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

馬凱碩

用一個很流行的表達方式,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是史上最強悍的亞洲崛起代言人。他不憚於寫作《反對西方》,因為他知道,沒有爭論,沒有論戰,人們就無法從西方中心的語境中釋放出來,亞洲崛起帶來的東西方關係的調整也就無從釐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凱碩
  • 外文名:Kishore Mahbubani
  • 國籍:印度
  • 民族:信德
  • 出生地:新加坡
  • 出生日期:1948年
  • 職業:外交官
  • 代表作品:《亞洲人會思考嗎?》《走出純真年代》 《反對西方》
個人經歷,人物評價,個人作品,

個人經歷

馬凱碩1948年出生在新加坡一個印度信德人後裔的貧窮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只有一個臥室的屋子裡。父親並不是馬凱碩的驕傲,因為他13歲來到新加坡時是個孤兒,缺乏教養,還交了煙、酒、賭三友,經常鑽到床下躲避粗魯的債主。在馬凱碩13歲時,床板終於救不了父親,他被送進了監獄。
馬凱碩
出身不好,鄰里也惡。馬凱碩的左鄰右舍是馬來人和華人。貧窮導致馬來人和華人的衝突。馬凱碩親眼目睹華人青年拿著破酒瓶打架,馬來鄰居滿身是血。鮮血從傷口汩汩流出,成為馬凱碩少年時代的鮮明記憶。
好在,和許多貧窮而有天賦的亞洲少年一樣,馬凱碩有位好母親。沒有她,那個家庭就不可能度過早年的艱苦歲月。而戰後的偉大時代,則讓馬凱碩演繹了一場麻雀變鳳凰的真人秀。
馬凱碩6歲上學,享受政府為營養不良兒童設立的特殊營養計畫。在政府的財政援助和獎學金資助下,通過選賢任能的選拔體制,馬凱碩一步步擺脫了貧窮。18歲時,他當上每月能拿到150新幣的紡織品推銷員。與此同時,政府給他最高榮譽的總統獎學金,支持其讀世界最好的大學,每月有250新幣。母親當然選擇了後者。
馬凱碩學成文武藝,做了外交官。一路走來,娶了一位美國太太,週遊了世界,升任為新加坡駐美國和聯合國大使,當了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院長,成為亞洲崛起的代言人。

人物評價

馬凱碩的精英之路,儼然就是亞洲崛起的個人版。他這個印度人生活在華人和馬來人堆里,正是亞洲多樣性的體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亞洲倫理道德的產物。他鼓吹亞洲價值觀,與西方親密接觸,破除西方中心論,樹立亞洲的自信心,正是亞洲崛起需要的思想啟蒙。馬凱碩的亞洲性也滲透在他的三本書里。

個人作品

第一本《亞洲人會思考嗎?》獻給他偉大的母親。有關亞洲興衰的書,凡是有些影響的,多為西方人撰寫。亞洲人的聲音很弱,很小,不夠有煽動性。結果,該書英文版1998年一現身,就得到基辛格、亨廷頓等人的重視和推薦,他本人被稱為“亞洲的湯因比”。其實,馬凱碩就是用富有哲理、華麗而煽動性的語言,論證了一個很簡單的事情,過去500年亞洲衰落了,今後500年,亞洲人將做出與西方人一樣的貢獻。
第二本書《走出純真年代——重建美國與世界的信任》,獻給幫助他了解美國社會的太太安妮。其實,這本書的產生還得感謝馬凱碩不太成功的父親。2002年5月31日,是馬凱碩作為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擔任安理會主席的最後一天,而他放棄了搞離別招待會,飛回新加坡,在病床前送父親走過最後時光。這刺激馬凱碩“把想要寫的東西儘快寫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在曼哈頓一座有6個臥室的世界頂級豪華套房裡完成的。他以長期對美國的觀察和理解,分析了全球對美國的迷戀和幻滅,認為美國在21世紀應善用力量,改善與世界的關係,尤其是與中國、印度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亨廷頓說這本書應該成為美國人的必讀書。
馬凱碩站在時代的高處,俯視西方,進而得出“亞洲崛起,西方衰落”的結論。這也是他獻給家人的第三本書--《新亞洲半球:不可阻擋的全球權力東移》的主旨。這本書也只說了一件事,亞洲崛起將帶來全球權力的轉移,西方人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現在是西方人要調整心態和行動的時候了。
這本書顯示的對亞洲崛起的樂觀,以及它對西方人優越心理的刺激,也許是英文著作里最強烈的。西方學者開始應戰,顯然,馬凱碩是早就做好準備了。“西方的戰略思維有個致命缺陷,”馬凱碩一針見血,“他們自認為是問題的解決者,殊不知自己也是問題的製造者。”他不憚於為新論文命名《反對西方》(The Case Against the West)。畢竟,現實同語境的錯位,對誰都沒有好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