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

馬拉松賽

馬拉松(Marathon)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全程距離26英里385碼,折合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分全程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種。以全程馬拉松比賽最為普及,一般提及馬拉松,即指全程馬拉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拉松賽
  • 外文名:Marathon
  • 別名:en:Phidippides
  • 拼音:mǎ lā sōng sài
  • 簡稱:馬拉松
  • 起源地:雅典
  • 距離:42.195公里
  • 男子世界紀錄:2小時1分40秒
  • 女子世界紀錄:2小時17分42秒
概述,起源,馬拉松賽事名單,魅力,中國選手成績,代表人物,最好成績,男子馬拉松,女子馬拉松,相關報導,

概述

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在雅典東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語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長眾多茴香樹而得名。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賽跑就得名於此。
希臘波斯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進擊阿蒂卡,在距雅典城東北的馬拉松海灣登入。雅典軍奮勇應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之戰。為了把勝利訊息迅速告訴雅典人,希臘派遣長跑優勝者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從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廣場(全程42公里195米)。在極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並傳達勝利的訊息後,體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蹟光榮的功績而成為希臘的民族英雄。
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設,並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斐地比第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台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丈量為26英里385碼,折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後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準距離。女子馬拉鬆開展較晚,1984年才被列入第23屆奧運會。

起源

公元前492年的春天,波斯又想征服美麗富饒,欣欣向榮的希臘城邦了。波斯派出大批戰艦入侵和他們隔海相望的希臘,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希波戰爭。天有不測風雲,波斯的海軍在海上遭到颶風襲擊,300艘戰艦,20000多名海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的陸軍失去海軍的呼應,好像一支獨臂,遭到色雷斯人的襲擊,波斯的統帥也身負重傷。這次侵略希臘的軍事行動不得不半途而廢了。 波斯國王暴跳如雷。第二年,他幻想不戰而降服希臘。他派出使者到希臘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讓他們臣服歸順波斯。希臘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懼怕波斯帝國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豈能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雅典人把波斯使者從懸崖拋入大海,斯巴達人把使者丟進井裡,讓他們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一生也沒受到這樣的羞辱,他惱羞成怒,他決定派最有經驗的大將軍第二次出征希臘。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橫渡愛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馬拉松平原登入。處境險惡的雅典,一面緊密動員,加強戒備,一面派當時的長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遠的斯巴達城邦求助。這位長跑健將以驚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便到達斯巴達。但斯巴達人卻以祖宗規定,月不圓不能出兵為由拒絕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達人無動於衷,斐里庇第斯無奈,只好趕回馬拉松復命。
雅典人聽到斯巴達人不出兵的訊息後,他們並不氣餒,他們立即把全體公民組織起來,甚至奴隸也編入軍隊,趕往馬拉松,占據有力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將軍在出征期間應輪流掌握兵權,每人一天。採取重大軍事行動時須事先經過10將軍商量,最後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做出決議。在雅典軍事執政官卡利烏斯的主持下召開了軍事會議。會上10位將軍圍繞著是被動防禦,還是主動出擊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位叫米太亞得的將軍主張主動出擊。表決時,5票對5票。執政官卡利烏斯支持了米太亞得將軍。為了發揮米太亞得的指揮才能,其它將軍都自願放棄自己輪流當總司令的權利,讓米太亞得一人全權指揮這場戰爭。
當時雅典軍隊有一萬人,加上一千援軍,總共不過一萬一千人。而波斯軍隊有10萬人,而且裝備精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米太亞得決定不與敵人硬拚,而是把戰線稍稍拉長,把精銳步兵安排在兩側,正面戰線上的兵力比較薄弱。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戰前夕,米太亞得對希臘將士做戰鬥動員,他說:“雅典是永遠保持自由,還是戴上奴隸的枷鎖,關鍵就在你們。”他激動人心的話語,激勵了士兵們保家衛國的決心。激戰開始了,希臘士兵在下面發起進攻,波斯軍隊不知是計,立即反攻。希臘軍隊邊戰邊退,波斯軍隊步步進逼。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埋伏在兩側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出,從兩側夾擊波斯軍。波斯軍隊由於追擊希臘人,戰線拉得過長,這時陷入希臘軍隊的包圍,首尾不能相顧,連忙慌忙逃向海邊,想上船逃跑。希臘軍隊尾追至海邊,和波斯軍展開奪取軍艦的戰鬥。一位叫基納爾的希臘戰士,他奮不顧身地用手抓住戰船,被敵人砍掉了一隻手,他忍住疼痛,用另一隻手抓住戰船,終於和戰友們一起奪取了一艘戰船。這場戰役中,波斯人丟下了6400具屍體和7條戰船。雅典人犧牲了192人,其中有執政官卡利烏斯和幾位將軍。當天晚上,斯巴達派來的2000名前鋒戰士趕到時,只見月光下屍首遍野的戰場。
米太亞得急於把勝利的訊息告訴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選中長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傳送訊息。這位長跑能手當時已受了傷,可是,為了讓同胞們早點知道勝利的訊息,他拚命奔跑,當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廣場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他激動地喊到:“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啦!”喊聲剛落,他便一頭裁倒在場,再也沒有醒來。
希波戰爭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馬拉松戰役是希臘人和波斯人交鋒的第一仗,這場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希臘人為自由和獨立而戰的鬥志。
為了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和表彰盡職盡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績,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規定了一個新的競賽項目——馬拉松賽跑。距離是馬拉松至雅典的距離,根據當年斐里庇得斯經過的路線確定為全程40公里又200米。1920年,經過仔細測定又把距離改為42公里又195米。斐里庇得斯的名字和馬拉松戰役將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聖火一代又一代地留存在人間。

