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徙越

魯人徙越

魯人徙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魯人身善織履,妻善織縞(gǎo),而欲徙(xǐ)于越,出自戰國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韓非的《韓非子·說林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魯人徙越
  • 外文名稱:The migration of Shandong
  • 作品別名:魯人身善織屨
  •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 作品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韓非
概況,原文,譯文,注釋,虛詞,道理,對現代行銷的啟示,

概況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淮南子·說山訓》《說苑·反質》都曾收入。

原文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p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與)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譯文

魯國有個人自己擅長編織鞋子,妻子擅長編織白絹,他們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搬到越國去必定遇到困境。”魯國人問:“為什麼?”這個人回答說:“鞋是(人們)用來穿它(來走路的),但是越國人光腳走路;白絹(做成帽子)是(人們)用來戴它,但是越國人披散著頭髮。憑藉你們的專長,跑到用不著你的國家裡去,要想不窮困,怎么能辦得到呢?”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穿鞋戴帽,隨著用途的不斷推廣,我們怎么會遭遇困境呢?”

注釋

1. 作者:韓非,戰國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3. 善:擅長,善於
4. 身:自己,本人。
5. 屨:古代的一種鞋子,用麻、葛等製成。
6. 縞:白絹,魯人用縞做帽子。
7. 履:鞋,這裡用作動詞,穿鞋。
8. 徙:遷徙,搬家。
9. 於:到(介詞)(表示方向)
10. 或:有的人。
11.窮:困境,沒有出路。文言文中,不得志,沒有出路叫“窮";缺乏衣物錢財一般叫“貧”
12.跣行:赤腳走路,跣,赤腳。
13. 為:是。
14. 被(pī)發:被:通假字,同“披”;披頭散髮 。
15. 其:作副詞用,同“豈”,難道。
16. 冠:帽子。
17. 以:憑藉,依靠,用。
18. 子:您。
19. 長:擅長(此處是“所”字結構,後接動詞,構成名詞性結構)(擅長的技能技能)
20. 無:不 。
21.游:遊歷
22.窮:貧困
23.其(1):怎么
24.引:引進
25.用:使用(它們)
26.其(2):它們的用處
27.越:春秋時越國,今浙江一帶
28.為:用來

虛詞

而:連詞,錶轉折,可是。
文言知識
說“其”:“其”作為代詞,相當於“他”“他的”或“那”“那個”,這裡容易理解的。上文“其可得乎”中的“其”,作副詞用,相當於“怎么”。它又指“大概”。如“水淹千里,民其無望焉”,意為大水淹沒千里土地,百姓大概沒希望了。又指“一定”。如“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意為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期望。

道理

1.做事要從多方面去考慮,若永遠循規蹈矩,就不會有創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動計畫,必須先做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萬不可純憑主觀,心血來潮,莽撞從事。做生意特別要了解顧客的需要。
3.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調查研究,分析客觀事實,使自己的主觀願望和專長適合客觀實際的需要;否則,棄己之所長,就會把事情辦糟或者遭受“所長無所用”的困苦。
4.任何技術,如果沒有社會需要,就會失去它的價值。
5.只憑才能和主觀上的願望、熱情,而不顧客觀條件是不行的,必須是自己的主觀願望和專長適合實際需要,依據客觀可能條件來制定計畫、安排工作。
6.做事要切合實際,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分析客觀條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要善於利用自己的長處。
8.要引導別人,發揮優勢。

