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嶺關

馬嶺關

馬嶺關位於河北省邢台市西部的太行山脈,是秦漢以來中國北部邊陲的一個重要關隘,乃兵家必爭之地,為太行山五大雄關之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根據《四鎮三關志》記載,馬嶺雄關下轄24隘口,包括太行首險黃榆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嶺關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西部的太行山脈
  • 著名景點:馬嶺長城
  • 稱號:太行山五大雄關之一
  • 管轄:24隘口
  • 別名:馬陵關
馬嶺介紹,馬嶺長城,兵家要塞,古代守備,二十四隘口,主要景點,白虎山,黃榆嶺,鬼谷,鶴度嶺,夫子岩,瞭敵台,烽火台,溝澗石橋,相關詩歌,馬嶺鬼谷,

馬嶺介紹

據《漢書》記載,韓信伐趙代,沿太行山西麓北進,就曾駐軍馬嶺關,指揮漢軍作戰。在關門頂上,有一通明代殘碑,碑額篆書“邢州西山關隘”,碑文中有“明嘉靖……”等字,當於明嘉靖年間刻立,是修築馬嶺關長城的記事碑,可見明嘉靖年間曾大規模修建邢州(今邢台市)馬嶺關長城,現存馬嶺關長城即是此時修築的。溝澗之上現存單孔石拱橋為清代修建,在一塊清代修橋碑上寫道:“東連邢台馬嶺關長城。
邢台馬嶺關長城邢台馬嶺關長城
馬嶺關地勢險要,東南有重巒疊蟑、千尋絕壁的牛群垴,西北是異峰挺拔、萬丈懸崖的白虎山。形成東、南、北三面的天然屏障。關隘設在兩山之間的谷口處,只有東門和西門。東門外是數百米高的陡崖峭壁,唯盤繞於崖間的一條小路可以上下;西門外有一條二十米寬的鬼谷溝,在谷的最窄處有一吊橋,橋對岸是數百米高的懸崖,有一小徑從懸崖處盤繞而上。山的頂端,又有堅厚的石牆維護,頗有關外之關之感。東、西門裡是一小盆地,約有五千平方米。原有官廳營房等,可供一營兵駐紮。還可清楚地看到原來的宏偉規模和殘垣斷壁。整個關呈長方形,布局別致壯觀,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的藝術特點。
據《邢台縣誌》記載:“韓信寨,城西北一百六十里馬嶺山脊大峰也。懸崖陡壁,高出雲表,為西北諸山之祖。上有台,名曰放箭台。”

馬嶺長城

馬嶺關長城位於邢台縣宋家莊鄉明水掌村西偏北1.5公里處的馬嶺上,北距鶴度嶺長城8.5公里。西面位於山西省昔陽皋落鄉圪瘩店村東南2.5公里處。
”東西牆砌有券門,今仍存,城牆及垛口大部較好,西城牆長於東城牆。馬嶺關長城建於明嘉靖年間,設在兩山之間的谷口處,形成一個獨立的關城,兩側是縱貫在谷口的石砌城牆和墩台,古驛道從關城中通過,東門和西門也就成了關城唯一的兩個出口。整個關隘呈長方形,布局別致壯觀。高大而壯麗的青石門樓,和雄偉莊嚴的帶有垛口的青石圍牆,象一條兇猛飛舞的青龍,沿著氣勢磅礴的崇山峻岭,向門的兩翼翻騰而去,這條雄壯的建築全長約五華里,形成了自西北至東南一道嚴密防線。站在高處,環顧周圍,實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邢台·馬嶺長城烽火台邢台·馬嶺長城烽火台

兵家要塞

馬嶺關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個理想的軍事要塞。據有關資料記載,漢高祖三年,韓信屯兵上黨,上書劉邦伐燕趙。劉邦準後,韓信沿太行山北進,用奇兵一舉破井烴,消滅了十餘萬趙代聯軍。他的統帥部就設在了馬嶺關。唐天佑三年,河東元帥李克用遣其大將李嗣昭領兵數萬攻邢州,進兵路
線也是和韓信一樣,沿和順、昔陽縣東進,企圖首先搶占馬嶺關一帶制高點。但邢州守將朱全忠,深知馬嶺關的戰略價值,即令驍將張藥,伏兵馬嶺關一帶天險,其結果,李嗣昭還未看到馬嶺關的影子,先頭部隊已被張范所殲滅。最後,李嗣昭終因無法突破,大敗回返。張鳴利用馬嶺關之險為保衛邢州書寫了光輝的一頁,從而也顯示了雄關無比威力。
馬嶺關
一九三七年初,我紅軍先頭部隊沿太行山東進,也曾因首先搶占了馬嶺關險要,以一個連的兵力,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田福義部駐紮在明水村裝備精良的一個營,建立了宋家莊以西的抗日政權。 一九四二年,盤據在邢台之日軍向西山區掃蕩,但因懾於馬嶺之險要,未敢到宋家莊以西。而山西東犯之敵千餘人,當進到昔陽縣鋪上村時,因怕遭我軍伏擊,也是遲遲未敢闖關。
馬嶺關以其宏偉莊嚴的雄姿和秀麗奇特的景觀,扣擊著古今遊人的心弦,的確為太行山區不多見的一處歷史名勝。

