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

魏裔介

魏裔介(1616-1686年) 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今邢台市柏鄉縣)人,清初大臣。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四年,授工科給事中。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著述有《兼濟堂文集》傳世。雍正間,祀賢良祠。乾隆元年,追謚文毅

魏裔介入閣辦理國家大事時年僅40餘歲,鬚髮皆黑,歷史上稱之為“烏頭宰相”。“清初相業,無出其右者” 。時人曾說,自宋朝歐陽修以後,他是唯一的先為諫臣、後升宰相、歷職長久並“展其嘉漠”之人。後人評價他條陳時事、“敢言第一”,清初“諸大典”多依其“奏議所定”。嘉慶、道光年間,還有人將他同並稱“二魏”的另一名臣魏象樞(山西蔚州人)作了比較,認為“其相業勝蔚州多矣”。

基本介紹

  • 本名:魏裔介
  • 別稱:烏頭宰相
  • 字號: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直隸柏鄉人(今邢台市柏鄉縣)
  • 出生時間:1616年
  • 去世時間:1686年
  • 主要作品:《兼濟堂文集》
  • 主要成就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
  • 諡號:文毅
人物簡介,人物傳記,褒貶,文集目錄,經典語錄,詩作選錄,過傅掌雷太史曉園,送友人白青玉歸,和紀伯紫,學術研究:,相關書籍:,文物:墓志銘,魏裔介書法,

人物簡介

魏裔介(1616年8月19日-1686年4月27日),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今河北省柏鄉縣)人,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歷任工科給事中、吏科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生於1616年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逝於1686年四月五日(4月27日)。諡文毅。著述甚豐,有《兼濟堂文集》傳世。
魏裔介畫像魏裔介畫像

