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墩遺址

駱駝墩遺址

駱駝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宜興市新街鎮夏姜村唐南村,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駱駝墩遺址分南北兩區,南區在名為駱駝墩的自然崗地,北區在唐南村北,遺址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

駱駝墩遺址共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約400件,以及各類動物骨骼標本約2000件。駱駝墩遺址的發現推動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為研究太湖西部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證明了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對研究太湖流域乃至長江下游古代文明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2006年5月25日,駱駝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駱駝墩遺址
  • 地理位置:江蘇省宜興市新街鎮夏姜村唐南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74
  • 所處年代:新石器時代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駱駝墩遺址出現約在7000到5000年前,是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同時,駱駝墩一直也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源地。太湖是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形成的,而駱駝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前段。
駱駝墩遺址駱駝墩遺址
1959年,南京博物院和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駱駝墩遺址進行第1次探掘。
1962年,南京博物院和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駱駝墩遺址進行試掘。
2001年11月—2002年7月,南京博物院和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駱駝墩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309平方米。

遺址特點

規模布局
駱駝墩遺址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平均約為3米。駱駝墩遺址分南北2個區,兩區相隔約500米。南區在俗稱“駱駝墩”的丘陵崗地,是一高出地面約15米、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土崗;北區在唐南村北,地表之下即為文化層堆積。北區的西部、西北部、北部及東北部有河道呈半環繞狀,東南部為平地。
地層堆積
駱駝墩遺址文化層堆積分布不均,可分為10層。第1層為表土層,灰黑色,土質疏鬆,厚15-35厘米;第2層主要分布於整個發掘北區的中部偏西,為灰白土層,土色略偏黃,土中夾有少量的紅燒土顆粒,地層年代為良渚文化時期;第3層位灰黃土層,土質緊密,距地表20-70厘米,厚25-45厘米,夾雜有較多的紅燒土顆粒;第4層為青灰土層,土質緊密,距地表50-100厘米,厚10-55厘米,夾雜一定數量的紅燒土顆粒;第5層則集中分布於整個發掘北區的東南角,為灰白土層,土質潮濕純淨緻密;第6層位黑土層,土質鬆軟,距地表90-100厘米,厚0-40厘米, 主要分布於北T5131、 北T5132、北T5135等探方;第7層為黃綠土層,土質緊密潮濕,距地表80-165厘米,厚0-60厘米,夾雜一定數量的紅燒土塊和紅燒土顆粒;第8層為綠灰土層, 土質鬆軟較淤,距地表85-165厘米、厚0-45厘米;第9層為灰黃土層,土質緊密細軟,距地表130-200厘米,厚0-65厘米;第10層為黑色泥炭層,土質緻密潮濕,為一層泥炭夾一層淤泥,再夾一層泥炭,形成夾心餅乾狀的堆積,距地表135-245厘米,厚15-65厘米;第10層下為土質緻密純淨的青黃色生土。
駱駝墩遺址考古發掘駱駝墩遺址考古發掘

文物遺存

2001年—2002年,南京博物院和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對駱駝墩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包括墓葬52座、瓮棺39座、灰坑5座、房址3座、大型貝類及螺殼堆積1處、祭祀遺蹟4處,其中有瓮棺葬等。另外,還發現了崧澤文化時期的墓葬1座、灰坑2座,良渚文化時期的墓葬3座、灰坑3座,以及廣富林文化時期的文化堆積等。遺址內共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約400件,以及各類動物骨骼標本約2000件。陶器器形有足為側三角形的鼎、罐、圈足器、豆、缽、釜、 盉等,紋飾多弦紋、交叉刻劃紋及鏤孔等,陶片有夾砂黑、灰、褐、紅陶。石器有靴形石刀等。
筒形釜筒形釜

研究價值

駱駝墩遺址是太湖西岸重要的歷史地理坐標,它的發現推動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時確立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新的文化類型——駱駝墩文化類型。駱駝墩遺址為研究太湖西部的史前文化提供了新材料,填補了環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成功連線了環太湖流域文化圈研究的缺環,證明了長江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為更加深入地研究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系、源流、共存與交流,研究馬家浜文化、跨湖橋遺存、駱駝墩文化、河姆渡文化等文化共同體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所構成的史前文化格局提供了佐證,對研究太湖流域乃至長江下游古代文明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出土墓葬出土墓葬

保護措施

2003年3月,駱駝墩遺址被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碑刻保護碑刻
2006年5月25日,駱駝墩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宜興市人民政府對駱駝墩遺址制定了保護規劃,規劃包含圍繞遺址的生態綠化,設定駱駝墩遺址保護範圍與建設控制地帶,包含管理服務區、博物館陳列展示區、史前文化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與濱水濕地漁獵休閒區。

歷史文化

駱駝墩遺址文化含有相當於馬家浜文化時期的遺存以及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駱駝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共同開發了長江下游的環太湖地區,加速了長江下游的文明化進程,並最終導致良渚文化踏上了文明時代的門檻。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駱駝墩遺址位於江蘇省宜興市新街鎮夏姜村唐南村,東距宜興市10公里,西距溧陽市2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2'、北緯31°21'。
駱駝墩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