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鴉屬鳥類的通稱)

鴉(鴉屬鳥類的通稱)

鳥綱,雀形目,鴉科(Corvidae)部分種類的通稱。體型大,羽色大多單純。雌雄羽色相同。喙及足均粗壯,鼻孔常被鼻須。營巢於高樹;雜食性,以穀類、果實、昆蟲、鳥卵以及腐敗動物屍體等為食。廣布於全球,一般為留鳥。分布於中國的有禿鼻烏鴉、大嘴烏鴉、白頸鴉、寒鴉、渡鴉等。如禿鼻烏鴉(Corvus frugilegus),俗稱老鴰,為鴉類中較常見的一種。體長約47 cm。通體亮黑色。性喜群棲,冬季常集成大群,鳴聲粗劣。多結群繁殖,雌雄鳥共同營巢、孵卵期16~18天。食性隨活動環境及季節而變化,有時對農作物為害,但在繁殖季節以螻蛄、蝗蟲、象甲等害蟲為食。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形態特徵

鴉屬共有41種,為鴉科最大一屬,也是雀形目鳥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群,體長400~490毫米;體羽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鼻孔距前額約為嘴長的1/3,鼻須硬直,達到嘴的中部。
分布幾遍全球。中國有7種,大多為留鳥,以禿鼻烏鴉、達烏里寒鴉、大嘴烏鴉較為常見。禿鼻烏鴉在中國東部至東北部廣大平原地區高樹上營群巢,通體黑色,嘴基背部無羽,露出灰白色皮膚。白頸鴉在華北以南平原至低山的高樹上築巢,很少結群,體羽黑色,有鮮明的白色頸圈。寒鴉為中國北方廣大山區和近山區常見的小型烏鴉,胸腹白色並具白色頸圈,餘部為黑色;喜在崖洞、樹洞、高大建築物的縫隙中築巢。大嘴烏鴉在中國東北以南的廣大山區繁殖,體形較大,嘴粗壯,通體黑色。渡鴉是烏鴉中個體最大的,體長約600毫米,通體黑色,體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藍紫色或藍綠色金屬閃光,嘴形甚粗壯。在西藏自治區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岩縫中築巢。禿鼻烏鴉、寒鴉、大嘴烏鴉為中國東部和北部城市內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鳥類。

棲息環境

棲於林緣或山崖,主要棲息於低山、平原和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次生雜木林、人工林等各種森林類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緣地帶較常見。喜歡在林間路旁、河谷、海岸、農田、沼澤和草地上活動,有時甚至出現在山頂灌叢和高山苔原地帶。但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常在農田、村莊等人類居住地附近活動,有時也出入於城鎮公園和城區樹上。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3-5隻或10多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亦見混群活動,偶爾也見有數十隻甚至數百隻的大群。多在樹上或地上棲息,也棲於電柱上和屋脊上。到曠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強,除少數種類外,常結群營巢,並在秋冬季節混群遊蕩。行為複雜,表現有較強的智力和社會性活動。鳴聲簡單粗厲。雜食性,很多種類喜食腐肉,並對秧苗和穀物有一定害處;但在繁殖期間,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動物、蝗蟲、螻蛄、金龜甲以及蛾類幼蟲,有益於農;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著淨化環境的作用;一般性格兇悍,富於侵略習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

分布範圍

該屬除南美洲,紐西蘭和南極洲外,幾乎遍布於全世界。

繁殖方式

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較複雜,並伴有雜技式的飛行。雌雄共同築巢。巢呈盆狀,以粗枝編成,枝條間用泥土加固,內壁襯以細枝、草莖、棉麻纖維、獸毛、羽毛等,有時墊一厚層馬糞。每窩產卵5~7枚。卵灰綠色,布有褐色、灰色細斑。雌鳥孵卵,孵化期16~20天。雛鳥為晚成性,親鳥飼餵1個月左右方能獨立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