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皮舞

馬皮舞

馬皮舞是一種全國罕見的、具有獨特藝術形式且別開生面的地方傳統舞蹈藝術形式。主要流傳於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徐營鎮杜官灘村。以前稱“耍馬皮”,也有“神馬皮”之稱謂。現在稱“馬皮舞”者居多,又稱“巨鞭馬皮舞”、“金龍馬皮舞”。反映了勤勞的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皮舞
  • 分類:舞蹈
  • 地區:新鄉市
歷史淵源,表演形式,舞蹈現狀,

歷史淵源

新鄉“馬皮舞”始於明代,由古代旱災時祈雨的祭祀舞演變發展而來,
後從山西洪桐縣隨移民遷至新鄉。這種舞分為三個流派,僅存西南流派,流行於獲嘉縣杜官灘坑西村一帶。
“神馬皮”又稱“馬皮舞”,以“釘馬祭天,皮革制鞭,武舞兼備”為特點,“馬皮舞”在1983年被專家確定為全國惟一、獲嘉縣獨有的地方民間舞蹈形式,具有特殊的表演風格和重要的文化價值。“神馬皮”始於明,盛於清,在民國時漸入湮境。

表演形式

作為一種地方民間藝術,“馬皮舞”的表演由一人居中,展揮重約30斤、長7米的巨鞭絕技,八人扮馬繞圈作舞。扮馬者身背“將架”,“將架”上披紅掛綠,並綴有數枚銅鈴,叮噹作響,意為“響馬”已改邪歸正。“將架”上描繪劉備關羽張飛孔明黃忠等諸將圖像。 古時候演出“馬皮舞”,在掏花過門時,執鞭者每甩響鞭,都要首拜劉備,次拜孔明,再拜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後隨時代變遷,演出中取消了“拜將”形式,而以巨鞭武技和扮馬將架(牆隊)武技相結合。傳統表演中牆隊以大跑為主,頗耗力氣;現代表演在跑動的基礎上填入步法和手勢(如藏式舞步節奏、鑼鼓節奏、踢踏的振步節奏等形式),表演起來,既節省體力,又節奏靈活鮮明,具較強的可觀賞性。
馬皮舞馬皮舞
據一位採風記者描述,“馬皮舞”演出場景如下:在村西頭一塊空閒場地上,一名50多歲的中年漢子,手執一條長約6米的巨鞭不停地揮舞,另有8名青年男女,分穿紅褲褂和黃褲褂,肩上背著一個紅漆木架,上面飾有一朵大紅花和兩排銅鈴,圍著舞鞭者,或跑圈,或分立兩旁,變著各種隊形。另有手持青刀的男子和持棍者,與舞鞭者對打,擺出“鷹擊長空”、“麒麟踏雪”等造型。

舞蹈現狀

2004年, 新鄉“馬皮舞”被列為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一批名錄,但會此種地方民間舞蹈技藝的傳人甚少,和其他瀕臨失傳的民俗文化活動一樣,“馬皮舞”需要社會更多的保護和關注。
馬皮舞馬皮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