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古寨

馬頭古寨

馬頭古寨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清河岸邊一座小山山腰上,寨內古樹參天,道路、民居依山就勢而建,井泉汩汩,民風淳樸,自然天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頭古寨
  • 行政區類別:寨
  • 所屬地區貴陽開陽
  • 人口:1126人
古寨歷史,古寨信息,古寨文化,社會價值,文化特色,建築特色,民族融合,發展制約,面臨白蟻破壞威脅,缺乏經濟帶動作用,

古寨歷史

據當地人介紹,這座寨子曾是元、明兩朝貴州土司——水東宋氏的底窩壩總管府遺址,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它不僅是水東土司文化的縮影,也是布依文化和漢文化高度融合的典範。
古寨建築古寨建築
據歷史資料記載:唐宋時期,馬頭寨為蠻州宋氏轄地。元初置底窩紫江等處於寨內,已有700多年建制史。1301年,水東土官宋隆濟起兵抗元,底窩紫江各族人民四千多人起義回響,攻下底窩紫江總管府,繳獲“雍真等處蠻夷管民官印”。明初,馬頭寨因作為水東宋氏直轄的十二馬頭之一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東土司宋萬代反叛被平定後,水東十二馬頭才改土歸流置開州(今開陽縣)。但宋氏子孫仍居於馬頭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還在馬頭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萬代等的牌位。文物專家認定,古寨內除少部分為元代和民國建築外,大多始建於明清時期,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而保存至今。

古寨信息

截止2009年,寨內有居民208戶,1126人,其中宋氏60%以上,改為漢族(元、明、清時為布依族)。均以農耕為生。特產有花生、葵花。

古寨文化

社會價值

貴陽開陽縣土司古寨——馬頭寨古建築群也以其古樸的建築、鮮明的民族特色等特點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人介紹,這座寨子曾是元、明兩朝貴州土司——水東宋氏的底窩壩總管府遺址,宋元時期,馬頭古寨一帶就有布依族先民活動,如今,當地布依人仍保持著特有的服飾和風俗,特別是一年一度的“六月六”布依歌節,獨具布依風情,歷百餘年不衰,如今已成為以布依歌舞為主,有漢、苗等各族人民數萬人參加的民族團結盛會。馬頭古寨則是這一盛大節目的載體。 它不僅是水東土司文化的縮影,也是布依文化和漢文化高度融合的典範。
貴陽市開陽縣

文化特色

有關文物工作者對馬頭古寨進行考察後,認為馬頭寨古建築群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古寨記憶體元明清建築90多棟,除少部分為元代和民國建築外,大多始建於明清時期,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又不時戰火紛飛,馬頭寨古建築群能大多保存至今,實屬罕見。馬頭寨古建築民居是漢族與布依族文化有機融合的典範,大多房屋採用漢族民居穿斗抬梁式懸山青瓦頂木結構,但裝修則頗具特色,如在左廂前外側建八字朝門,在堂屋大門外加飾腰門;在窗戶和樓上走廊多飾有“萬”字圖案,布依族人解釋為代表“水車花”或“螃蟹花”,表示對水文化的崇拜,與漢族建築裝飾不大相同。與此同時,在門、窗裝飾中又大量吸收了傳統漢文化中象鼻、二龍搶寶、雙鳳朝陽、福祿壽、桃等吉祥圖案。

