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

魯濱孫漂流記/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

《魯濱孫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一個不安現狀、喜好冒險的人,遇險後流落荒島獨自生存的故事。故事基本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主人公離家出走後的幾次冒險活動;第二部分寫主人公流落荒島後艱苦創業、獨自生存的經歷;第三部分寫主人公離開荒島後的生活以及他以主人的身份重回小島等活動。 作者丹尼·笛福以“回憶錄”的形式,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把魯濱孫的故事寫得如此真實可信,讓我們在一系列描述中看到了一個人的頑強的生命力。 《魯濱孫漂流記》的大獲成功使笛福的創作熱情更高漲,同年他又出版了《魯濱孫漂流續記》。1720年又寫了《魯濱孫的沉思集》,此後還相繼發表了《辛格爾頓船長》(1720年)、《摩爾·費蘭德斯》(1722年)、《傑克上校》(1722年)和《羅克薩娜》(1724年)等長篇小說以及《彼得大帝》(1723年)等傳記。

基本介紹

  • 書名:魯濱孫漂流記/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UXYI
  • 頁數:157頁
  • 開本:16
  • 作者:丹尼·笛福 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編委會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60545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丹尼·笛福編著的《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流傳很廣、影響很大的文學名著,它表現了強烈的資產階級進取精神和啟蒙意識。這種勇於進取的冒險精神,表現了當時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足於現狀,要開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魯濱孫是個勞動者同時又是資產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剝削掠奪的本性。他幾次出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到非洲販賣奴隸。他用火槍和《聖經》懾服土人,火槍和《聖經》就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所慣用的雙重武器。魯濱孫頑強不息地與自然做鬥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占有財富和土地。魯濱孫身上的兩重性,充分體現了作者自身的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性。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也因此成為歐洲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形象。

作者簡介

作者:(英)丹尼·笛福 編者: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編委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痴迷航海踏上險途/1
第二章 劫後餘生落難荒島/15
第三章 建造住所撰寫日記/29
第四章 拾起信仰建房拓荒/48
第五章 環島航行發現腳印/66
第六章 建造工事防禦野人/78
第七章 夢境成真邂逅“星期五”/92
第八章 激戰野人絕處逢生/105
第九章 奪船大戰重返家園/128
第十章 歸途歷險舊地重遊/149

