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學

魚類學

研究魚類的分類、形態、生理、生態、系統發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學科。關於魚類的地理分布、洄游習性、年齡生長和食性、病害防治、人工孵化等方面的研究,對漁業生產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中國魚類學的專業教學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上海海洋大學的王以康教授於1950年首先在該校的水產養殖科中開設魚類學教學。後來,在1952年新增設的水生生物專業和1956年新增設的魚類學與資源專業中,魚類學都作為主要課程。目前,在我校的水產養殖、動物科學、水族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漁業資源和環境生態等本科專業中,魚類學是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類學
  • 開設時間:1950年
  • 研究:魚類的地理分布、洄游習性
  • 意義:對漁業生產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專業教學,教材建設,專家教授,可喜成績,學科意義,

專業教學

在作為選修課的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等本科專業,以及7個碩士和4個博士授予學科中,魚類學也一直是頗具特色課程。

教材建設

在教材建設方面,上海海洋大學教師在1958年編著或編譯的《魚類學講義》、《魚類分類學》和《分門魚類學》是我國最早出版的3本魚類學專業教材。後來,又陸續主編了8本魚類學水產高校全國通編教材,並編著了《白鰱的系統解剖》、《魚類分類學》等20部與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專著或辭書。其中,《魚類比較解剖》在1992年被評為“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全國優秀獎”,《魚類生態學》獲1997年上海市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為推進我國魚類學的專業教學起了積極作用。
在努力推進專業教學的同時,上海海洋大學教師也積極開展魚類學研究。先後出版了《東海魚類志》、《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福建魚類志》、《中國動物志》(圓口綱、軟骨魚綱)、《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魨形目、海蛾魚目鮟鱇目)等專著20餘部,其中,“中國軟骨魚類側線管系統以及羅倫瓮和羅倫管系統的研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等7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在魚類的物種多樣性調查與資源評價、形態多樣性與類群系統演化等多個領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專家教授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上海海洋大學朱元鼎(一級教授)、王以康(三級教授)、孟慶聞、繆學祖、蘇錦祥、伍漢霖、殷名稱等著名魚類學家已為學校的魚類學教學和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孟慶聞、蘇錦祥、伍漢霖、殷名稱、周碧雲等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或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以來,上海海洋大學一直是我國重要的魚類學教學和研究基地,許多兄弟院校的第一代魚類學專業教師大多也畢業我校,或曾在我校進修。

可喜成績

“魚類學課程建設"獲1989年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2004年度校級精品課程和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魚類學》CAI課件獲得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級教學成果三等獎,《魚類學》被評為成教系統2004年度上海市精品課程,並被列入2004年上海市級精品課程和2005年度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魚類學》已成為本科學科頗具特色的專業基礎課,有著非常堅實的前期基礎和良好的延承性。

學科意義

關於魚類的地理分布、洄游習性、年齡生長和食性、病害防治、人工孵化等方面的研究,對漁業生產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