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文化

馬橋文化

馬橋文化,是因為這類遺存最早發現於上海馬橋遺址中層而命名,1982年定名為馬橋文化。 從年代上來講,馬橋文化緊接著良渚文化,但文化面貌上截然不同。

馬橋文化繼承了少量良渚文化的文化c因素,而且整類良渚文化因素在馬橋文化中不占主導地位。研究成果表明,馬橋文化來源於浙西南山地的原始文化,同時它還包含了山東地區的岳石文化、中原地區的二里頭文化因素。對照中原地區的王朝序列,馬橋文化的年代大致與中原的夏和商相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橋文化
  • 外文名:Maqiao culture
  • 發現:上海馬橋遺址
  • 類型:文化
簡介,命名由來,文化特徵,時代,文化影響,出土文物,文化研究,奇特現象,

簡介

馬橋文化時代:地層處西周印紋陶遺存之下,而疊壓於良渚文化層之上。其時代應早於西周而晚於良渚文化。
馬橋文化馬橋文化
根據碳-14和熱稀光測定的數據分析,遺址第四層陶片距今為3030+-333年。出土遺物中如觚、觶、尊、豆、簋、瓦足盤以及拍印的雲雷紋等特點與中原地區河南偃師二里頭、鄭州二里崗的夏商文化有緊密的聯繫,其年代應相當於夏商時代。
馬橋文化的起源、去向:考古界認為,馬橋文化可能是起源於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紋陶和中原地區文化影響的文化遺存。
良渚文化影響。生活用具中炊器多為鼎,泥質黑衣灰陶,質軟而細膩,陶衣容易脫落,製法多用輪制;生產工具如有段石錛、三角形石犁、石鐮和石耘田器等,都與良渚文化的特徵基本相同。在地域上,馬橋文化與良渚文化也處於同一分布範圍。

命名由來

馬橋古文化遺址的第四層被考古界視為太湖地區(包括杭州灣地區)的一個典型遺存,1982年定名為馬橋文化。
馬橋文化馬橋文化

文化特徵

馬橋文化特徵:出現刀、鑿、鏃等小件青銅器,未發現鑄銅工具。石制生產工具仍極為盛行。有翹刃石斧、段石、長三角形石犁、帶柄三角形石刀、斜柄長條形石刀、石鏟、半月形石刀、右耘田器。以及扁平三角形石鏃和石矛。
馬橋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馬橋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
深度(米)厚度(米)文化層剖面出土文物 0.6~0.9 近代磚瓦、明清青花瓷片一、耕土層0.88~1.02 1.02~1.060.25~0.8 0.24~0.4二、灰色土宋釉陶瓷,刻花影青瓷碗,“紹聖通寶”錢,五代墓葬1座,隨葬品5件,唐、五代黃釉瓷碗,周末篩紋,米字紋、麻布紋、回字紋、曲折紋、印紋硬陶,掛有青綠色、青灰色釉的早期瓷器三、灰黃色土 1.65~2.30.6~0.73四、黑灰色土拍印編織紋、青銅器形和紋飾的陶器,少量小件銅器、石器、骨器、動物骨骼、灰燼、灰坑、燒塘 2.1~2.70.6~0.75五、青灰色土以素麵為主的泥質灰黑陶和夾砂紅陶片,器形以盉形器、圈足盤、寶耳壺和橫剖面為T字形鼎足為特徵。建築遺蹟、蛤殼、墓葬 生土含大量砂粒的青灰色生土、無文物。
馬橋文化馬橋文化

時代

地層處西周印紋陶遺存之下,而疊壓於良渚文化層之上。其時代應早於西周而晚於良渚文化。根據碳一14和熱稀光測定的數據分析,遺址第四層陶片距今為3030士333年。
馬橋文化馬橋文化
出土遺物中如觚、觶、尊、簋、瓦足盤以及拍印的雲雷紋等特點與中原地區河南偃師二里頭、鄭州二里崗的夏商文化有緊密的聯繫,其年代應相當於夏商時代。

