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峰(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景峰(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景峰,男,1974年3月出生,博士,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景峰
  • 出生日期:1974.3
研究方向,主要學術任職,工作經歷,學習經歷,教學,主持的科研項目,參加的科研項目,發表的論文及主要著作,譯著:,編著:,發明專利:,
高景峰

研究方向

水處理,具體興趣包括:環境微生物分子生態學、污泥好氧顆粒化技術、污水脫氮除磷技術、生物吸附(染料廢水、重金屬廢水等)、環境催化等。

主要學術任職

IWA(國際水協會)會員; 《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國際期刊的審稿專家。《環境科學學報》、《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學報》、《安全與環境學報》等中文核心期刊審稿專家。

工作經歷

2012.7.12至今,博士生導師
2010.12.18至今,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
2004.1-2010.12.17,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副教授
2005.8-2005.11,加拿大UBC和SFU大學,培訓與交流 2001.7-2003.12:
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講師

學習經歷

1998.9-2001.7,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工程專業,博士,導師:彭永臻 教授。
博士論文:SBR法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線上模糊控制的基礎研究
1996.9-1998.7,哈爾濱建築大學,水力學與河流水體動力學,碩士,導師張維佳教授
1992.9-1996.7,哈爾濱建築大學,給水排水專業,本科

教學

[1] 水質工程學I(雙語教學,本科課程)
[2] 水質工程學II(本科課程)
[3]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的理論與技術(研究生課程).

主持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078007,2011.1-2013.12):不同污水脫氮工藝中AOA和AOB的種群數量和組成特徵;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50508001,2006.1-2008.12):間歇式好氧顆粒污泥反應器的快速啟動和穩定維持;
[3]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12007,2011.1-2013.12):污水氨氧化過程中古菌與細菌相對貢獻的研究;
[4]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082007,2008.1-2010.12):新型好氧往復連續流顆粒污泥反應器的基礎研究;
[5]北京工業大學“京華人才”,2013.1-2015.12
[6]2011年度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畫中青年骨幹人才(PHR20110819,2011.1-2013.12):農業廢棄物生物吸附去除水中染料的套用基礎研究。
[6]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計畫面上項目(KM200510005020,2005.1-2007.12):內循環顆粒污泥床硝化後實現反硝化除磷的基礎研究;
[7]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A類(2006A10,2006.9-2009.9)。

參加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9778024,1998.1-2000.12):活性污泥法絲狀菌污泥膨脹的控制與防止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9878016,1999.1-2001.12):SBR法的線上模糊控制系統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0138010,2002.1-2005.12):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智慧型控制理論、方法和技術
[4] "863計畫"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水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城市污水SBR處理工藝的設備成套化研究(2004AA601020,2004.7-2007.12)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重大合作項目(2004.10-2007.9):污水脫氮除磷新理論、新工藝及過程控制

發表的論文及主要著作

譯著:

[1] 高景峰,彭永臻 譯. 污水處理系統的建模、診斷和控制.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64.5萬字)

編著:

[1] 環境科學大辭典(修訂版),編委,7萬字,負責水污染控制部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 程皓,白雪,郝莉,高景峰,何豐平,黃中權. GB/T 26923-2011,《節水型企業 紡織染整行業》,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1

發明專利:

