省靈台縣邵寨鎮,隸屬北地郡領轄;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改屬新平郡;至黃初七年(226年),又改屬扶風郡;
西晉時,鶉觚縣隸屬雍州安定郡,永嘉之亂(311年),鶉觚縣歸羌人占據,多民族雜居,局勢動盪,縣置有名無實;
南北朝元欽元年(552 年),改稱設定宜祿縣,屬涇川趙平郡;
歷經隋、唐、五代十國,宋鹹平四年(1001年),宜祿縣改稱長武縣,隸屬涇州安定郡,歸彰化軍節度;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廢長武縣,轄地併入慶元路涇州涇川縣。今長武境內無縣置;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三月,復設長武縣,隸屬陝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從此,長武縣境域規模趨於定型,相因沿襲;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長武改為沖繁難要缺,屬州直隸州領轄;
民國時期,長武縣先後屬陝西省督軍府、關中道、陝西省長支署;民國十十九年(1940年)新縣制實施後,長武為四等縣,屬第七行政區;長武縣成立於1948年4月21日,因當時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西府出擊戰役,未及設立工作部門。縣長由劉剛同志擔任。4月24日晚,解放軍主力撤離,長武縣城失守,縣人民政府工作人員隨主力部隊戰略轉移。
1949年7月25月,長武獲得解放,屬陝甘寧這區分縣行政督察區;1950年5月,長武先後隸屬鹹陽專區、鹹陽行政公署、鹹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9月,鹹陽署改為地級市,長武屬鹹陽市人民政府轄縣。

鶉觚縣的由來

鶉觚並不是今天的長武,而是靈台。
靈台在遠在商周時期就先後建有密須國、密國
秦代置鶉觚、陰密二縣。東漢後期設三水縣。
東晉南北朝,曾先後設立過鶉陰、朝那、安武等縣。
隋大業元年(公元六○五年),分鶉觚置靈台縣,取文王伐密築“靈台”之意,靈台縣名始見於史冊,距今一千三百七十多年。同年西部始置良原縣,鶉觚、良原、朝那三縣均屬安定郡。隋大業二年廢靈台、陰密入鶉觚,唐武德元年復置靈台縣,屬麟州,貞觀元年廢麟州,省靈台入麟遊,天寶元年改鶉觚及析麟遊為靈台縣。元至七年,省靈台入涇川,十一年復置,以良原縣省入。
康熙六年分陝西置甘肅省,靈台縣遂入甘肅。
民國元年靈台屬涇原道,民國十六年廢道,靈台縣直隸甘肅省。民國二十五年,原涇原道劃為第二行政督察區,靈台縣屬之。
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四日,靈台縣全境解放,成立靈台縣人民政府。一九五八年十月撤銷靈台縣併入涇川縣。一九六一年十二月恢復靈台縣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