建築特色

古木房
古巷深深古巷深深
古香古色的古木房,縱橫交錯,依山順勢,印入遊客的眼球。三合院、四合院有規律地建在兩條山脊樑中軸的兩側,這些三合四院的建築,都是封閉式的石院壩,朝門一律向西開,是唯一的進出的通道。房子多建於明清兩朝。均為穿斗式木質結構建築物。大門、腰門、朝門、欄桿及家具,都有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木雕裝飾。其中以萬字格居多,它又稱為水車花式浮萍花,是灌溉工具竹筒水車的象徵。其外是蝙蝠咀主福;梅花鹿主祿;壽字匾主壽;龍鳳呈祥主喜;二龍搶寶主榮,雙鳳朝陽主華;麒麟戲珠主富;雙蝴齊至主貴;牡丹花主貴;葵花主多子多孫,牽牛花主子孫發達長遠;花並局安;八仙過海主本事;金玉滿堂主榮華等。這些圖案,是漢文化與布依族文化融合的結晶,也體現了先民的勤勞和智慧。
石建築
古寨是一個用石頭堆起來的村寨。它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大小通道,都是用石塊、鵝卵石鋪就的,其中:大部分是塊石平鋪,少部分是河石砌的石紋路,陡坡處是用條石砌的梯子。大小通道的兩側石牆,無論高低長短,都是用條石或亂石砌成,高1~10米不等。其外,石壩、石坎、石井、石橋、石基、石兌、石磨、石凳、石雕、石牆……密布成網,到處可見。這么龐大的石建築,實現人們用雙肩一塊一塊地抬來,又一塊一塊地做成模型,不難想像,他們是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精力的。
古寨布局
古寨形如蝴蝶,意為福地。它的龍脈,源於修文扎佐,綿延了近六十里,一直延伸到白花大山東部山根的平台上。三面懸崖、陡坡、陡坎、深溝、青龍河、深水河環寨流過,枕山環水。古樹參天,宅前田園與居民融為一體,形成了一處“天人合一”的優美環境。
寨中兩條清溪穿寨流過匯於深水河。古寨位置正處於四條清泉的交匯處,形成了古地理學中“吉祥之地”。水,是古寨立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存、持久、牢不可破的有力保障。
古建築
總管府位於後山最高處,元明時期的靖江路總管府和底窩總管府曾設於此。歷時三百餘年,基礎為元朝建造,房子是明朝建的。總管府周圍,乃高坎居多,平緩處,用條石砌成4~6米的寨牆,與高坎緊密配合。分內外兩層護牆,今尚有遺蹟可見。大朝門、大街壩的遺址,幾條千斤巨石,就是當年修石朝門的見證,還有上馬石、壽字紋、長發永安、拴馬石等遺蹟,今歷歷在目。在這裡,可以觀察來自四面八方的敵情,並用旗子指揮,調動人馬,保衛家園。
古廟
源於明朝中期,毀於明末,是為宋氏家廟。輕康乾盛世末重建,為宋塗二姓共建,塗左宋右,供奉祖先,希望子孫興旺,故名“興隆寺”。鹹同亂時又毀,今現存建築乃光緒二年第三次修造。先年修造,雕龍畫鳳,熱鬧非凡。
紅軍標語
七大爺宋榮宗,八大爺宋榮昌兩大三合宅院,均用條石和古磚砌成院牆,密封整個宅院。內分主宅、長工宅、家丁宅,氣勢比較宏大,門窗雕龍畫鳳(文革是被破壞),田園千畝。其它三合四院大同小異。唯獨宋樂玲宅三合院,有二十多條紅軍標語,是珍貴的革命文物。古寨內還有豐富的紅軍革命文化遺蹟。1935年4月初,中央紅軍一、三軍團長征途中經過開陽縣禾豐鄉,在馬頭寨等處留下了眾多紅軍標語,至今仍存“紅軍是工農的軍隊”等數十幅標語。

民族融合

每一座村寨都有其發展的歷史,不同的是,馬頭寨在其發展過程中,將當地的布依文化與漢族文化很好地融和在一起,兩族人民同為一家,文化與生活相互交融,無論是在房屋建築、生活習慣還是民風民俗方面,在這裡既有鮮明的特色,又有共通的特性。在貴陽這片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兩種文化互為交融並生成獨特的漢布依文化,實屬罕見。難怪有關專家這樣稱:“馬頭寨文化發展史就是一部貴陽歷史文化的發展史”,在去年評出的貴陽八景中,馬頭寨榜上有名,其影響可見一斑。 ”

發展制約

面臨白蟻破壞威脅

對省內外遊客而言,寨內的土司總管府遺址、七大爺宅、八大爺宅等地為來此觀光的必到之處。每有遊客來此,多數村民都滔滔不絕說上一陣這裡的久遠歷史。然而,這裡的村民們並不知道,在古建築的陰暗角落裡,一種叫“白蟻”的蟲子正在大口大口地撕咬吞噬著百年老屋的立柱和橫樑。
那裡的白蟻危害已呈越演越烈之勢,且寨內古建築的承重橫樑和立柱已多數被蛀空。
白蟻在達到一定數量後會產生白蟻中的另一個品級——“有翅成蟲”,他們會分飛配對後逐步向周圍蔓延。就馬頭寨白蟻危害的程度而言,如果不進行專業防治,土司古寨極具價值的名勝古蹟就有倒塌的危險。

缺乏經濟帶動作用

在馬頭寨,有村民抱怨,即使沒有白蟻蛀壞,他也遲早會把老房子撤掉,改建磚牆樓房,“誰願意整天呆在那黑黝黝的老房子裡?”
另一個原因:遊客到寨里觀光時,都稱讚老屋很有價值,今後肯定是個掙錢的寶,但遊客每次都是去兩公里之外的水頭寨吃飯消費,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在這個名聲在外的古寨里,幾乎沒有一個可以讓遊客掏錢消費的地方。這裡惟一有的,就是古樸的特色建築和純正的農家氣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