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星

魚星

魚星是觀察魚類在水下攝食情況的憑據。根據魚星的形狀和大小,可以判斷出它是什麼魚,大約有多重。學會識別魚星,對垂釣是大有裨益的。

在自然水體中,還常常會看到有許多“地星”冒上水面。沒有經驗的釣者,往往會把“地星”與魚星相混淆,造成失誤。“地星”多產生於春夏秋季的高溫天氣。在多淤泥、多腐殖質的靜水池塘中(流水中也有),水下腐爛物質遇高溫發酵,經過黴菌的分解作用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沼氣。沼氣不斷泛到水面上來,遇到空氣即逝,此即是地星。地星有兩個特徵:一為散亂,到處亂泛,大小不一;二為固定,即在同一地點。地星與魚星的區別在於魚星集中,具有個性特徵,而地星散亂細碎,垂釣者要加以注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魚星
  • 種類:鯉魚 鯽魚草魚青魚 鯰魚.黃鱔
  • 大小:小
  • 移動: 鯉魚
種類和辨識,施釣五要素,要看,要快,要輕,要準,要引逗,與地星區別,

種類和辨識

1. 鯉魚:魚星細密,有大有小,成團出現,在水面成片或帶狀,伴有濁水,移動緩慢
2. 鯽魚:小而少,大小接近,三三兩兩,大多數是單個的,位置不固定
3. 鯿魚:小且分散,黃豆大小,東一個西一個,陸陸續續冒出
4. 草魚:較大,成串冒出,大小夾雜,比鯽魚的大而多,但不及鯉魚多而成團,有時也有單個或成雙
5. 青魚:位置變換沒有規律,魚星中除有小碎星外,總有數個大泡攙雜植物碎屑同時浮起,一般泛起一兩片後就消失了
6. 烏魚:小而密,上升快,長條形,消失較快
7. 鯰魚:條狀,細細密密,又細又多,不斷移動
8. 黃鱔:它的魚星是頭伸出水面呼吸產生的,每個如豌豆大小,3-5個不等
9. 甲魚:是其在水底爬行產生的,密集,成雙行帶狀或圈狀,大小不等,移動緩慢
10. 翹嘴巴:單個小泡,綠豆大小
11. 鰱鱅:與鯉魚相近,但是大小泡更加不均勻,數量更多成團成片,不易消散
12. 泥鰍:細密,成串上升,泡沫狀

施釣五要素

要看

一看氣泡上浮的特點,鑑別魚星的真偽。觀察氣泡時,必須把魚星與地星加以區別。魚星上浮的表現特點是氣泡大小不等,浮現水面破裂慢,泡源位置不固定,時有方向性位移,聞聲而停;地星是塘底腐殖質受熱發酵分解而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沼氣泡,其特點是氣泡大小相近,通常成串冒出水面,表現形態單一,持續時間長,浮現水面即逝,泡源位置固定,不受外界干擾。
二看氣泡上浮的表現形態,分辨水下魚的種類、大小和密度。魚的品種不同,魚星上浮的表現形態不盡相同。比如鯉魚的魚星,通常在無風無浪時,水面浮現出呈圓形泡團,氣泡大小不等,時而原地泛起,時而緩緩向前移動;單個氣泡越大、氣泡團直徑越大,魚體越大;魚星浮現面積大,乃至形成氣泡群,說明水下魚越集中。垂釣者如能分清了水下魚的品種、大小和密度,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魚鉤的大小、釣線的粗細、釣餌的類型和大小等。

要快

追魚星施釣必須以快取勝。因為魚星常常時隱時現,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有時一現即逝。這對垂釣者來說,追星施必須操作迅速。一是選擇接近魚星的釣位要快;二是操竿的動作要快。不論是長竿短線還是齊竿線,都要事先有準備,一旦發現魚星,就可以迅速出擊,不失時機地獲取對象魚。一般來說,在追魚星施釣中,長竿短線遞餌比揚竿式拋餌的釣效相對好一些。

要輕

魚是通過內耳及其側線的互動作用,感覺水體中高低頻振動聲波,辨別聲源方向。聲波在一定範圍內,可以招引魚覓食,當聲波超出一定範圍,將迫使魚逃逸,以躲避敵害。因此,魚的警惕性很高,對聲音異常敏感,稍有驚動,就會向深水逃竄。根據魚的這一習性,在追魚星施釣時,就要求垂釣者,始終堅持以靜為主,每個操作環節的動作都要輕。首先是接近釣位的動作要輕,切忌以沉重的腳步慌忙到位。再就是投遞釣餌的動作要輕,嚴防釣餌、鉛墜、竿尖擊打水面。

要準

由於魚星泛起的持續時間較短,欲從速上魚,就要求釣餌落點準。準,對於長竿短線式遞餌施釣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而揚竿式拋餌施釣就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認真操作,如果釣餌一次落點不準,勢必多次反覆拋投釣餌,這就很有可能使水下魚聞聲而逃,貽誤良機。因此,追魚星施釣釣餌落點一定要講究準確性,力求一次成功。釣餌落點準,還要及時把握魚星的移動方向,也就是抓住魚在水下覓食時向前遊動的方向,判明魚頭所處位置,及時、準確地將釣餌施向魚頭的前向,以提高釣效。就鯉魚水下覓食來說,在平靜水面,魚星成團狀向前移位時,垂釣者直覺明顯,準確施餌較容易些。而在二、三級風天氣,鯉魚的魚星一般是持續性單泡出現,並有位移方向。因此,垂釣者在有風力干擾、而魚星浮現又不很明顯的情況下,必須敏銳地察覺水下魚的遊動方向,若能做到及時發現,準確掌握釣餌落點,恰當選配餌料,時值夏秋季,其釣效是尤為明顯的。

要引逗

魚具有敏銳的運動視覺能力,在光線暗淡、水體混濁的水下,能機警地感受到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運動,甚至是微小的動作,以滿足覓食和逃避敵害的需要。垂釣中時有發現,在釣餌尚未沉落塘底時,魚則半路搶食上鉤,說明魚的運動視覺起作用。因此,追魚星施釣時,還要注意視情引逗,招引魚的運動視覺,提高釣效。有時在魚星密集、釣點準確、釣餌又對路的情況下,往往浮漂較長時間毫無反應,這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釣餌嵌入塘底亂石間、雜草縫、凹坑處、淤泥中,致使釣餌自然隱蔽,可能不易被魚發現;二是由於氣溫、水溫、氣壓等外界因素影響,可能魚的覓食需求一時減弱。對此,垂釣者可採取間歇性提竿引逗的方法,上下輕微地提動釣餌,也可以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後緩慢地拖動釣餌,促其動感,以引起魚對移動目標的注意力和誘惑力,喚起魚的吞食慾望,從而達到提高釣效的目的。

與地星區別

魚星簡言之就是指魚張開口腔攝食時所形成並冒上水面的一種含碳的粘性氣泡。當魚發現食物並準備攝食時,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必須先把鰓蓋關閉,然後張開嘴,此時口腔內形成含碳氣體。這種氣體輕於水,會悠悠浮上水面而破滅。魚群越集中,爭食誘餌的現象愈激烈,攝食速度愈快,魚泛星的現象也就愈盛,而不同的魚類和水裡的動物,包括龜、、蝦、蟹,都能泛出代表它們特徵的魚星上來。根據這些特徵,就能判斷出它是什麼魚,大約有多重。
地星:水底淤泥中的沼氣,大小不等,但是和魚星相比:破裂快,位置固定,不移動,受到外界干擾,魚星會停止,地星不會,有地星之處,水中缺氧,無魚可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