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十八王公廟

高雄十八王公廟

高雄十八王公廟坐落在西子灣景區,依山而建,面向高雄港。山上與台灣第一棟洋樓清代英國領事館為伴;俯視山下,是台灣中山大學;登高眺望,西子灣美景盡收眼底,風景怡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雄十八王公廟
  • 地理位置:台灣省高雄
  •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947平方千米
  • 郵編:000800
公廟景色,公廟傳說,歷史沿革,

公廟景色


高雄十八王公廟高雄十八王公廟
高雄十八王公廟,傍山而建,面向西子灣。有一條修建成蜿蜒階梯的山道,沿山道上山,就是十八王公廟。十八王公廟雄踞於高雄港入口處的山岬上,廟前陡峭蜿蜒的階梯,傳聞意在考驗信徒「無誠勿登」,蜿蜒的階梯的護牆上紅漆書寫著“歡迎光臨靈興殿十八王公廟”。登高遠眺,視野寬闊;俯視西子灣之景,美不勝收。

公廟傳說


十八王公廟源於康熙23年(1684年),據說在清朝時,曾有17位福州富紳相偕乘船到普陀山進香,不幸遭海難而喪生,屍體漂流至石門沿岸,僅一隻隨行的忠犬存活,但仍以身殉主;當地居民感其義行,遂將忠犬與17人合葬一冢,並建廟奉祀,名為十八王公,此後即不斷傳出十八王公顯靈的故事,因而打開了盛名。
陽廟陽廟
十八王公廟的建築風格上有傳統的閩式風格,廟宇門口石柱上的盤踞著龍形石雕,山門上方有大型神化人物石雕。因十八王公廟,有陰廟(情人禁地)一說,所以在廟門欖特意標註:本廟主神「北極玄天上帝」陽廟。

歷史沿革

緣康熙23年(1684年),一艘由大陸而來之漁船,在西子灣海灘處,遇風暴而不幸沉沒,18位船員經一番海上生死之斗,終脫險登上在西子灣岸上(當時地名為洋路灣或洋子灣)。該處荒涼林投叢生,蚊蟲猖獗,為早來之移民所不願墾殖,此十八位先祖團結一致,不辭辛苦,胼手胝足,努力開墾。後被清屬鳳山縣衙官員誤認為叛民,集體格殺,附近居民念其平日和睦敦鄰,樂善好施,慘遭冤殺,就收殮其遺體合建一所低矮之祠堂於今壽山洞口之山麓上,以敬仰其臨難共生死暨墾荒之精神。嗣後他們救苦救難之事跡,不斷地傳開,他們雖因冤死,但顯赫英靈,協助保佑百姓之事跡卓著,世人為感仁心救世之神靈,並紀念先祖之德,故尊稱「十八人公」。後因其仁心救世之事跡感動天地,由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奏請玉皇大帝敕封為「十八王公」。

靈興殿今之靈興殿,據傳當年蔣介石駐西子灣行館時,曾到舊廟散步,從隨從副官查明典籍,命其廟為「靈興殿」,以敬仰先祖之精神。
日本人占據台灣後開闢高雄港,開鑿壽山洞口即今西子灣隧道時,工程進行中常發生災難,工人死傷無數,後來有人向日本官府及包商提議,向十八王公祈禱保佑,終於平安無恙而完了此兩大艱巨工程,奠定了高雄貿易、經濟、觀光、交通之發展基礎,此為十八王公之神威。
由於西子灣隧道之開鑿,先祖們小祠堂由日本人與我同胞合資,遷移至西子灣沙灘(現中山大學填平為運動場)之壽山麓下建成廟宇,永為世人膜拜。十八王公由小祠堂到建廟宇供人膜拜已有三百多年,其香火鼎盛,流傳至今。
一九八零年西子灣畔的台灣中山大學擴校,廟宇位於校區內,廟宇與校區環境性質相異,為配合發展教育及不影響學校擴校,遷現址(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十八號)建廟,於一九八二年破土動工,至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竣工。巍峨廟宇與高雄港碧波相輝映。山靈水秀,氣勢磅礴,香火鼎盛,臨登膜拜,不僅可祈求平安,並可眺望高雄港天然美景及各種船舶進出港口的動態景觀,尤其黃昏之際,欣賞繽紛彩霞,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靈興殿靈興殿
一九八零年西子灣畔的台灣中山大學擴校,廟宇位於校區內,廟宇與校區環境性質相異,為配合發展教育及不影響學校擴校,遷現址(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十八號)建廟,於一九八二年破土動工,至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竣工。巍峨廟宇與高雄港碧波相輝映。山靈水秀,氣勢磅礴,香火鼎盛,臨登膜拜,不僅可祈求平安,並可眺望高雄港天然美景及各種船舶進出港口的動態景觀,尤其黃昏之際,欣賞繽紛彩霞,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