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躲寺

馬躲寺

馬躲寺,原址在碩集鎮馬躲村,占地一百八十餘畝,殿堂樓閣六十多間。1997年8月開始復建馬躲寺,新興天王殿、大雄寶殿、偏殿、寮房等設施,計畫布局將達百餘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躲寺
  • 地點碩集鎮馬躲村
  • 面積:一百八十餘畝
  • 房間:六十多間
簡介,傳說,現狀,

簡介

“初日照高林”、“禪房花木深”,古詩中這一清幽意境,曾吸引過多少人。然而古寺又到哪裡去尋找呢?不少古寺,歷經浩劫,到如今僅剩寺名而已,實際上片瓦無存,更不用說法器了。改革開放,百廢俱興,不少地方或因開放旅遊事業,或因宗教政策落實等緣故,又恢復了古寺的建築,鐘馨聲復起。
美麗的射陽河的西側,阜益公路的腋下,有一座佛寺在綠色的海洋里露出崢嶸。殿宇重檐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就是阜寧馬躲寺。
阜寧馬躲寺頗為知名,在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甚至上千年以前,都是享有盛名的。這不僅因為寺院規模大而古,還因為它有不尋常的歷史傳說,並且跟一代名君唐太宗李世民有關。據《阜寧縣誌》記載,馬躲寺即烏垛崇福寺,俗傳唐王征遼躲馬於此。原馬躲寺殿後樓下有小塔,五層。寺前有大石兩條,上有圓孔。寺邊有磚井兩眼。如今還剩有一條大石,上刻“禹王在此”四字。不知刻於何年。里人說它跟治水的大禹有關。當然這是敷衍之說。此石人稱“拴馬石”,長3米,寬50公分,厚30公分,上有兩孔。據推測,“馬垛”與“馬躲”二字形聲皆相近,“馬躲”實為“烏垛”之誤,訛傳時間一長,其真相反而泯失了。有關唐王征遼的傳說在阜寧頗為流行。朦朧塔的傳說即跟此有關。
馬躲寺馬躲寺

傳說

關於馬躲寺,傳說是這樣的:當時遼將蓋蘇文與唐王李世民在海灘上遭遇,李世民不敵,落荒於阜寧境內,人馬俱入於寺內躲避。後人就把禪院名改為馬躲寺。歷史上李世民實際上並未曾到過此地,但這裡的人皆信其真。故事代代相傳。這裡的老人還講過,那蓋蘇文緊追李世民不放,唐王單騎到河邊,毫無辦法,這時忽見無數的螃蟹聚攏來,搭成蟹橋讓李世民策馬而過。蓋蘇文趕到此處,那唐王已過河而去,螃蟹自散。螃蟹殼上至今還有許多凹凸不平之處,那就是當年被李世民的馬踩過留下的痕跡。這種傳說很有趣。
如今的馬躲寺,建築嚴整而古色古香。一種肅穆的氣氛使周圍四野也失去了世聲的喧譁。這裡成了居士們禮佛進香和參觀者觀光的重要場所。橋與路、山門一起構成一個建築體系,將香客和觀光者引入寺內。橋為拱橋,3拱。大雄寶殿、天王殿的建築莊嚴典雅。大雄寶殿為馬躲寺主殿,頂為千佛頂,上有一千多尊佛像,這在一般的寺廟裡實是少見。其間有十八羅漢、文殊菩薩、普賢王菩薩,其佛像或坐或立。這裡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志公活佛,你看他鞋兒破,帽兒破,一把扇兒破,樣子滑稽可笑。天王殿四大天王塑像大而威,還有大肚子的彌勒佛整日嘻笑著,護法維、觀音佛像也在這裡。
在兩殿之間,前有香鼎,後有寶鼎。寶鼎大而壯,寶塔狀;香鼎內香菸繚繞,香氣四散。藏經閣、叢達大師紀念塔等建築,有的已建成,有的還在待建中。
據今馬躲寺的碑文記載:民初盛極一時,名馳遐邇。僧人安居,常達百餘眾。過著農禪生活,悠閒自得,他們一直安心向道。但世事無常,日軍侵華,寺毀僧散。“文革”期間,法物銅器被視為“四舊”一掃而空。一代名藍,淪為平地,化為農田。

現狀

馬躲寺的復建,實得力於上海寶山淨寺住持從達大師。從達大師四歲寄名出家於馬躲寺德源老和尚座下,十二歲進寺披剃,十九歲求戒於寶華山隆昌寺。苦度五載,輾轉來到上海。幾十年僧禪生涯,他始終心繫祖庭。今已初具規模,而大師已圓寂。
馬躲寺因地理位置適中,交通便捷,來這裡做法事或觀光者的人很多。一場法事,一片經聲,人和佛共同組成了一個世界。這裡的居士也是念念有詞。
唐王躲馬於此已成舊聞,而今在這裡停下的多是面的和小轎車。當年唐王躲馬是何其驚恐,今天人們優遊於寺內又何其從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