馬拉松賽事名單

魅力

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其他體育項目,只要是可以用來比賽的,要么是似曾相識的一塊地,要么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圈,而馬拉松賽的場地多從城市道路選取,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
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其他體育項目,只有同等選手才能同場競技,業餘愛好者幾乎不可能與專業運動員PK,而馬拉松賽不同,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愛好者,大家都可以擠在一起比賽。
馬拉松的魅力顯然不止兩個,但不可否認,正是開放與包容這兩個原因,讓馬拉松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歡樂。

中國選手成績

2007年4月22日,中國馬拉松名將周春秀在著名的倫敦馬拉松賽上以2小時20分38秒的成績奪冠,成為奪得該項賽事冠軍的第一位中國選手。這是27歲的周春秀首次參加在亞洲之外進行的馬拉松賽。衣索比亞的前萬米世界冠軍瓦米在周春秀之後1分7秒抵達。羅馬尼亞選手托梅斯庫-迪塔後來居上,摘走銅牌。 周春秀2002年才正式開始馬拉松訓練,進步很快,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她甩下日本選手1公里多,獲得冠軍。在當年3月的首爾馬拉松賽上,她跑出了2小時19分51秒的個人最好成績,也是2006年世界第二好成績。這也使她成為歷史上第七個跑進2小時20分大關的女選手 。

代表人物

肯亞選手Paul Tergat(生於1969年6月17日),成績為2小時4分55秒。於2003年9月28日,第三十屆柏林馬拉松賽上創造。
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英國女子長跑名將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生於1973年12月17日)於2003年4月13日,在倫敦創造,成績為2小時15分25秒。

最好成績

男子馬拉松

1、2小時04分26秒 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007年9月30日柏林創
2、2小時04分55秒 特加特 肯亞 2003年9月28日柏林創
3、2小時04分56秒 科里爾 肯亞 2003年9月28日柏林創
4、2小時05分38秒 坎努齊 美國 2002年4月24日倫敦創
5、2小時05分42秒 坎努齊 美國 1999年10月24日芝加哥創
6、2小時05分48秒 特加特 肯亞 2002年4月14日倫敦創
7、2小時05分50秒 羅托 肯亞 2003年10月12日芝加哥創
8、2小時05分56秒 坎努齊 美國 2002年10月13日芝加哥創
9、2小時05分56秒 格布雷西拉西耶 衣索比亞 2006年9月24日柏林創
10、2小時06分05秒 科斯塔 巴西 1998年9月20日柏林創

女子馬拉松

英國女子長跑名將拉德克里夫在2003年4月13日的倫敦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15分25秒的世界最好成績。

相關報導

每年4月舉行的倫敦馬拉松賽從來不乏奇裝異服的選手,而一名英國母親試圖穿高跟鞋參加2015年的比賽,成為世界首個穿高跟鞋跑馬拉松的人。
穿高跟鞋跑馬拉松的人穿高跟鞋跑馬拉松的人
2014年,來自英國斯塔福德郡斯托克市37歲的娜塔莉·艾克特,是5個孩子的母親,從未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的她打算穿一雙近13厘米高的高跟鞋參加2015年的倫敦馬拉松大賽,連續跑4個小時,爭取贏得5000英鎊(約4.8萬元人民幣)獎金,並打破金氏世界紀錄。艾克特稱:“我唯一擔心的是怕鞋跟卡在路面的坑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