對現代行銷的啟示

平心而論,筆者對“魯人”的市場發展遠見和開拓精神極為佩服。如果按年代比較,下面一則“現代版”市場開拓故事應該是這則歷史典故的“盜版”:
有一個製鞋公司老闆派兩個推銷員去一個小島上推銷鞋子。過了一段時間,兩個人都回來了。一個說:“那裡的人都光著腳,我們的鞋子沒有市場,所以我就回來了,準備去開拓其他市場”。另一個人說:“那裡的人都光著腳,所以我們的鞋子很有市場。於是我就回來準備弄一批貨過去。”
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當時的意境:在魯國,善於編鞋紡白紗的人不在少數,當然也就會存在一定的市場競爭,於是“魯人”就想到市場相對空白的越國去發展,同時,他應該也能預想到市場開拓初期的艱難,也明白每開發一個新市場都要經歷一個“認知—嘗試—推廣”的消費過程。但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知道對顧客“引而用之”,通過引導消費來培養自己的顧客群體。一旦推廣開來,市場前景豈不是自然就“柳暗花明”了嗎?
聯繫到當今行銷現實,我們不難發現,大凡成功的企業,對潛在市場的準確把握和在市場開拓初期對顧客群體的培養往往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當年格蘭仕從羽絨改行做微波爐,就因其違背了“不熟不做”的創業規矩而招致眾多非議。但他們高瞻遠矚,看到了微波爐在中國的巨大市場潛力。堅持走下去,才成就了今天全球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並通過強力宣傳微波爐對食品加熱的方便與快捷,引導消費者使用,才出現了當前國內如此高的微波爐普及率。
備受爭議的“巨人集團”及其掌門人史玉柱,當年腦黃金鋪天蓋地的軟文炒作和知名專家推薦,才成就了腦黃金在國內市場的迅速普及。從這個意義上講,史玉柱無疑是市場炒作的“集大成者”。在93—94年間,人們在市井柳巷茶餘飯後看到聽到的全是健腦對人的好處,服用腦黃金後能變得多么聰明。雖然那時還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腦黃金是什麼東東,但“讓一億人先聰明起來”的激昂口號卻萬分地鼓舞人心。腦黃金造足了“饑渴行銷”的勢,然後如江河直下,一瀉千里。短短數月便將全國市場全面打通,史玉柱當時賺足了人民幣。今天,腦白金的捲土重來,再一次彰顯了史玉柱在“引導消費”方面的“造勢”才華。
現在有許多大企業都在搞多元化。就拿近兩年來說,美的上了冰櫃,科龍進軍了小家電,海爾介入了金融業,格蘭仕出了空調;統一、**上了茶飲料,娃哈哈在推出國產可樂之後也進軍了茶飲料市場,力帆摩托開始造紅酒,最新的訊息還有合肥美菱厭倦了家電,開始迷上礦石開採……
就目前來看,關於企業實行多元化的目的,比較流行的說法不外乎下面兩種:
1、通過多元化來擴大企業與外界的接觸面,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從而實現企業資本和規模的擴張。這一點很大程度上也是對世界500強多元化企業(如三菱、日立等)的模仿和學習。
2、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殘酷的今天,許多企業也已經越來越感覺到“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不大安全”,於是便想通過多元化來最大化地規避競爭風險,從而使自己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對多元化領域的選取,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決策與權衡,筆者不敢去說三道四。但任何企業的多元化都有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那就是:如何在新的領域開拓市場。有人說,相關多元化可以充分借用原有產品的行銷渠道,但這僅對“相關多元化”是比較切實可行的,如大家電之與小家電、可樂之與茶飲料等;但我們很難想像摩托之與紅酒、冰櫃之與礦石等行銷渠道的雷同性又會如何?可能還有人會說:“金六福不生產酒卻能把酒賣得很好”,但這恰恰說明了如果企業能真正完全從生產一線上“隱退”,專心致志去當“渠道運營商”,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成功之道。所以有許多實行相關多元化的企業都理智地選擇了OEM,使得自己不用再為生產操心,而新領域的產品出爐後還能夠在自身原有的行銷渠道上“順坡下驢”。只是苦了有些“非相關多元化”的企業,多種產品、多條渠道的“多頭兼顧性”會不會把他們搞得“身心疲憊”,筆者真有點替他們擔心。
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華夏族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思想家哲學家散文家。韓非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