古代守備

《四鎮三關志》中保存了一份皇帝任命大名兵備道的敕令即《敕大名兵備河南按察司副史姜繼曾》,其中明確有言:“順德府所屬關隘北起馬嶺口錦繡堂等口南至黃背岩數道岩等口止,並順廣二府各九縣,大名府所屬十一州縣,順德守御百戶所,俱聽管理。每歲六月中旬暫駐順德,偵探虜警緩急,悉心調度,會行各該將官相機戰守,掣兵之日方許回原處駐紮”。姜繼曾是在萬曆三年任大名兵備河南副史的。敕令表明,順德府所屬關隘皆在大名兵備副史管理範圍之內,並且大名兵備每年還需在順德府駐紮一段時間。

二十四隘口

《四鎮三關志》載:順德府馬陵口下屬有二十四隘口,
1、清風嶺口,正城一道,正德十年建,緩;
2、錦繡堂口,正城一道,緩;
3、鶴度嶺口,正城一道,緩;
4、黃榆嶺口,正城一道,沖;
5、莊兒角口,正城一道,緩;
上四口俱嘉靖二十年建;
6、馬陵口,堡城一座,緩;
7、龍講溝口,正城一道,緩;
8、青紗岩口,正城一道,緩;
9、邢家峪口,正城一道,緩;
10、七里會口,正城一道,緩;
11、愛子岩口,正城一道,緩;
12、明雞溝口,正城一道,緩;
13、風門嶺口,正城一道,緩;
14、際道兒口,正城一道,緩;
15、豬道闖口,正城一道,緩;
16、支鍋石口,正城一道,緩;
17、路羅嶺口,正城一道,緩;
18、青陽溝口,正城一道,緩;
19、王三鋪口,正城一道,緩;
20、鹿路嶺口,正城一道,緩;
21、夫子岩口,正城一道,緩;
22、貨郞神口,正城一道,緩;
23、黃背岩口,正城一道,緩;
24、數道岩口,正城一道,緩;
上十九口俱嘉靖二十一年建”

主要景點

馬嶺關為太行五大古關之一,東、南、北三面環山,西臨深澗,中為小型盆地,平坦處可容三、五百人,築東、西二道城牆,各開一關門,南北峰巔各有烽火台,西坡有敵台,澗上有橋。
東城牆順山之陡坡邊緣而築,兩端與懸崖相接,略呈“S”形,長約800米,毛石砌邊,白灰色縫,內填黃土、碎石。牆體底寬3米,殘高一般不足1米,保存較好處高達2.5米,外牆亦可見垛口殘跡。西城牆與東城牆的結構及保護情況相同。西關門早年傾圮,現為一大豁口,原貌不辨。東關門與西關門相對,位於長城中段最低處,用規整的青色條石砌築,現存高度為3.2米,寬4.5米,拱形券門洞高2.13米,平面為“凸”字形,外側寬3米,內側寬3.6米,進深3.2米,門洞內兩拐角處有圓形凹槽,直徑13厘米,當為門軸基槽,原關門已廢失,現存關門為當代安裝。東門西側15米有營堡一處,條石壘徹,坐北向南,面寬兩間,8米,進深6米,牆厚0.7米。坡式頂,前檐稍高,後檐置瓦,以流雨水,屋內為券頂,高2.8米,東間為明間,西門向南開有視窗,高0.75米,寬0.67米。
馬嶺關馬嶺關

白虎山

馬嶺關的主峰是白虎山(又名不老青山),海拔1822米,為太行山最高峰之一。從馬嶺關到白虎山頂約有六、七華里,山下有一清泉,曰“明水”。立在山頂向下俯視,象一條白花蛇,時明時滅閃爍在叢林山間,給多嬌的江山增加了一份神秘而絢麗的色彩。多少年來,一直用它的甘液滋潤著這一帶的山區。再放開視線,立即產生“一覽眾山小”之感,向東能鳥瞰龍門川、稻畦川和內邱大部。向西能遠眺山西昔陽、和順兩縣通往馬嶺關諸道。