文化影響

對良渚文化的影響。在地域上,馬橋文化與良渚文化也處於同一分布範圍。在浙南閩北等地區的影響。幾何形紋陶與良渚文化諸陶系相比,製法、造形或紋飾等都發生了突變。而拍印籃紋或繩紋的印紋陶,在福建閩侯縣曇石山遺址中層新石器時代文化中已經出現,在浙南江山地區,還發現可與新石器時代相接,而器型與馬橋文化極為相似的遺存。據此,馬橋文化的幾何印紋陶,可能是受浙南、閩北印紋陶遺存影響的產物。
馬橋文化馬橋文化
在中原地區影響。石器中,除了柳葉形或菱形帶鋌或帶翼的石鏃外,還出現大量的扁平三角形石鏃。陶器中,壓印的帶狀雲雷紋與商代早期的文化極為相似。所以,馬橋文化也有可能是受中原地區文化影響的產物。可以從上海金山的亭林遺址上層文化遺存中找到它的脈絡。亭林文化各類器物,石鐮和三角形帶柄石刀,顯然與馬橋文化一脈相承。

出土文物

遺址遺存出土文物有石、玉、陶、骨和銅器文物500餘件。馬橋文化陶器有三大陶系。夾砂繩效(或籃紋)紅陶約占25.9%,器形主要是鼎足,有凹弧形、圓錐形和舌形3種。其次為甗和釜,甗是連成一體的甑和鼎的組合,炊器中鬲一件未見。呈各種陶色的印紋陶(有淺黃、橙紫紅、紫褐色),約占41.1%,紋飾有脈紋、籃紋、席紋、方格紋、回字紋、雲雷紋等,器內壁都留有填印窩;底部都是圓底內凹,有折沿弧腹的罐和盆、帶圓把的杯和鴨形壺等器形。
馬橋文化 文物馬橋文化 文物
在這些器物的唇沿上,有的注有一個或數個相同的刻劃符號。灰陶、黑衣陶和黃衣灰陶,約占33%。都是平底或圈足器,器唇以素麵為主,有的在肩腹部壓印一條帶形的雲雷紋或魚鳥紋,器有觚、觶、尊、豆、簋、瓦足盤、袋足盉和澄濾器等。上列各陶系陶器的製法,前兩種為泥條盤築法加輪修,後一種為輪制。

文化研究

馬橋文化的遺存在杭嘉湖地區都有分布,由於一些客觀上的原因,對浙江境內的馬橋文化研究不夠深入。平湖地區以往曾有一些馬橋文化的遺物出土,但缺乏原生的地層堆積。2004年底至2005年春,為配合07省道(平湖段)的改線工程,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湖市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工程涉及的圖澤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馬橋文化 文物馬橋文化 文物
圖澤遺址的發掘,除了發現了崧澤文化的堆積和良渚文化的墓地之外,重要的是發現並確認了馬橋文化的堆積。圖澤遺址馬橋文化遺存的發現,是馬橋文化考古發掘研究的一個重要收穫,同時也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平湖地區史前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

奇特現象

馬橋文化有一個奇特的返祖現象:即在其他地區良渚文化晚期出現的許多耗工費時的稀世珍品,包括玉器,帶細刻圖案的陶器、象牙器,在馬橋古文化遺址中均未發現,遺存只是些粗陋的陶器雜件。同時,作為馬橋文化原始文字的形器結構和表意方式,比上距千年的良渚文字更為簡單。這種現象,考古界認為除社會發展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受生態環境的影響。
馬橋文化 文物馬橋文化 文物
新石器晚期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海浸。沿海先民不得不離開故土,遠走他地。這一地區眾多聚落荒廢,人大批死亡,造成馬橋文化突然衰落,與良渚文化風格傳統淵源相中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