[1] 高景峰, 陳冉妮, 彭永臻, 蘇凱, 張倩. 一種處理生活污水亞硝化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方法: 200910082203.9[P]. 2011年01月07日.
[2] 高景峰, 陳冉妮, 彭永臻, 蘇凱, 張倩. 生活污水常低溫同時脫氮除磷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方法: 200910082222.1[P]. 2011年02月25日.
論文:(*:通訊作者)
1) He, Y.; Gao, J. F.*; Feng, F. Q.; Liu, C.; Peng, Y. Z.; Wang, S. Y.,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apid decolorization of azo, anthraquinone and triphenylmethane dyes by zero-valent ir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179, (1-3), 8-18. (封面論文,Cover Paper,SCI、EI檢索,SCI影響因子:3.461)
2) Gao, J. F.*; Wang, J. H.; Yang, C.; Wang, S. Y.; Peng, Y. Z., Binary biosorption of Acid Red 14 and Reactive Red 15 onto acid treated okara: Simultaneous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wo dyes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71, (3), 967–975. (SCI、EI檢索,SCI影響因子:3.461)
3) Gao, J. F.*; Zhang, Q.; Wang, J. H.; Wu, X. L.; Wang, S. Y.; Peng, Y. Z., Contributions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the biosorption of dyes by aerobic granul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 (2), 805-813. (SCI、EI檢索,SCI影響因子:4.980)
4) Gao, J. F.*; Zhang, Q.; Su, K.; Wang, J. H., Competitive biosorption of Yellow 2G and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G onto inactive aerobic granule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wo dyes by first-order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 and isotherm studi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 (15), 5793-5801. (SCI、EI檢索,SCI影響因子:4.365)
5) Gao, J. F.*; Zhang, Q.; Su, K.; Chen, R. N.; Peng, Y. Z., Biosorption of Acid Yellow 17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non-living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0, 174, (1-3), 215-225. (SCI、EI檢索,SCI影響因子:3.723,ESI高被引論文,2010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截止2013年1月1日,被引37次)
6) Gao, J. F.*; Wang, J. H.; Yuan, Q.; Yang, C.; Wang, S. Y.; Peng, Y. Z.,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chestnut shell for the removal of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G from aqueous solution.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1, 36(1-3): 141-151. (SCI檢索)
7) Gao, J. F.*; Wang, J. H.; Wu, X. L.; Zhang, Q.; Peng, Y. Z., Protonated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as a potential low-cost bio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Reactive Red 15 from aqueous solution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1, 20, (1), 51-62. (SCI檢索)
8) Gao, J. F.*; Chen, R. N.; Su, K.; Zhang, Q.; Peng, Y. Z., Inactive aerobic granules as bio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anionic azo dye Acid Red 14 from aqueous solution:Isotherms,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9, 18, (9A), 1681-1691. (SCI檢索)
9) Peng, Y. Z.; Gao, J. F.; Wang, S. Y.; Sui, M. H., Use of pH as fuzzy control parameter for nitrification under different alkalinity in SBR proces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47, (11), 77-84. (SCI、EI檢索)(第一作者為導師)
10) Peng, Y. Z.; Gao, J. F.; Wang, S. Y.; Sui, M. H., Use pH and ORP as fuzzy control parameters of denitrification in SBR proces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46, (4-5), 131-137. (SCI、EI檢索)(第一作者為導師)
11) 高景峰*; 張倩; 王金惠; 蘇凱; 彭永臻, 顆粒活性炭對SBR反應器中好氧顆粒污泥培養的影響研究. 套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2, 20, (3), 345-354. (EI檢索)
12) 高景峰*; 蘇凱; 陳冉妮; 張倩, 好氧顆粒污泥在酸性紅14廢水中的形成及降解酸性紅14機理的初步研究.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11, 11, (1), 25-29.
13) 高景峰*; 蘇凱; 陳冉妮; 張倩; 彭永臻, 不同儲存方法對好氧顆粒污泥恢復的影響. 套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1, pp 408-415. (EI檢索)
14) 高景峰*; 蘇凱; 張倩; 陳冉妮; 彭永臻, 底物種類和濃度對好氧顆粒污泥絲狀菌膨脹的影響.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2011, pp 1027-1032. (EI檢索)
15) 高景峰*; 陳冉妮; 蘇凱; 張倩, 好氧顆粒污泥對酸性紅B的生物吸附模型研究.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10, 10, (1), 25-30.
16) 高景峰*; 陳冉妮; 蘇凱; 張倩; 彭永臻, 同步脫氮除磷好氧顆粒污泥形成與反應機制的研究. 環境科學 2010, 31, (04), 1021-1029.
17) 高景峰*; 陳冉妮; 蘇凱; 張倩; 彭永臻, 好氧顆粒污泥同時脫氮除磷實時控制的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010, 30, (02), 180-185. (EI檢索)
18) 高景峰*; 蘇凱; 陳冉妮; 張倩; 王金惠; 彭永臻, 連續進水對好氧顆粒污泥穩定維持的影響. 環境科學學報 2010, 30, (07), 1377-1383.
19) 高景峰*; 蘇凱; 張倩; 陳冉妮; 王金惠; 彭永臻, 不同碳源培養的成熟好氧顆粒污泥的分形表征. 環境科學 2010, 31, (08), 1871-1876.
20) 高景峰*; 張倩; 蘇凱; 王金惠; 彭永臻; 王淑瑩, 好氧顆粒污泥對水溶液中酸性淡黃2G的生物吸附. 環境化學 2010, 29, (06), 1127-1134.
21) 陳冉妮; 高景峰*; 郭建秋; 蘇凱; 張倩, 好氧顆粒污泥同步脫氮除磷的常溫啟動和低溫維持. 環境科學 2009, 30, (10), 2995-3001.