黃榆嶺

黃榆嶺古棧道一直到解放初期還是邢台通往山西太原的必經之路,據邢台縣誌記載,明萬曆四十三年修建的古長城——黃榆嶺關,現存石臼,關口,烽火台,長城古道,炮台等址已被列入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 黃榆嶺共分四大遊覽區域,四大奇觀。一、神秘宏偉的廣陽河;二、驚險刺激的姑子岩;三、千古雄關的黃榆嶺(關);四、晝不見天日的野豬林。
一奇峭壁飛泉,堪稱世界之最,此泉為季節性瀑布。每到雨季,懸崖飛瀑,流水轟鳴,下跌百丈、流水轟鳴、氣勢恢宏,明代順德府守備李攀龍來此巡司,看到此泉的滂薄氣勢,吟詩讚道
“群峰不斷浮雲色,絕壁長流落日懸,
地險關門御急峽,山奇峭壁掛飛泉”。
二奇建在懸崖上的姑子廟群,供奉的菩薩有求必應,十分靈驗。驚險刺激的長空棧道,人稱鬼見愁,十人見了九人怕。廣闊無際的高原草地、松林使你恍如置身壩上草原。
三奇,廣陽洞,此洞高有百丈。三面環山,雄偉關闊,可容200餘戶人家明。明代萬年曆間邢台縣令朱誥親筆為此洞提名。廣陽洞前的珍珠瀑布更是一枝獨秀,有清代李京題詞為證:“百丈懸崖萬嶺圍,半天瀑布雨霏霏,日光水影碧空落,疑是春山上下飛”。
四奇關口下方深入石中的張果老巨型腳印和驢蹄印曠世罕見,傳說中黃魚精的斷身處大片的血跡還依稀可見。

鬼谷

《畿輔通志》卷四十一載:“馬嶺口,在順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勢順險,下有澗溝二十餘
丈,名曰鬼谷,相傳為王詡藏修處,其南六十里為清風嶺口,山勢高聳,盛夏無暑氣,二口皆有關牆,為明時戍守處,與黃榆關相犄角。
邢台馬嶺關邢台馬嶺關
相傳曠世奇人鬼谷子曾隱居在此,修道授徒。鬼谷子,名王禪,又名王詡,戰國時人,長於持身養性和縱橫術,著有《鬼谷子》十四篇傳世。叱吒風雲揚名天下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徐福等人,都是在這裡向鬼谷子拜師學藝。

鶴度嶺

鶴度嶺,明長城馬嶺關所轄關隘。據史料記載:鶴度嶺口,在順德府內邱縣西百七七里,山頂最高,唯鶴可度,故名。其北二十五里為錦繡堂口,又北十里雲凹口,皆接山西樂平縣(即今昔陽縣)界”。
鶴度嶺口隘又名仙人台,在縣西一百七十里。相傳,一舉子赴京趕考,到此峻岭無法翻越,正自無奈痛哭之時,飛來一仙鶴,馱舉子飛越嶺峰,後舉子高榜得中,從此將該峰改稱鶴度嶺。《太平寰宇記》載:“鵲山西有龍騰溪、鶴度嶺。”《方輿紀要》記:“嶺最高,唯鶴可度,故名。”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曾為之賦詩喟嘆:
“仙人台高鶴飛渡,錦繡堂傾去我路。人言馬嶺差可行,此似黃榆猶坦步。
石門木落風颶颶,僕夫衣單往南州。皋落東南三百里,鬢毛衷颯兩年秋。”
鶴度嶺歷代作為軍事要塞,是通往山西的重要關口,古縣誌稱:“山峰巉峻,唯鶴可度。”《故關志》記:“月牙石城,長五十丈,厚二丈,高二丈五尺。城有樓,樓門勒文曰,鶴度仙跡,蓋溪徑崛崎,岩山巉聳,上千翠霞,下籠丹壑。”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沿太行峻岭,依山造勢,修築長城,其北起懷來縣,南至沙河縣,內丘境內總長12.5千米,分設隘口兩處,一鶴度嶺(蒿都嶺)口,二錦繡堂口(鶴度嶺北)。這是一次大興土木之舉,尤其對鶴度嶺口進行了大幅修整,並立《內丘縣蒿都嶺城記》碑,碑文中交代了修整的因由。
今存遺址即當時所建,北側崖石上刻有“鶴度仙蹤”和“萬年天險”八個大字,實為表達堅固之意。明萬曆間內丘知縣郝學詩為其賦詩:
“宋莊兩□夢崴巍,險絕接天無鳥飛,
素羽乘風從此過,千年鶴鳥□□關。”
雖為一首殘詩,但卻能清晰看出所表達出的險固境地。鶴度嶺口充當防禦山西之敵東出太行之險關,明崇禎間主修《內丘縣誌》的邑人喬中和對此亦有評論.:“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自古有治人無治法。”到了清代,鶴度嶺口仍作為軍事要塞設定,照樣肩負著交通要充的重責,直至清末廢棄。今存遺址。

