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匱要略

《高注金匱要略》,四冊。清代高學山(字漢峙)注,約成書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書前有王邈達序。末冊佚二頁,由王氏補筆。書中自“臟腑經絡先後病”至“果實菜谷”二十五篇逐條詳加注釋。注文以天地氣化陰陽浮沉之理分析雜病症情、診斷及方義,敘述精微,見解獨到,並與《內經》、《傷寒論》及諸家方書融會貫通。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高注金匱要略》
  • 作者:高學山(字漢峙)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流傳版本,校注、整理,作者簡介,章節目錄,內容簡介,

流傳版本

現存高氏稿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出版。

校注、整理

本書原無刊本,近人王邈達購得稿本後,發現末冊佚去2頁(約1300餘字),遂予補訂,使成全帙。

作者簡介

高學山,清初醫家。字漢峙,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精研仲景之學,擅長傷寒雜病,於仲景之旨頗多發明。如論傷寒必兼中風;謂風寒不從皮毛而入經絡、從口鼻而入胸分者,仲景概用吐法;而喻昌《尚論篇》則改寒為痰,立痰病一門,是抹煞仲景一大法等。其對仲景三陽用針法、少厥二陰用灸法亦予以注意,撰成《傷寒尚論辨似》、《金匱要略注》(後改名《高注金匱要略》)等。1872年陳勉亭獲《傷寒尚論辨似》抄正,予以校補,參以己見,終成完帙。

章節目錄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第一
濕病脈證第二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血痹虛勞病脈證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治第十四
黃疸病脈證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內容簡介

本書之《金匱》原文系據北宋林億整理本。每篇於各段原文後,均以高氏之注文為主,並適當參酌前賢之注論。該書重點論述《金匱》雜病之證治,闡發仲景原文意旨亦較明晰;而對雜病之病機、診斷、方義等詮釋頗詳,但其中也不免摻雜某些主觀、附會之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