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店鎮

鮑店鎮

位於縣城北18千米,屯、長交界處,東鄰長治市郊區,素有“雄雞一唱鳴三縣”之稱,是本縣四個古集鎮之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古時候曾為晉豫、秦晉的交通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鮑店鎮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
  • 下轄地區:鮑店東街村、鮑店南街村、鮑店西街村、鮑店北街村、北郜村等
  • 電話區號+86 
  • 地理位置:長治市長子縣
  • 面積:49.5平方千米 
  • 人口:25229人(2017) 
  • 車牌代碼:晉D
區域概況,人口數據,建置沿革,鎮下轄村,氣候氣象,居民歷史,集市貿易,第一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人口耕地,變化發展,自然環境,交通條件,社會狀況,

區域概況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837

5579

5258
家庭戶戶數
263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837
家庭戶男
5579
家庭戶女
5258
0-14歲(總)
3071
0-14歲男
1637
0-14歲女
1434
15-64歲(總)
7100
15-64歲男
3621
15-64歲女
3479
65歲及以上(總)
666
65歲及以上男
321
65歲及以上女
34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202
2017年,總人口25229人。

建置沿革

鮑店鎮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南側,長子縣北部,屯長交界處
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5°53"—36°15",東經112°27"—113°00",土地面積達到49.5平方公里
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
東與宋村鄉、屯留縣高頭寺鄉相連,西與碾張鄉交界,南靠嵐水鄉,北與屯留縣東李高鄉接壤,距長子縣城18公里
同時又在長治、晉城、臨汾、太原市輻射之下,鮑店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城郊型經濟的地理基礎
1956年走上合作化道路,1958年由轄區內高級社聯合組成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鎮
2000年,南常鄉併入鮑店鎮設立新的鮑店鎮
現轄西街、北街、東街、南街、北郜村、西任、宮家莊、王家莊、郭家莊、張莊、符莊、西王戶、南常、王史、西王坡西村、西王坡東村、大辛莊、東北常、齊名莊、寺前、後河、東萬戶、西北常、河岸、小辛莊、東王坡26個行政村,該鎮還是本縣鄉鎮中回族最多的一個鎮。

鎮下轄村

氣候氣象

鮑店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冷暖空氣勢力交替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寡照,年平均氣溫9.2℃,平均降水量615.3mm,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年日照時數2556.5小時,無霜期165天,年≤10℃有效積溫3157.6℃。主導風向為南風,次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居民歷史

鎮居民來自全國十七省區,是本縣回族居住最多的一個地區。解放前,鎮上斗鋪10餘家,店員、掌柜200餘人。是縣集鎮中最興盛的一個。

集市貿易

鮑店鎮自古以商業之繁盛,行業之眾多,交易之廣泛而著稱,是本縣一大商業重鎮,馳名上黨。早在明朝末年這裡就有了盛大的集市貿易,每月的三、六、九為集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五月十七、七月初十、九月十三,為鮑店的4個廟會。其中九月會,是山西省四大廟會(正月解州會、四月堯廟會、七月五台山會、九月鮑店會)之一。會期歷時100天,以藥材交易為主,故也叫藥材大會,聞名全國,萬商雲集,熱鬧異常。

第一產業發展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鮑店鎮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0年,鮑店鎮社會經濟總收入1.21億元,2010年達到3.5億元,2000年人均純收入為2263元,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37元。
鮑店鎮傳統的種植業以玉米、小麥、蔬菜為主,全鎮現有水澆地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1%,種植大田蔬菜2.5萬畝,小麥1.2萬畝,是全縣最大的大田蔬菜及小麥生產基地。
2000年糧食總產量為21412噸,201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0.25億公斤。
到2010年底,鮑店鎮建成5萬隻以上蛋雞養殖小區三個,其中投資2000萬元,蛋雞飼養量20萬隻的惠民養殖專業合作,成為全市首屈一指的現代化養殖合作。
2010年全鎮豬存欄18160頭;雞存欄35萬隻,養殖業總產值達到6500萬元。
大力實施的“211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即綠化2條通道、打造10個園林村、建設1萬畝農田林網方)已經完成。
在屯龍公路和宋張公路兩側植樹4萬餘株,打造了兩條15公里的綠色長廊。植樹2萬餘株,建成了1萬畝農田林網。2005—2010年間,全鎮共種植各種樹木15萬餘株,省、縣、鄉道路綠化總里程達30公里。

