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

《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是陳春花老師寫給青年學子的一本啟迪性著作。對於今天的青年人來說,這個現代社會意味著變化、競爭和發展;意味著學習、進取和超越;意味著為現在付出汗水,為明天奠定基礎;意味著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意味著個體人格的不斷完善;更意味著能夠融入社會並貢獻價值。

所有的成功都源於你如何設計自己的生活,而大學時光是人生活中最特別的時間段。因為當你擁有這段時光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具有知識的培育和知識的營養,具有開始人生征程的厚實的知識基礎,因此大學時期所達成的高度,就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而這個高度就是你對社會、對人生價值的一個標誌。

基本介紹

  • 書名: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
  • 作者:陳春花
  • ISBN:978-7-111-54566-8
  • 頁數:192頁
  • 定價:39.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9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目錄,再序,序,作者簡介,

目錄

再序 成功是一種進步的過程
序 渴望成功
成功的四個基本認知 1
第一個認知:你會取得驚人的成就 2
第二個認知:人人都能成功 8
第三個認知:行動是成功的因素 13
第四個認知:你有無限的心理能量 17
第一項修煉 永遠懷有夢想 23
保有理想 26
面對現實 31
目標的力量 34
提升夢想 46
第二項修煉 要探索更多的東西 53
智慧 54
成功只是付出更多一點 60
創造性的思考 65
控制注意力 73
第三項修煉 正確的心態 85
歸零的心態 88
積極的心態 93
學會心定 98
學會感恩 102
第四項修煉 時間的價值 109
年輕的唯一資本就是時間 111
合理安排時間 113
時間四象限 114
管理時間的技巧 115
第五項修煉 快樂的溝通 122
溝通的行為準則 124
溝通的策略和技巧 127
主動關心別人136
溝通的小故事 140
第六項修煉 激勵自己 143
了解自己 145
擁有希望 148
發揮長處 149
為自己找一位導師 152
第七項修煉 立即行動 155
當日事當日畢 157
現在是你的所有 158
成功計畫 161
手比頭高 163
結 語 169
一句諍言 170
一位盎格魯主教的遺言 171
參考文獻 173

再序

成功是一種進步的過程
在與年輕人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關於成功的定義,有著巨大的差異,本書出版後,閱讀過這本書的年輕人也會發郵件來問,到底什麼才算是“成功”?傾聽大家的問題,觀察身邊的各色情形,的確發現,如果不能夠很好地定義成功,是會帶來一些混亂。也許在一些人看來的“成功”,是對很多人的傷害,甚至是對社會的傷害。
那么到底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查閱字典,成功的定義非常簡單而明確:成功就是達成預期目標。對於成功的定義,人們之所以有著各種不同的理解,是因為對於目標本身有著迥異的評價標準,有些時候你自己認為成功了,相對於其他人來說,也許不算什麼;在很多人看來是成功的目標,但是在社會整體上卻可能是失敗的。所以成功本身雖然定義明確,但是評價標準卻是千差萬別。
所以,如何定義成功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因為不同的定義,導致的結果會完全不同,甚至需要特彆強調的是,成功本身應該是一個中性詞,無法完全從褒義的方向去詮釋,因為它也有破壞性的一面。那些自認為成功卻傷害其他人的事例,那些自認為成功卻傷害了人類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我們的確更需要界定自己的價值觀,界定自己的評價標準,否則會陷入困頓之中。
在大多數情形中,我們可以理解成功是褒義的,所以追求成功、渴望成功都是激動人心、激勵行為的,這也是人們對於成功的基本理解與判斷。我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討論成功,那就是正向的、積極的、有益於社會與人類的成功,這是本書探討的基礎,也是我所謹守的價值判斷。在這樣共識的基礎上,對於成功的定義依然是不同的,因為人們對於貢獻的大小、發揮作用的大小,以及價值貢獻的大小、期待的標準不同,也就定義了成功的不同。
所以很多人認為只有做出巨大貢獻,創造了巨大價值的人與事,才算是成功,因此大家會認為行業領袖才是成功的,而那些默默生活與工作的人就不算是成功。更可惜的是,今天財富似乎變成了唯一的價值評價標準,成功在很多人看來與擁有財富成正比,我不反對用財富作為評價標準,只是不贊同這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看到很多年輕人急於求得財富而做出各種努力,忽略了生活甚至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覺得很是痛心,這也是寫作此書的另外一個目的。
我非常喜歡以下這些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愛因斯坦說:“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這個成功的公式直截了當地告知人們,成功是一系列的努力和行動,沒有坐享其成的成功,也沒有不付出艱辛的成功。盧梭說:“成功的秘訣,在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的確,成功與失敗之間只有一個小小的差距,那就是失敗者先放棄,而成功者一直堅持。如果去研究那些成功者共同的特質,其中最明顯的特質就是韌性與堅持,喜歡伏爾泰的一句名言:“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劍至死都不能離手。”這樣的追求、這樣的韌性、這樣的氣魄,成就伏爾泰,也成就那些偉大者。所以拉爾夫福特認為:“成功,是內心的造就。”成功是一種自我的驅動,內在需求,想要成功的人,不會在意外在的環境,不會屈服於壓力,更願意接受挑戰。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在去南極的路上,我同樣是被那些探索極限、認知人類的勇士們所鼓舞,才選擇去南極感受挑戰與極限,在船上17天的時間,一方面去領略大自然之浩瀚與無窮,一方面去體味寒冷、颶風與孤獨,慶幸的是我可以與同伴克服這些困難,而且還把這本書寫完。支撐自己去做這一切的動力,就是來自於內心的召喚,來自於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挑戰自己的熱切願望。
所以,我為成功下的定義會有些不同的內涵,成功是一種進步的過程。只要你不斷進步,就意味著你已經成功。成功並不是你得到了什麼,並不是財富,並不是名利,並不是付出與獲得之間的較量。成功是一系列的努力與進步,只要因為你,一切都變得更美好;只要因為你,周遭的人與事都變得更加進步;只要因為你,每一天都有成長的痕跡。在我看來,你已經獲得了成功。
2000年,我開始第一次為大學生開設關於如何度過大學生活的講座,那是我第一次認真思考每一天與一生的關係,也是我第一次梳理自己對於成功的理解。這個講座,因為學生們喜歡,持續開設了10年,終於在2010年整理成書,取名為《從現在出發:大學生的七項修煉》。這本書出版後,獲得讀者喜愛,我很開心。在編輯出版的過程中,華章公司前副總張渝涓建議我將此書改為針對新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她覺得這七項修煉對每個年輕人來說都是必要的。隨後我的策劃編輯袁璐先生也給出相同的建議,我接受兩位的建議,修改此書,把客群面擴大為所有青年人,所以就有了這本《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內容上沒有做太多的改變,因為在我看來大學生是一族高效能的年輕人。
成功,不單是指一種結果,更應該是一個過程、一種進步。在達到預期目標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陋習的改變,良好習慣的養成,困難的克服,甚至任何一小點的進步,只要是好的進步都是成功。這樣去理解成功並身體力行,人生會展現出成長及美好的畫面,會讓你感受到生命內在的力量,會讓一個人成為可以自我主導、貢獻價值的人。
陳春花
2016年7月30日於北京

