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遵裕

高遵裕(1027~1086),字公綽,亳州蒙城(今屬安徽)漆園鎮十里井村高莊人。武烈王高瓊之孫,高繼宣之子,宣仁高皇后伯父。善言詞,曉武略。真宗時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英宗時,曾任鎮戎軍駐泊督監。宋神宗即位,以其與夏人交涉得體擢知保全軍(今陝西志丹縣)。主管西路羌部,駐古渭寨(今甘肅隴西縣),訓羌兵,教以軍法。宋神宗熙寧初,任秦風路(今陝西鳳翔縣)沿邊安撫副使,知通遠軍(治今甘肅環縣)軍事。熙寧二年(1069),擢升引進副使、帶御器械。當年,破西夏軍於野人關(今陝西蒲城縣西北),據武勝城。因功詔知鎮洮軍軍事、進西上闔門使、榮州刺史,充總管,復知通遠軍,加岷軍(治今甘肅岷縣)刺史。

基本介紹

  • 本名:高遵裕
  • 字號:公綽
  • 所處時代:北宋
  • 出生地:亳州蒙城漆園鎮十里井村高莊
  • 出生時間:1027
  • 去世時間:1086
人物簡介,主要作為,

人物簡介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知慶州(今甘肅慶陽縣)、節制涇原兵。
這年,神宗決定兵分五路討西夏國。鑒於高遵裕在西部守邊多年,數立戰功,乃命他擔任一路軍馬主帥。神宗母宣仁高太后聞知,向神宗說:“我伯父高遵裕報國忠心,不後於別人,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氣度太小,虛榮心強,不容別人之功高於他。既這樣那么攻城守地總想把功勞歸己,不許他將所得。這短處易致失敗,一旦失敗,後果不堪構想,所以他只能作副將,不能命他作主帥。”神宗剛愎自用,不聽母勸,仍命高遵裕為一路兵馬主帥,率步兵主帥,率步騎5萬,於磨移隘(今甘肅臨潭縣境內)破夏軍10萬之後,今兵軍事要地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城下,四面攻城,指日可待。高遵裕得報,頓起嫉心,決意搶立此功,命令劉昌祚停止進攻。三日後高遵裕率軍到靈州時,西夏軍已做好準備,從靈州城南面,決開黃河七級大渠,剎時波濤洶湧,灌進宋營和數十里平川,淹死者千萬。時值隆冬,大雪紛飛,給養又絕,而夏國10萬騎兵從三個方面緊追圍攻,宋軍無力抵抗,四路潰敗。高遵裕、劉昌祚兩路僅存萬餘殘兵敗歸。神宗夤夜得報,十分氣惱,撤去高遵裕的職務,將之貶為郢州(今湖北鍾祥)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復為右屯衛將軍,主管中嶽廟。卒贈永州團練使。紹聖中,崇贈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

主要作為

西夏軍圍河州(今甘肅臨夏縣)、岷州,道路被西夏軍封鎖,數月不通。有些人議請撤兵將從西門、南關出城合擊,西夏軍敗走。以功進團練使、龍神衛都指揮使,知熙州(治今甘肅狄洮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