文摘

1632年,我出生在約克市一個上流社會家庭。我的父親是德國不萊梅市人,經商發家後定居在約克市,並在那兒娶了我母親。母親娘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姓魯濱孫,因而給我取名叫魯濱孫·克羅伊茨內。由於英國人一讀“克羅伊茨內”這個德國姓發音就走樣,所以大家都叫我克羅索。
我有兩個哥哥:大哥是駐佛蘭德英國步兵團的中校,在敦刻爾克附近與西班牙人作戰時陣亡了;至於二哥,他的下落我至今仍一無所知。
我是家裡的小兒子,雙親沒讓我學謀生的手藝,於是從小就喜歡胡思亂想的我,一心想出海遠遊。父親曾送我去寄宿學校就讀,還讓我進免費學校接受鄉村義務教育,一門心思想要我將來學法律,但除航海外,我對其他一切都沒興趣。
我完全不顧父親的意願,甚至違抗父命,也全然不聽母親的懇求和朋友們的勸阻,腦子裡總想著圓自己的航海夢。冥頑不靈的天性,似乎已注定了我未來命運的不幸。
父親預料到我的想法必然會給我帶來不幸,便給予我許多嚴肅而真誠的忠告。當他生病在家休養時,還特地抽時間把我叫進他的臥室,對我進行了一番勸解。他說我們的社會地位屬於中間階層,既不必像下層大眾那樣辛苦勞作、疲於奔命,也不會像上層人物那樣驕奢淫逸、勾心鬥角而最終弄得心力交瘁。這是一種人人羨慕的階層,許多帝王都感嘆其高貴的出身所帶來的不幸,恨不得自己出生於像我們這樣的中間階層。明智之人也都認為,中間階層的人才最有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聖經》中的智者曾祈禱:“讓我既不貧窮,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人都多災多難,唯中間階層災禍最少,不會有他們那樣瞬息萬變的盛衰榮辱。
接著,他說,如果我的生活多災多難,那完全是由於我自身的過錯。因為他知道我的航海計畫必將會給我自己帶來諸多苦難,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總而言之,他答應,如果我聽他的話留在家裡,他一定盡力為我作出安排。他根本不同意我離家遠遊,因為他不想看到我因自己的一意孤行而受罪。談話結束時,他告訴我應以大哥為前車之鑑,他說他也曾同樣懇切地規勸過大哥不要去佛蘭德打仗,但血氣方剛的大哥還是決意加入了軍隊,結果喪了命。他還對我說,雖然會永遠為我祈禱,但如果我執意採取愚蠢的行動,那么,他敢說,上帝一定不會保佑我。還斷言說,將來當我呼救無門時,一定會後悔沒有聽他的忠告。
這次談話讓我很受感動。真的,誰聽了那樣的話會無動於衷呢?我下決心不再想出海的事,打算聽從父親的勸告,留在家裡。可是,沒過幾天,我就把自己的決心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出外航海的想法又完全占據了我的腦海。我並沒倉促行動,我決定先說服我的母親。我在她心情較好的時候告訴她: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見見世面,除此之外我什麼事也不想乾,父親最好索性答應我,要不然我就離家出走。我已經十八歲了,無論去當學徒,或是去做律師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絕對相信,即使自己去當學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滿師便會逃離出去航海。如果她替我向父親說情,讓他答應我乘船出海一次,等我回家後覺得自己並不喜歡航海,就會加倍努力彌補我所浪費的時間。
母親聽了我的話後大發雷霆。她對我說,她知道無論怎么說,父親也毫不理會,他決不會答應我去做這種冒險的事。她表示難以理解,在父親對我進行了那樣一番語重心長的談話後,我怎么還想離家遠遊。她說,如果我執意自尋絕路,那就別指望誰會來幫助我。
儘管母親嘴上說不願意向父親轉達我的話,但事後,她還是把我們的談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父親聽了深為憂慮,嘆了一口氣說:“這孩子若留在家裡,也許會很幸福;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會成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他沒答應我的請求。 一年後,我終於還是離家出走了。事情發生得有些湊巧,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到了赫爾市。剛開始時,我並沒有私自出走的念頭。但在那裡,我的一個朋友正打算乘他父親的船去倫敦,他慫恿我一起去,說我不必付船費。於是,我既沒同父母商量,也沒給他們捎個話——因為我想他們遲早會聽到這個訊息的。就在1651年9月1日一個不吉利的時辰里,我登上了那艘開往倫敦的船。
我估計沒有一個外出冒險的年輕人會像我那樣一出門就倒霉,一倒霉還那么久久難以擺脫。船剛駛出恆比爾河就遭遇了可怕的風浪。這是我第一次出海,不但身體難受得要命,心裡也怕得要死。我開始有些後悔了,老天也開始懲罰我這個背棄父母、不盡天職的不孝子了。那一刻,父親的眼淚、母親的祈求及他們的規勸全都湧進了我的腦海,我不禁自責起來。
風暴越刮越猛,海面洶湧澎湃,波浪滔天。我發了許多誓,下了無數次決心,說如果上帝在這次航行中留我一命,只要我雙腳一踏上陸地,我就立馬回到父親的身邊,像一個真正的回頭浪子一樣,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
這些明智而清醒的想法,在暴風雨肆虐期間,乃至停止後的短時間內,一直在我腦子裡盤旋。到了第二天,風平浪靜了,我對海上的生活也開始有點兒習慣了,但我仍整天無精打采,因為我有些暈船。當晚和次日清晨,天氣晴朗,日落和日出都顯得異常清麗。陽光照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顯出了一種我以前從未見過的壯美。於是那些明智而清醒的想法又漸漸遠去,我的心思又完全被那未知的世界吸引了。
出海第六天,我們到達雅茅斯附近的錨地。由於逆風,我們不得不在那兒拋錨停泊。
來自西南的逆風吹了七八天,我們本不該在那兒停泊太久,怎奈風颳得太大,停泊了四五天之後,風勢更猛,因此船就一直在那兒耽擱下來。
P1-4

序言

被稱為經典的作品是人類精神寶庫中最燦爛的部分,是經過歲月的磨礪及時間的檢驗而沉澱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凝結著人類的睿智與哲思。在滔滔的歷史長河裡,大浪淘沙,能夠留存下來的必然是精華中的精華,是閃閃發光的黃金。在浩瀚的書海中如何才能找到我們所渴望的精華,那些閃閃發光的黃金呢?唯一的辦法,我想那就是去閱讀經典了!
說起文學經典的教育和影響,我們每個人都會立刻想起我們讀過的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那些童話、詩歌、小說、散文等,會立刻想起我們閱讀時的那種美好的精神享受的過程,那種完全沉浸其中、受著作品的感染,與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有時就是與作者一起歡笑、一起悲哭、一起激憤、一起評判。讀過之後,還要長時間地想著,想著……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接受文學經典的薰陶感染的過程,接受文學教育的過程。每一部優秀的傳世經典作品的背後,都站著一位傑出的人,都有一顆高尚的靈魂。經常地接受他們的教育,同他們對話,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睿智的思考、對美的不懈的追求,怎么會不點點滴滴地滲透到我們的心靈,滲透到我們的思想和感情里呢!巴金先生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品讀經典似飲清露,鑑賞聖書如含甘飴。”這些話說得多么恰當,這些感受多么美好啊!讓我們展開雙臂、敞開心靈,去和那些高尚的靈魂、不朽的作品去對話、交流吧,一個吸收了優秀的多元文化滋養的人,才能做到營養均衡,才能成為精神上最豐富、最健康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有眼光,才能不怕挫折,才能一往無前,因而才有可能走在隊伍的前列。
《青少年經典閱讀書系》給了我們一把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會讓我們結識世界上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家作品,會讓這個世界的許多秘密在我們面前一覽無餘地展開,會讓我們更好地去感悟時間的縱深和歷史的厚重。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讀“經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