渴望成功
一個學生在給我的郵件中寫道:
轉眼間,我已經進入大二下學期了。回想當初剛進學校時聽完你的講座後,突然覺得很有動力,覺得大學生活應該過得很充實,我也記住了你的一句話:“每個失敗者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可是只有成功者去做。”由於從小受父母的影響,我進大學後便一直有創業的想法。於是,從大一到大二我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和社團及學生工作,包括創業計畫大賽、數模建模比賽、管理競爭大賽,在協會和學生會也組織過不少活動,雖然比賽沒拿獎,活動舉辦過程中也時時遇到挫折,但我覺得每天都過得很充實。然而,當過完大二上學期期末時,我看到自己的成績,真的有些失落,因為成績很不理想,有幾科都是六十幾分。寒假,我一個人跑去滇西北,轉了半個月(差點兒在雪山中迷路回不來,“重返大自然的懷抱”),那時候我就一直在思考,大學四年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想想自己的創業夢,似乎還很遙遠,而且像大二上學期那樣,整天為了搞活動而經常曠課,值得嗎?學習和思考總結的時間減少了,因為經常被手頭上的事困住,結果生活得比較被動,沒什麼時間思考自己以後的事。本來想這學期認真學習,可不知怎的,提不起勁來,我發現自己缺乏一股動力,缺乏目標。創業?總覺得可望而不可即。家裡呢,從我剛上大學就叫我以後要么考研、要么出國。我是壓根就沒考慮過考研的,至於出國,難道隨大流想都不想就出國只為了“鍍金”?我都沒發覺自己最喜歡哪個專業,最嚮往哪所學校、哪個國家,儘管自己總覺得,出國能提升一個人的眼界與目光,這對創業是有利而無害的。老師,能否給我指點迷津?我不想這么一晃,在看似充實的生活中又過一個學期……
經常有學生寫給我類似的信,這些懷著夢想、興奮和激昂走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面對的竟然是無助、困惑、迷茫甚至是頹廢。當他們內心煎熬感受孤獨的時候,當他們獲得好的成績卻無法融入現實的時候,當他們背負著家庭的負債和姐妹的辛苦時,當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奔波於不同的招聘會場時,學生們萌生了讀書根本無用的念頭……這些雖然僅僅是一部分學生大學生活的寫照,但是更多的學生也的確無法確定大學生活與未來之間的必然聯繫,無法界定知識和命運之間的必然聯繫,更加無法知道“知識改變命運”這個命題的真實價值。也正因如此,當我漫步在校園的時候,看到的並不是朝氣蓬勃的面孔、風華正茂的身軀,反而是現實主義的行為、超越青春的老成以及疲憊倦怠的神情……這絕對不該是大學生的形象。如果不能回歸到激情、昂揚、意氣風發,大學時代就沒有價值。我多么期望學生們可以激發自己的熱情,可以為未來鑄就夢想和豪情,源於此觸動了我與學生們談談大學生活應該如何度過的話題。
夢想是這本書的靈魂所在,年輕人就應該渴望成功。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這個現代的社會就意味著變化、競爭和發展;就意味著學習、進取和超越;就意味著為現在付出汗水,為明天奠定基礎;就意味著成就別人同時成就自己;就意味著個體人格的不斷完善,更意味著能夠融入社會並貢獻價值。這個夢想任重而道遠。
埃莉諾·羅斯福曾經說,“未來屬於那些相信他們美好夢想的人”。的確是這樣,我還深深記得自己在20多年前看過的拿破崙希爾創立成功學的故事。18歲的希爾正在上大學,併為一家雜誌社工作,他有幸被派去採訪鋼鐵大王卡內基。卡內基很快發現希爾身上的創造性,他徵詢希爾是否願意從事對美國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非常願意。”希爾當即答應。在以後的20年間,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希爾訪問了包括福特、羅斯福、洛克菲勒、愛迪生、貝爾等著名人士在內的500多位成功者,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整整20年後,他完成了劃時代意義的八卷本《成功規律》。這部書成為激勵千百萬人獲得財富和權勢的教科書,同時希爾也成為美國社會享有盛譽的學者,此後希爾成為美國兩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顧問,他影響了兩位總統所做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又影響著美國歷史的進程。人,都應該有夢;人,都應該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天的大學生正經歷著從未有過的輝煌與變化的時代,正經歷著從未有過的可以創造奇蹟的時代。未來的光榮與夢想,召喚著你們追趕時代的腳步,加速奔跑。