22) 高景峰*; 陳冉妮; 蘇凱; 張倩, 好氧顆粒污泥生物吸附酸性紅B的試驗研究.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09, 9, (6), 50-54.
23) 高景峰*; 郭建秋; 畢環宇; 陳冉妮; 蘇凱, 間歇式除磷好氧顆粒污泥反應器的快速啟動. 環境工程 2008, 26, (01), 15-18.
24) 高景峰*; 郭建秋; 陳冉妮; 蘇凱; 彭永臻, 三維螢光光譜結合化學分析評價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 環境化學 2008, 27, (05), 662-668.
25) 高景峰*; 郭建秋; 陳冉妮; 蘇凱; 彭永臻, SBR反應器排水高度與直徑比對污泥好氧顆粒化的影響. 中國環境科學 2008, 28, (06), 512-516. (EI檢索)
26) 高景峰*, 沉澱時間及生物膜對實際生活污水形成好氧硝化顆粒污泥的影響. 環境科學 2007, 28, (06), 1245-1251. (EI檢索)
27) 高景峰*; 王淑瑩; 彭永臻, 《水質工程學》視頻教學系統的製作和初步套用.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07,, (03), 35-37.
28) 高景峰*; 周建強; 彭永臻, 處理實際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好氧顆粒污泥的快速培養. 環境科學學報 2007, 27, (10), 1604-1611.
29)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有機碳源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好氧脫氮的影響.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05, 5, (06), 11-15.
30)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污水生物處理模糊控制的研發現狀.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4, 27, (01), 90-93.
31)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人工神經網路和專家系統在污水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套用.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04, 26, (01), 31-32,38.
32)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以pH作為SBR法硝化過程模糊控制參數的基礎研究.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3, 9, (05), 549-553.
33)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SBR法反硝化過程模糊控制器的設計和碳源投加方式的選擇. 環境科學學報 2003, 23, (06), 733-737.
34)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溫度對亞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響. 高技術通訊 2002, 12, (12), 88-93.
35)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SBR法反硝化模糊控制參數pH和ORP的變化規律. 環境科學 2002, 23, (01), 39-44. (EI檢索)
36)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DO和ORP與SBR法硝化反硝化的相關關係. 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 2002, 35, (01), 61-65,93.
37)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SBR法去除有機物、硝化和反硝化過程中pH變化規律. 環境工程 2001, 19, (05), 21-24.
38)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曾薇, 不同碳源及投量對SBR法反硝化速率的影響. 給水排水 2001, 27, (05), 55-58.
39) 高景峰*; 彭永臻; 王淑瑩; 曾薇; 隋銘皓, 以DO、ORP、pH控制SBR法的脫氮過程. 中國給水排水 2001, 17, (04), 6-11. (EI檢索)
40) 彭永臻; 高景峰; 王淑瑩, 模糊控制在污水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套用. 環境科學學報 2001, 21, (S1), 143-148. (第一作者為導師)
41) 彭永臻; 高景峰; 隋銘皓, 活性污泥法動力學模型的研究與發展. 給水排水 2000, 26, (08), 15-19. (第一作者為導師)
培養的碩士:
[1] 已畢業:郭建秋(2005級);陳冉妮(2006級);蘇凱(2007級);張倩(2008級);王金惠(2009級) 張倩、王金惠獲北京工業大學“科技之星(1/10)”;陳冉妮、蘇凱、張倩、王金惠連續四年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張倩、王金惠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畢業生。
[2] 在讀:羅欣(2010級);吳桂霞(2011級);李婷(2012級)
教學:
[1] 講授過《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質工程學1》、《水質工程學2》、《環境工程學基礎(水)》、《環境監測課程實驗》、《環境監測綜合實驗》、《水質工程學實驗技術1》、《水質工程學實驗技術2》、《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排水管網工程課程設計》等10門本科生課程;
[2] 1門研究生課程:《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
[3] 指導本科畢業論文41人,指導碩士研究生8人(已畢業5人)。
[4] 2004年,《水質工程學1》北京工業大學第三批雙語教學立項,至今已經講授8年。
[5] 主持完成北京工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城市污水處理視頻教學系統的研究》,共攝製了16個污水處理廠的視頻教學系統。
[6] 培養的3名本科生(畢環宇、和陽、馮放晴)獲校優秀畢業論文;1人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和陽)
[7] 指導2名本科生(馮放晴、楊辰)獲2009年、2010年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
[8] 指導5名本科生(和陽、袁泉、楊辰、鄭曉橋、張志紅)主持北京工業大學星火計畫。
獲獎
[1] 作為主講教師(第2),《污水處理新理論與新技術》,2012年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2] 作為主講教師,《水質工程學》於2005年獲批北京市精品課程,2006年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
[3] 作為骨幹成員,2007年,“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4] 作為骨幹,“水污染控制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團隊”獲2005年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畫學術創新團隊稱號。
[5] 作為主要完成人(第5),2012年《構建“名師、名專業、名課程、名教材”平台,可持續培養環境工程創新人才》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6]北京工業大學2012年教學優秀獎(個人), JXYX2012-23
[7]2012年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指導碩士王金惠)。
[8]2011年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指導碩士張倩)。
[9]2010年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指導碩士蘇凱)。
[10]2009年北京工業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指導碩士陳冉妮)。
[11]2008年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12] 2008年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一等獎。
[13] 2007年,北京工業大學第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理工組)校級三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