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林村

鳩林村

鳩林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界山鎮的下轄村,位於泉港區北大門,鳩林村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00多畝,轄2個自然村(南莊、港西),村下有27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549人,1874戶,旅居海外僑親1000多人,港澳台胞5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鳩林村
  • 外文名稱:Jiulin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
  • 下轄地區:南莊、港西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804
  • 地理位置:泉港區北大門
  • 面積:4平方公里
  • 人口:6549人
  • 方言:閩南語頂路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潘南鹽場
  • 機場:晉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仙遊火車站 
  • 車牌代碼:閩C
  • 著名景點:清蓮庵、廻龍宮、鳩林海港口
  • 民俗特色:元宵游神、板凳龍燈
基本概況,人文歷史,區政沿革,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鳩林村東邊是潘南鹽場,面臨楓亭海地村,南距界山村,北依海岸線,依山傍海,水陸交通便利,是經濟交易的好場所。鳩林村又名南莊村,鳩林村處在丘陵地帶,古稱丘陵村。
鳩林村
明朝後期,隨著外遷入住人口的不斷增加,土地有限,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廈門有位大富翁看準楓亭港南北兩邊灘廣闊,是圍墾造田建糧莊的大好商機,就投巨資在港道北岸(現南寺仔村)建北莊,港的南岸建南莊,故稱南莊村。
1952年從九峰鄉析分組建,由南莊與港西村合併而成,南莊村村民18姓混居。早年此地林木茂盛,傍晚鳩雀盤旋喧鳴共棲林中,故取名鳩林,寓意多姓混居,團結和睦相處。

人文歷史

鳩林原舊村址著落在楓亭秀峰村交界,南臨界山村,沿著丘陵地帶的山脊延伸到界山鎮加口村、港西村,成為一條幾里長街,街名為元河街。當時元河街人丁興旺,店鋪林立,生意興隆。
據說明朝初期,本街道有個人得罪了朝廷政府,朝廷派大批兵馬包圍元河街,採取了全族皆除,房屋燒盡,場面慘不忍睹,整個村莊成為一片廢墟。那時候,現有的南莊村還處在樹林茂盛,野草叢生,是鳥類棲息的好地方,只有東西兩個山丘上各建一座尼姑庵,住著幾位尼姑。據考證明朝最早遷入南莊居住的是一戶萬氏人家,他們開始伐林開墾種植,繁殖後代,安居樂業。後來其他姓氏看準這塊寶地,陸續從各地遷入居住。因此,村民姓氏較多,現在整個鳩林村有19個姓氏。人口多了,吃水成了個大問題,鳩林當時隸屬仙遊所管轄,村民聯名向仙遊縣政府申請,在楓亭江築壩開渠引水。
起初築壩,只用木材打樁釘板,但屢屢遭洪水沖毀。清朝初期,一位好心的和尚自願加入築壩隊伍中,他四處化緣集資,村民也自覺踴躍捐款獻力,終於建成了當今的條石攔河大壩,取名為太陽碑。水源充足,莊稼豐收,是省內少有的大米之村。

區政沿革

清朝年間,惠安縣令為了擴大統治範圍,用公款花巨資向仙遊縣令買回了六個自然村,包括:南莊自然村、港西自然村、潘厝自然村、鵝頭自然村、蚵寨自然村。縣令又按區域劃都,南莊為十一都。新中國成立,依據當時的轄村制,南莊與港西自然村應合拼為一個大隊,考慮到南莊原先林茂鳥多,又處在丘陵地帶,因而命名鳩林大隊。隨著人口大幅度增長,雖然水稻高產,但土地面積與人口比例嚴重失調,1963年,惠安政府撥款在近海灘再次圍墾,但多種原因半途停建。
鳩林村
1967年南埔公社政府重新發動全社村民圍墾潘南鹽場,使本村農田面積又增加了1000畝左右,徹底解決了農民吃飯問題。清代屬11都添奇鋪。1947年民國時設九峰保屬天馬鄉,1949年冬設九峰鄉屬7區區公所(塗嶺),1952年組建鳩林鄉屬11區公所(南埔)1955年設鳩林屬塗嶺區,1956年設九峰鄉屬南埔區,1958年屬玉湖鄉,1958年設鳩林大隊屬超先公社,1961年設鳩林大隊屬南埔公社,1985年設鳩林村委會。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泉港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