哲學家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當明天變為今天,今天變為昨天,昨天變為遙遠的片斷,什麼能夠超越成為永遠?唯有信念永恆,唯有行動永恆,精神流傳。一切都源於一個起點和不斷的前行。
所有的成功都源於你如何設計自己的生活,而大學時光又是人生中最特別的時間段。當你擁有這段時光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具有知識的培育和知識的營養,具有開始人生征程的厚實的知識基礎,因此大學時期所達成的高度,就決定著人生的高度,而這個高度就是你對社會、對人生價值認知的一個標誌。我跟大家一樣,在自己是大學生的時候,還沒有想過這一段生活對我未來的人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可是當我一路走過來時,我才知道,大學時期的生活就是你未來所有經歷的起點,如果沒有這個起點,不把這個起點做到最好,那你未來的路會走得非常辛苦。基於這樣的一個考慮,我多年前就開始與同學們分享或者探討怎么樣把大學生活設計得更好,怎么樣讓人生的這個關鍵起點更具有豐厚的基礎、更具有競爭力和長久的影響。2006年秋天,我為華南理工大學新進入學校的教師做崗前培訓,當和這些新教師們談論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師時,我特彆強調了一個觀點,即教師最重要的職業素質是個人修養,而個人修養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你對自己職業追求的設計;二是社會認同。
自己職業追求的設計和社會認同這兩點就是個人修養。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可能不具備這樣的個人修養,缺少個人修養的訓練就無法獲得成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沒有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個人修養的訓練簡單地說就是對自己的每一段生活做出要求,了解和融入社會。順著這個思路,如何度過大學生活是你獲得成功必須回答的問題之一。
大學生活無論對哪個人來說,都有著非凡的意義,假設在這個階段你的要求不夠高,就有可能導致個人修養不夠。當個人修養不夠的時候,你就無法成為一個真正能夠對社會有價值的人,也就無法成功。因此我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我自己的學生們變成一個個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的人,以社會認同的生活設計原則讓大學階段生活得更美好。事實上,在當大學教師的所有時間裡,我不止一次地談論這個話題,當我每一次講解和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有一種溫故知新的感覺,每一次當我回顧怎么樣去規劃大學生活的時候,都確確實實感覺到這一段生活對自己的幫助巨大。
2010年秋天,我的女兒成為一名大學生,在她努力適應大學校園生活的時候,我們可以交流心得與體會。機械工業出版社的周中華先生、王磊女士為本書的出版做出了很多努力,而袁璐的幫助最後促成了本書的出版,我從內心裡感謝他們!更需要感謝的是我的學生,在華南理工大學承擔教師這個角色的25年時間裡,與學生的互動激發了我的熱情,他們成長的歷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
坦白地講,這是我寫得比較艱苦的一本書,因為這並不是我的強項。我想寫這樣的書只有兩種人能夠寫好:一種是成功的人,他們自身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勵志;一種是研究這個領域的人,他們掌握著大量的資料並具有研究的功底。可惜這兩點我都不具備,我只具備一點點對學生們的熱愛和深切的關注,這樣轉化出來的心得不知道是否如讀者所願。但是不管怎樣,寫好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還是非常高興,畢竟我超越了自己,恐怕對於人生的經歷來說也算是一個小的成功。
看來,成功就在你的身邊,成功就在你的腳下,只要你從現在出發。
陳春花
2010年11月30日於廣州天河

作者簡介

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先後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執行長,山東六和集團總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