家庭成員:
高祖:魏謙光 祖父:魏純粹
父親:魏柏祥 祖叔:魏櫆祥
長兄:魏裔魯 弟弟:魏裔訥
兒子:魏勷 魏荔彤

人物傳記

《清史稿》列傳四十九·魏裔介傳
轉吏科,以母憂歸。服闋,九年,起故官。應詔疏言:“上下之情未通,滿、漢之氣中閼。大臣闒茸以保富貴,小臣鉗結以習功名。紀綱日弛,法度日壞。請時御正殿,召對群臣,虛心諮訪。令部院科道等官面奏政事,仍令史官記注,以求救時之實。”時世祖親政,裔介疏言:“督撫重臣宜慎選擇,不宜專用遼左舊人。”又言:“攝政王時,隱匿逃人,立法太嚴,天下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後以言官陳說,始寬其禁,責成州縣,法至善也。若舍此之外別有峻法,竊恐下拂人心,上乾天和,非尋常政治小小得失而已。”上韙之。
河南巡撫吳景道援恩詔薦舉明兵部尚書張縉彥。裔介疏言:“縉彥仕明,身任中樞,養寇誤國,有盧杞賈似道之奸,而庸劣過之。宜予擯棄,以協公論。”疏下部議,以事在赦前,予外用。又疏言:“州縣遇災荒,既經報部,其例得蠲緩錢糧,即予停徵,以杜吏胥欺隱。並就州縣積穀及存貯庫銀,先行賑貸。”下所司議行。時直隸、河南、山東諸省災,別疏請賑。上命發帑金二十四萬,分遣大臣賑之,全活甚眾。十一年,遷兵科都給事中。東南兵事未定,疏言:“今日劉文秀復起於川南,孫可望竊據於貴築,李定國伺隙於西粵,張名振流氛于海島,連年征討,尚稽天誅。為目前進取計,蜀為滇、黔門戶,蜀既守而滇、黔之勢蹙,故蜀不可不先取。此西南之情形也。粵西稍弱,昨歲桂林之役未大創,必圖再犯,以牽制我湖南之師。宜令籓鎮更番迭出,相機戰守。此三方者,攻瑕宜先粵西。粵西潰則可望膽落,滇、黔亦當瓦解。”又疏劾湖南將軍續順公沈永忠擁兵觀望,致總兵官徐勇、辰常道劉升祚力竭戰死。永忠坐罷任奪爵。復劾福建提督楊名高玩寇,致漳州郡縣為鄭成功淪陷,名高坐罷任。
魏裔介魏裔介
尋遷太常寺少卿,擢左副都御史。十三年,疏劾大學士陳之遴營私植黨,之遴坐解官,發遼陽閒住。十四年,遷左都御史,上諭之曰:“朕擢用汝,非繇人薦達。”裔介益感奮,盡所欲言。四月,因欽天監推算次月日月交食,疏請廣言路,緩工作,寬州縣考成,速頒恩赦,釋滯獄,酌復五品以下官俸,減徵調之兵,節供應之費。上嘉之,下部詳議以行。嘗侍經筵,講漢文帝春和之詔,因舉仁政所宜先者數事。正陽門外菜園為前朝嘉蔬圃地,久為民居,部議入官。裔介過其地,民走訴,即入告,仍以予民。十六年,加太子太保。十七年,京察自陳。以御史巡方屢坐貪敗,責裔介未糾劾,削太子太保,供職如故。
時可望猶據貴州,鄭成功亂未已。裔介疏言:“可望恃峒蠻為助,宜命在事諸臣加意招徠,予以新敕印,舊者毋即收繳,則歸我者必多。成功作亂海上,我水師無多,惟於沿海要地增兵築堡,使不得泊岸劫掠,然後招其攜貳,散其黨與,海患可以漸平。”下部議行。未幾,疏劾大學士劉正宗成克鞏欺罔附和諸罪,命正宗、克鞏回奏,未得實,下法司勘訊,並解裔介官與質。讞定,正宗獲罪籍沒,克鞏奪職視事,復裔介官。時以雲南、福建用兵,加派錢糧。裔介疏請敕戶部綜計軍需足用即停止,上命未派者並停止。
康熙元年,雲南既定,疏言:“雲南既有吳三桂籓兵數萬,及督提兩標兵,則滿洲兵可撤。但滇、黔、川、楚邊方遼遠,不以滿洲兵鎮守要地,倘戎寇生心,恐鞭長莫及。荊、襄乃天下腹心,宜擇大將領滿兵數千駐防,無事則控制形勢,可以銷奸宄之萌;有事則提兵應援,可以據水陸之勝。”疏下部,格不行。復請以湖廣總督移駐荊州,從之。
進吏部尚書。三年,拜保和殿大學士。時輔臣柄政,論事輒爭執,裔介調和異同,時有所匡正。預修世祖實錄,充總裁官。九年,典會試。是年內院承旨會吏、禮二部選新進士六十人,試以文字,擬上中下三等入奏,上親定二十七人為庶吉士。御史李之芳劾裔介所擬上卷二十四人,先使人通信,招權納賄;並謂與班布爾善相比,引用私人。班布爾善官大學士,黨鰲拜,伏法。上命裔介復奏,裔介疏辨,並言:“臣與班布爾善同官,論事輒齟。以鰲拜之執焰,足跡不至其門,豈肯附班布爾善?臣服官以來,彈劾無所避忌。前劾劉正宗,其黨切齒於臣者十年於茲。之芳,正宗同鄉,今為報復。”因自請罷斥,疏下吏部會質。之芳力爭,裔介自引咎。部議以之芳劾奏有因,裔介應削秩罰俸,上寬之,命供職如故。
十年,以老病乞休,詔許解官回籍。世祖實錄成,進太子太傅。二十五年,卒,賜祭葬如制。
裔介居言路最久,疏至百餘上,敷陳剴切,多見施行。生平篤誠,信程、朱之學,以見知聞知述聖學之統。著述凡百餘卷,大指原本儒先,並及經世之學。家居十六年,躬課稼穡,循行阡陌,人不知其為故相也。雍正間,祀賢良祠。乾隆元年,追諡文毅。