第三產業

鮑店充分發揮集貿古鎮的傳統優勢,樹立以商立鎮理念,加強集鎮建設,搞好商貿開發。
全鎮共有糧食收購經營戶30餘戶,年吞吐糧食上億噸(有“拉不完的吾元,填不滿的鮑店”美譽之稱),是全市最大的糧食購銷集散地。
經過圍繞商貿、促進流通的集鎮開發建設,鮑店鎮區共有各種商家店鋪260餘戶,涉及餐飲、家電、農資、日用百貨、服裝、影樓各個方面,
覆蓋屯長兩縣六個鄉鎮,市場繁榮,效益顯著,第三產業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人口耕地

2010年,鮑店鎮全鎮總戶數為7555戶,總人口數為24610人,非農業人口為2263人,農業人口數為22347人,轄26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49.5平方千米。
2017年,總人口25229人。

變化發展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經濟發展,鮑店鎮成為糧油集散中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集市蕭條。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農業聯產承包現任制的普遍推行和農村經濟政策的不斷落實,農村需要出售的商品糧越來越多,使這個古老的糧油集散地又煥發生機,鎮上集日恢復為一月九集,每集日糧食成交均在10多萬公斤。品種有玉米、小麥、穀子、高粱、小米、粉面、刀豆、綠豆、軟黍等10多種。來這裡糶糧的是屯留、襄垣、武鄉、榆社、沁源、沁縣、安澤等幾個農業縣。買糧是晉城、高平、長治等幾個工礦區較發達的縣(市)和以農產品作原料的外省城鎮加工企業以及本鎮附近的廣大民眾,糧食市場空前繁榮。市場年成交糧食700多萬公斤,成交額達500多萬元。
現已初步形成了農、工、商、建、運、文、教、衛等門類齊全的集鎮。鎮上有縣直中學1所、鎮辦國中1所、國小12所,鎮辦醫院1所。開設各種商店、飯鋪80多個。鎮上有四粉(粉面、粉皮、粉條、冬粉)生產農戶810戶。

自然環境

鮑店鎮地處上黨盆地,轄區內地勢平坦,海拔一般在900—960米,土質為褐土和草甸土兩種,
以褐土為主,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地下水位淺,是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
全鎮地下水資源豐富,鎮域河流屬海河水系,嵐河與萬東河從鎮域南部流過,萬東河屬嵐河支流,
流經8個村莊,全長5公里。萬東河上游和北郜村北部各建有一座水庫,鎮域內乾支渠縱橫交錯,
此外,在鮑店鎮南井養庵有一井養泉。

交通條件

鮑店鎮轄區內地勢平坦,道路交通便利,省道207公路屯長段縱貫全鎮西區,
宋張公路帶動鎮域東區經濟,與屯長線交於張莊西部,各村級公路縱橫交錯,
現已形成較為通達的交通運輸網路,便利的交通條件是鮑店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與保障。

社會狀況

鮑店鎮歷史悠久,是長子縣四大古集鎮之一,古時候曾為晉豫、秦晉的交通要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鮑店鎮自古以商業之繁盛、行業之眾多、交易之廣泛而著稱,是本縣第一大商業重鎮,馳名上黨。早在明朝末年,這裡就有了盛大的集市貿易,有四個廟會,其中九月會是山西省四大廟會之一,會期歷時100天,以藥材交易為主,聞名全國,萬商雲集。新中國成立後,鮑店鎮成為糧油集散中心,交易範圍涉及周邊十個縣及長治、高平、晉城等市,糧食市場空前繁榮。現已形成農、工、商、建、運、文、教、衛門類齊全的現代化集鎮。
鮑店鎮現有市屬農機校一所,農場一個;縣辦醫院一所、工廠兩個;縣直有關部門設定的機構19個;鎮辦的商店、工廠、學校、醫院共11個;外來客商開辦的各種工商企業37家。全鎮四街兩旁開設有各種商店,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實現了村村全覆蓋,98%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