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奧·貝內德蒂

馬里奧·貝內德蒂

馬里奧·貝內德蒂(Mario benedetti,1920-2009),烏拉圭著名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和文學批評家,早年經歷坎坷,但他勤好學,憑個人的努力躋身文壇,成為烏拉圭“四十年一代”的重要作家。《情斷》是貝內德蒂最具世界影響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里奧·貝內德蒂
  • 外文名:Mario benedetti
  • 出生日期:1920年9月14日
  • 逝世日期:2009年5月17日
  • 職業:詩人、小說家、散文家
人物生平,獲得獎項,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0年9月14日,生於烏拉圭帕索·德·洛斯托羅斯一個義大利移民家庭,由於貧困,只念過幾年中學,而後便打工謀生,做過速記員,一直堅持在業餘時間寫詩,1945年出版詩集《難忘的前夜》(La víspera indeleble),第一本作品是短篇小說集《今天早晨》(Esta manana, 1949),寫城市中產階級問題。第一本長篇小說《我們之中的誰》(Quien de nosotros, 1953),表現了3個生活互相關聯的人物的挫折。1954~1960年,他3次主編烏拉圭最有威望的《前進》(Marcha)周刊。他的《辦公室的詩》(Poemas de la oficina, 1956)寫得樸素而口語化,立即獲得成功。描寫城市日常生活中的悲喜劇故事的《蒙得維的亞人》(Montevideanos, 1959)出版後,他被認為是烏拉圭最有觀察力的作家之一。1960年的日記體長篇小說《情斷》(La tregua)令他大放異彩,一舉奠定了他的文壇地位。成為烏拉圭文壇“四五一”(Generación del 45)的中堅分子。1957年以記者身分第一次遊歷歐洲。 貝內德蒂政治立場左傾,終其一生堅定支持古巴革命。1959年,他前往美國旅行前,不得不對當局簽署承諾,保證不刺殺美國總統。
馬里奧·貝內德蒂紀念郵票馬里奧·貝內德蒂紀念郵票
《麥草尾巴的國家》(El pais de la cola de paja, 1960)是一本散文集,寫出烏拉圭經濟、政治和道德的沒落。《謝謝你給的火》(Gracias por el fuego, 1965)是一部具有革命政治觀點的長篇小說。1967~1971年,任職於古巴政府的國際文化機構。《古巴筆記》(Cuaderno Cubano, 1969)記錄古巴生活的印象。《胡安‧安赫爾的生日》(El cumpleanos de Juan Angel, 1971)出版於墨西哥,是一本有詩意的自傳體小說,反映了作者政治意識上的危機。
1971年返回烏拉圭,準備在未來大選中扶植一個左翼聯盟,但由於1973年軍人執掌政權,開始反動而黑暗的軍人獨裁統治,貝內德蒂逃離祖國,從此開始長達12年的流亡生活,輾轉於哈瓦那馬德里、利馬和布宜諾斯艾利斯。《鄉愁和沒有鄉愁》(Con y sin nostalgia, 1977)是一本有關暴力與放逐生涯的短文集。
“人生如機器/沒有答案/不得空閒……”貝內德蒂的詩歌句子短,容易讀,有許多被譜成歌曲,傳唱最廣的一首,當屬流行歌手華安·曼努埃爾·塞拉特作曲並演唱的反美歌曲《南方也存在》(El sur también existe)。
他膝下無子女。與他相守整整60年的太太露絲·洛佩斯·阿萊格雷已於2006年先他而去。
路透社說,到了晚年,貝內德蒂以其花白的小鬍子和友善的圓眼睛,依然在烏拉圭廣受歡迎。他經常與藝人一起外出表演,坐一把搖椅,捧一本大書,大聲朗讀。美聯社的報導也寫道,幾乎每到午餐時間,貝內德蒂都會和兄弟勞爾、秘書阿維拉一起,到離家幾步遠的一家飯館用餐,此地遂成蒙得維的亞一景點,仰慕者不斷攜書前來,看貝老,索簽名。
2009年5月17日,貝內德蒂在蒙得維的亞家中去世,享年88歲。烏拉圭政府宣布第二天為全國哀悼日,並將其遺體移入國會大堂,開放瞻仰。巴斯克斯總統亦到場致哀,並稱:“馬里奧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死!”
烏拉圭文化部長瑪麗亞·西蒙也表示:“我不認為我們失去了他,因為他將永遠和我們在一起。”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也向貝內德蒂的家人發去唁電,最後一句是:“在西班牙,帶著痛苦思念他。”
古巴的《格拉瑪報》使用了更為感性的標題:“字母們在哭泣(Las letras lloran)。”“痛苦和悲傷不會很快平復。”病體虛弱的葡萄牙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說,“這位偉大的烏拉圭詩人贈予我們的,不只是人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對世界、國家、城市或鄉村中人生意義的不懈追尋。”他說,或許繼續閱讀貝內德蒂的意義就在於此。“噢,是的,一位屬於全世界的詩人!”他說。

獲得獎項

其著作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曾獲國家文學家。其著作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曾獲國家文學獎、西班牙索菲亞王后拉美詩歌獎和何塞·馬蒂詩歌獎眾多獎項。
馬里奧·貝內德蒂馬里奧·貝內德蒂
其詩歌題材廣泛,詩句美麗雋永,形象生動,想像豐富,許多詩樸實無華,朗朗上口,被譜成歌曲廣為傳唱。俳句首首小巧玲瓏,精美別致,三言兩語,字字珠璣,為拉美詩壇增添了一道富有異國情調的風景線。
“字母們在哭泣”——這是古巴報紙報導烏拉圭頭號大作家和詩人馬里奧·貝內德蒂(Mario Benedetti)辭世時所用的標題。2009年5月19日,貝內德蒂在蒙得維的亞中央公墓隆重下葬。作為烏拉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朋友們樂於叫他“馬老大”(Don Mario)。雖然半輩子流離,但他十分多產,著書逾60種,包括詩歌、小說等,其小說以描寫城市中產階級生活見長,詩歌則在整個西班牙語世界被廣泛傳誦。

人物評價

他的出現,尤其是對蒙得維的亞城市生活的深刻描寫,改變了鄉土文學一統天下的局面,被視為烏拉圭現代文學史上意義重大的轉折。他早年寫蒙得維的亞中產階級的道德虛偽和犬儒主義,流亡時寫他們的鄉愁、屈辱與對死亡的恐懼,晚年則繼續以痛苦的回憶揭露獨裁時期的黑暗,同時不忘嘲諷新一代的唯物質主義。
國內出版的貝內德蒂著作有《情斷》(劉瑛譯)、《馬里奧·貝內德蒂詩選》和《讓我們墜入誘惑:馬里奧·貝內德蒂作品選》,其短篇小說亦在國內文學雜誌中多有刊載。
馬里奧·貝內德蒂經歷坎坷,命運多舛,但一生相信理想,信奉自由,家庭,愛以及一切非流行的東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