褒貶

湯斌魏象樞、魏裔介等雖強稱宋學名家,但對宋學並無什系統研究,僅以朱學仰承滿清朝廷意旨,以達通顯貴裝點門面而已。
魏裔介人仕在清初,其時是一個特殊時期。明朝滅亡,一清兵人主中原。面對戰亂、災荒頻仍的社會現實,清政府急需用正確的政策措施來恢復生產、安定人心,穩定清朝的統治。魏裔介在此背景下,身為朝廷重臣,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內贊政典,外籌軍務,皆中機要。其奏議在國計、民生、吏治、軍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文集目錄

《兼濟堂文集》共分二十卷。卷一、卷二為奏疏,卷三至卷八為序文,卷九為書,卷十為尺牘,卷十一為傳,卷十二為墓志銘,卷十三為祭文碑文,卷十四為論,卷十五、卷十六為雜著,卷十七至卷十九選錄魏裔介所作的各體詩歌,卷二十為魏裔介的年譜。
魏裔介為官清廉,剛直不阿。他激流勇退,年未衰而辭朝,晚年以著書自娛,著有《希賢錄》、《昆林論抄》、《古文欣賞集》、《陰符經註解》、《樗林偶筆》等著作上千卷,總稱《兼濟堂文集》。此外還有《嶼舫詩集》、《瓊琚佩語》等傳世。

經典語錄

~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
~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欲當大事,須是篤實。
~精神不運則愚,氣血不運則病。
~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處有事當如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詩作選錄

過傅掌雷太史曉園

自有滄洲意,瀟然三徑清。藉花能醉客,坐樹不妨鶯。著述淹風雨,交遊念死生。濁醪君不惜,一晤一回酲。

送友人白青玉歸

故園一片月,相照共生平。儉歲無憂色,山田惟力耕。床頭留舊釀,世事盡浮名。余亦明年去,閒看春草生。

和紀伯紫

鐘山醉老太平春,自與雲霞道氣親。三代尚存惟我輩,百年獨步見斯人。久居深巷絕華轂,恥向侯門吐錦茵。高隱從來思濟世,殷勤屬我作良臣。

學術研究:

主要研究魏裔介政治生涯的文章有王政堯先生的《論清代名臣魏裔介》(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04期)。
文學方面,研究魏裔介 的理學的文章有王勝軍的《論魏裔介的復性之學》(貴州社會科學2009年第07期),潘志鋒的《魏裔介的道統論》(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03期)對魏裔介生平做大致概括的文章有李建麗、史雲征、李振奇的《魏裔介及其家族墓誌綜考》(文物春秋1996年),劉水雲的《魏裔介》(溫州師 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06期),王秀彥 《清初名臣魏裔介》 (邢台師範高專學報2000年第01期),以及研究魏裔介的詩歌的文章——張壇茹《清初名臣魏裔介的為詩之道》(青年文學家2010年第01期)

相關書籍:

大清國相魏裔介》,魏國靜、高玉昆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3月,ISBN 9787546323091
名相春秋:清初重臣魏裔介》,魏重陽著,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公司:花山文藝出版社,2011年1月1日(第1版),ISBN 7807559233

文物:墓志銘

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一級貞庵魏公墓志銘
魏裔介

魏裔介書法

清 魏裔介 書法立軸 綾本 天渡樓收藏
清 魏裔介 書法立軸 綾本 天渡樓收藏清 魏裔介 書法立軸 綾本 天渡樓收藏
清 魏裔介 書贈海虛道兄綾本 天渡樓收藏
清 魏裔介 書贈海虛道兄綾本 天渡樓收藏清 魏裔介 書贈海虛道兄綾本 天渡樓收藏
魏裔介書法魏裔介書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