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弗申的雪

魯弗申的雪

1870年,法國印象派大師西斯萊的家庭遭逢一場變故。父親病故,商業失敗,經濟破產,這個以氣質文雅、彬彬有禮和幽默愉快的姿態出現在巴黎社交界的畫家,從相當富裕的生活一下子降落到貧窮的底層。生活的重擔壓在西斯萊的肩上,他不得不從繁華的巴黎退出來,遷居到市郊魯弗申去度日。農村生活自然比較艱難,但是可以節約開支。可是幽美樸實的自然環境,卻為他提供了絕妙的繪畫題材,使他創作了一批明朗寧靜的風景畫:《魯弗申,馬爾港高地》、《魯弗申的花園小路》,以及這幅著名的代表作《魯弗申的雪》。

基本介紹

作品賞析,畫家簡介,

作品賞析

《魯弗申的雪》作於1874年。由於西斯萊生活在魯弗申,所以對所描繪的一切非常熟悉;同時他又是個熱愛自然,善於體察自然的畫家,深入的觀察和強有力的表現力,使這幅畫產生了獨特的魅力。畫中曲折的小路、參差的房屋、遠遠近近的樹木和低矮的籬笆交錯在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雪景。這種構圖上的緊湊,自然由於畫家對景物觀察深細之故。而此畫最富魅力之處,不是構圖而是色彩與光的處理。印象派畫家對歐洲繪畫的最大貢獻之一,在於將光學和色彩學套用於繪畫,他們經過長期而頑強的研究和探索之後,成功地創造了符合科學的、新的外光畫法,極大地豐富了繪畫的色彩語言。
《魯弗申的雪》以崇高的白色和素灰色來表現雪景,在色彩上所達到的和諧與抒情效果,是當時的風景畫中所少見的。整個畫面的主調是紫灰色:屋頂、道路、牆頭、樹叢、籬笆等等都覆蓋著白雪。在紫灰色調中,透出房屋、牆壁的生赭與明黃,這樣響亮的色塊,使寒冬的蕭索一變而為溫馨與喜悅。光線單純而冷靜,筆觸奔放而有力。這種將自然界的色調進行微妙的轉折,乃是畫家注入其感情的獨特手法,同時它又高在並不違反自然的固有景象。
西斯萊曾說:“這種以一當十、小中見大的手段很象中國園亭的布局。同時在紫灰的色調中襯托出生赭、明黃和土黃的色塊,這種相對的曖調子,使本來冰凍肅殺的冬天呈現出溫和喜悅之情。這種光的效果,具有一種幾乎是物質的表情,必須在畫布上同樣地用物質的形式來表達。”這段話實在最恰當地表明了《魯弗申的雪》在光與色上的特色。這幅畫的意境是高妙的,它所抒寫的那種詩意的靜和溫馨,給觀眾以暖意。遺憾的是印象派畫家在當年並沒有得到人們普遍的理解,西斯萊無法以出售畫幅來改變貧困的窘境,最後終於在貧困與寂寞之中長逝。
印象派畫家常常熱衷於雪景效果的表現,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白色和灰色中取得強烈的色彩和諧,這是尤其引人入勝的描繪任務,莫奈、畢沙羅和雷諾瓦都能得心應手地勝任這種任務。然而,西斯萊的雪景效果,恐怕誰的作品也比擬不了。他的目光無比銳利,能夠覺察色調轉折的微妙變化。“魯弗申的雪”是以淡粉色的調子畫成的,這種色調激起人們一種樂觀的情感,對覆蓋在房屋和大地上的皚皚白雪產生喜愛之情;集中而緊湊的構圖顯示了藝術家對自然的親近。

畫家簡介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1839年出生在巴黎;但其父母都是英國人,西斯萊的父親由於經商成功,西斯萊自幼就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幼年時的西斯萊是在巴黎渡過的,十八歲時西斯萊遵循父親的期望前往倫敦習商四年,回來後在一家商行工作。可是他卻喜歡鑽研文學和繪畫,他研究莎士比亞透納康斯特布爾
1862年,西斯萊進入格萊爾畫室習畫,並結識了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巴齊依和雷諾瓦 (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Auguste Renoir,1841-1919) 等人。四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畫家,經常結伴到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林中進行戶外寫生。對西斯萊而言,將畫架由室內移到戶外,不但是一種嶄新的嘗試,也讓他尋獲了另一片創作天地。那時他主要的創作對象是離他住所不遠的魯弗申村,他以多幅畫作描繪村子的各個方面。他的畫具有幾何學般的嚴謹,華美地描繪了路易十四時代留下的不多的幾樣有紀念性的物品 《馬利的機器》(1873年哥本哈根皇家藝術博物館藏) 以及這個村人們的生活。這個村子經歷了輝煌又恢復了鄉村的寧靜。這些作品首次為他贏得了新聞界對他的積極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