夫子岩

夫子岩,位於邢台縣西南邊緣,山西省左權縣、和順縣和河北省邢台縣的邊界分水嶺,又名夫子嶺。東距邢台市區66.5公里。
明成化年間的《順德府志》記載:“夫子岩,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其岩可避風雨,俗傳孔子周流至此,故名。” 清康熙《邢台縣誌》記載:“不詳命名所自,志謂夫子周流所至。” 民國《邢台縣誌》記載:“夫子岩,城西南一百七十里,岩下有孔子像,以分水處為邢西界,自岩以北為和順縣,以南為遼州。” 山體呈南北走向嶺狀,有南北二主峰,最高海拔1394米。兩峰之間為關口,原設夫子嶺關,為邢台縣西山十一關口之一,是邢台縣路羅至山西和順縣的通道。南峰西坡松木蔥鬱,北峰頂上有古廟一座,稱作西天聖母廟,座北朝南,正廟三間,院內柳樹一棵,還立著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的石碑四座,均為重修廟碑。

瞭敵台

一在西城牆北端正東40米的山坡上,實心高台式,坍塌嚴重,南北長6米,東西寬3米,殘高僅2米,用不規則條石砌築,白灰抹縫,內填黃土、碎石,夯實;由第一座敵台上坡東行40米即為第二座敵台,平面呈正方形,邊長6.2米,殘高1.5米,墩台的結構和建築材料與第一座敵台一致,在墩台周圍散落大量灰布瓦殘片,據此可知,墩台上原有灰布瓦頂的建築物,用於士兵遮風避雨。

烽火台

兩座烽火台分別位於北面、南面山峰上,相距約1.5公里,北烽火台三面臨懸崖,規整條石砌成,殘高4.2米,底部東西寬4.3米,南北長5.3米,南側面有台階拾級而上,台階寬1.4米,長8米;南烽火台坍塌嚴重,殘高已不足1米。兩座烽火台位於馬嶺關海拔最高處,登台瞭望,關門內外盡收眼底,發現敵情,迅速點燃烽火,及時傳遞情報。

溝澗石橋

烽火台正西山坡下,即為溝澗石橋,橋西即為通向山西境內的盤山道。這座單孔石拱橋為清代修建,在一塊清代修橋碑上寫道:“東連齊魯,西接秦晉,別無他路可行人通往。”由此可見,馬嶺關有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明朝時為吊橋,遇有緊急敵情,則拉起吊橋,增強了軍事防禦力量,馬嶺關“舊設有東、西二門,敵樓、吊橋、官廳、營房、防守軍兵,今廢。”

相關詩歌

馬嶺關(元)金好問
馬嶺關馬嶺關
西嶺秋高大陸前,馬嶺寒影踏遍天。
群峰不斷浮雲色,絕排長流落日懸。
地險關門銜急峽,山奇削壁掛龍泉。
何人更遇青泥飯,有客空歌白石篇。
這是金人元好問謳歌邢台馬嶺關的一首壯美詩篇。

馬嶺鬼谷

《畿輔通志》卷四十一載:“馬嶺口,在順德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勢順險,下有澗溝二十餘
丈,名曰鬼谷,相傳為王詡藏修處,其南六十里為清風嶺口,山勢高聳,盛夏無暑氣,二口皆有關牆,為明時戍守處,與黃榆關相犄角。
邢台馬嶺關邢台馬嶺關
王詡即相傳曠世奇人鬼谷子,名王禪,又名王詡,戰國人,長於持身養性和縱橫術,著有《鬼谷子》十四篇傳世。鬼谷子曾隱居在此,修道授徒。叱吒風雲揚名天下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徐福等人,在這裡向鬼谷子拜師學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